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卢欣石:以草为媒的快意人生

科普小知识2022-06-28 00:06:44
...

卢欣石:以草为媒的快意人生

卢欣石(中)和学生在草原上

卢欣石:以草为媒的快意人生

卢欣石青藏高原画作

在卢欣石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一个画面——袅袅炊烟中,热情的藏民把实习的学生请上火炕喝奶茶,旁边就是烧着牛粪的炉子。需要不断添加牛粪、通炉子,一通炉子牛粪就飘起来,随着热气洒落在奶茶碗里。“我们就一边喝一边吹,尽量让粪渣飘远些。喝完奶茶,碗边上剩下一圈‘黑渣渣’。”

这是北京林业大学草地资源与生态研究中心主任卢欣石难以忘怀的大学经历,每每与课题组成员、学生分享生平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这样的经历,在现在的大学生实习中已经不多见了。而要说起这一经历的由来,还要从他与草结缘说起。

“集齐”全国草原背后的民族情

上世纪40年代畜牧学家王栋将草原学引入中国,到80年代初由钱学森正式提出“草产业”。在现代草原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的推动下,我国农业院校中最早的草原系在甘肃农业大学诞生。

作为甘肃农业大学第二届草原系学生,卢欣石清楚地记得每年那个“雷打不动”的环节——草场实习。甘肃农业大学早年在天祝县有一个牧场,每年牛羊下崽儿的时候,卢欣石和同学们都要到这里实习。住在羊圈里,摸了一手羊粪,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天祝羊场深处藏区,辛苦之余,他们还常到藏民家里调研、喝奶茶。“接受和草原牧民一样的生活锻炼,对于一个人性格养成、面对艰难困苦的态度,都是很好的磨砺。”卢欣石告诉《中国科学报》。

只是他不曾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一个频繁与少数民族打交道的科研人员。

毕业后,他调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将近30年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做项目,与藏族和蒙古族草原牧民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其间,有4年时间他在北疆做调查,频繁与哈萨克族打交道。后来,他跟着老教授们开展“热带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调查”,这一项目一做就是5年,他又把云南草山、草坡地带的少数民族接触了一个遍,包括白族、黎族、彝族、傣族、景颇族、布依族等。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早在1989年,他和其他三位畜牧专家接受十世班禅大师的邀请,赴藏调查并规划建立牧场学校。有人笑他“集齐”了全国的草原,但更多的是羡慕他有着一笔宝贵的草原经历“财富”。

虽然不会讲少数民族语言,但卢欣石总能很自然地融入少数民族群体中,“我跟他们已经很习惯了”。而要细数情谊的建立,就体现在无数次不拘小节的交往中,比如藏民拿腰带擦碗以示最高敬意,他欣然接受;住在露天灌风的蒙古包里,想到的不是苦,而是得见漫天繁星。

正是这些经历,让卢欣石对少数民族有着更深的感情。他的团队中有回族的全国人大代表马晖玲,前来访学的柯尔克孜族第一位女博士吐尔逊娜依·热衣木,还有蒙古族、仡佬族、达斡尔族的研究生,他的实验室因此成为北林大“最有民族特色的实验室”。

“不管是和少数民族,还是和科研人士打交道,他从来不会把自己的姿态摆得很高。包容、宽厚,是我从他身上看到的闪光点。”北京林业大学草原与草业学院教师王铁梅说。

沙尘暴带来的反思

与草结缘的50年中,同样发生迁移的还有卢欣石的研究对象——从牧草延伸至苜蓿,再到整片茫茫大草原。由点到面铺开,从单一物种转变为不同种群的关系,再上升为整个草原的系统管理。

2000年4月6日,一场沙尘暴吹响了全国生态保护建设的号角。卢欣石作为草原专家代表,参加科技部防沙治沙7人专家小组,制定了草原带防沙治沙技术方案,并于5月17日在*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等做了汇报。

“从2000年到2019年,20年间,*给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投资达到了2200亿元,这在全球都是名列前茅的。”卢欣石赞叹道。为此,卢欣石和他的团队又迅速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对沙化草原及其改良技术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卢欣石关注到一个问题——绿色GDP的核算。我国草原资源调查亟待加强,到目前为止全国草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尚未完全明确。“一旦草原发生了退化,退化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相应的,国家会损失多少钱,都不能科学地估算出来。”

卢欣石深知,“最理想的裁定者是科学家”。他们以呼伦贝尔草原的陈巴尔虎旗为“个案分析”,建立了草原绿色GDP核算模型,最终核算出全国草原生态总价值为4242亿元,其中牧草价值为1521.4亿元。

