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越国为什么最终灭掉吴国?这跟范蠡的谋略不无关系!

科普小知识2021-12-04 10:39:01
...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亲率国内精兵北上,与晋国会盟于黄池(河南封丘西南),留太子友守城。越王勾践闻讯,率领训练有素的流放罪犯两千,正规军四万,敢死队六千向吴进军。范蠡与后庸率一部分人马在邗沟要道处阻绝吴王归路。畴无余﹑讴阳二将率先锋攻入吴都城,勾践率主力