后期,他们与当地*签订购买服务的协议,发挥科技力量的优势,让牧民和草原使用者直接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之中。此外,近年来,游客驾车碾轧草原的事件频发,科学家的认定也为惩罚不端行为、保护草原提供了依据。

从根源上避免“大头娃娃”事件重演

2008年,我国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劣质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主管部门不得不将牛奶的乳蛋白标准从2.95%下调到2.8%。而2.8%是1984年国家确定的标准,相当于“一夜回到20多年前”。

因“大头娃娃”事件,2010年中国草业同仁成立草协会,推选卢欣石担任首任会长。就任不久,他就给时任国务院总理*写了一封信,力陈从源头上解决奶牛的优质饲草问题。

在卢欣石的推动下,这封信讨论了好几个月,融合了院士、退休部长、草学专家的意见,最后浓缩成了3000字报告。这3000字的报告首推促进苜蓿产业的发展。“苜蓿具有很高的植物蛋白含量、很好的消化率和优质纤维,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佳植物蛋白饲草。我们提出了四个‘最’,来说明种植优质苜蓿是解决牛奶质量安全问题最直接、最科学、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希望国家像种粮食一样种苜蓿。”卢欣石回忆道。

第二条建议则是启动奶业苜蓿安全行动,第三条建议是扶持龙头企业。

2011年,原农业部分为6个小组进行全国苜蓿种植现状和奶牛养殖情况调研。2012年,*一号文件正式启动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2014年,卢欣石向*提出发展现代草产业的建议。2018年,国家启动扶贫建设,卢欣石又进一步提出“转变扶贫思路,不能只重视把扶贫款下发给县里、农户”的主张。

*高度重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的实施,从2012年起,国产苜蓿产量迅速增产,如今已从主要依赖国外进口转变为与进口苜蓿“平分天下”。

小小一株牧草在风中的颤动,牵扯的不仅仅是生态安全问题,更是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艺术的热爱改变了思维

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农民游行队伍中五辆彩车在红色大拖拉机的牵引下稳健驶来,车上载着五个4米高的红色大字——“联产承包好”。队尾还有一辆彩车,载着籼型杂交水稻和三倍体毛白杨的成果模型,徐徐前行。这就是农林科技彩车。

这组载入史册的彩车是卢欣石设计的底稿。当年原农牧渔业部还对他给予嘉奖,彩车后被安排在军事博物馆展览。

如果没有成为草学专家,卢欣石也许会成为一名画家。早年间,卢欣石的版画作品《祝》《团日》连续两年被甘肃美术家协会遴选参加全国版画展览,该协会每年仅推选10幅作品。其中,《祝》还被四川美术家协会收藏。

他也有可能成为一名建筑师。由于热爱美术,高考第一志愿他填写的是建筑设计学,只不过因历史原因,最终被第二志愿甘肃农业大学草原学录取。后来,他又以草为媒创作了《祝》《团日》等作品。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卢欣石并没有接受过绘画的正规训练,一切都是“自学成才”,这也使得他的作品不受学院派的束缚,极富感染力、生命力。别人元宵节发的是祝福语,而他发的是自己手绘的“四盆汤圆,水墨下酒”国画,给传统节日增添了一丝灵动的意趣。

对艺术的热爱也逐渐改变了他的思维,而他将这种改变带入了育人场景中。

王铁梅还记得读研究生时,卢欣石常对他们说,任何的科学构思或论文写作,都像是画树苗、人物一样,先有一个轮廓再不断地去细化,而不是说画一个人使劲把眼睛画好,但和整体并不协调。“他常说,一定要有整体观和全局观,这种思维会让人终身受益。而他在整体观、全局观之外,又很注重细节,宏观和微观结合得特别好。”

卢欣石经常对学生说道,理科生的思维是1+1=2,但文科生或艺术生的思维可能是1.5+0.5=2,也可能是1.9+0.1=2。学习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中,要尽可能多学文学、艺术知识,把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带进去,这样才可能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

生活中的他也有“俏皮”的一面。外孙女学习动画专业,一些课堂作业需要找人配音。谁是合适的配音对象呢?毫无疑问,是卢欣石。大科学家为动画片配音,这样一件“反差萌”的事情,他做起来饶有兴味。

“每个人都会觉得他这样的人生很精彩,但其实他受过很多苦。不过,他包容并化解了这些苦,并把这些经历看成了很生动的素材。”王铁梅说。而在卢欣石的人生中,这样的豁达与通透从来没有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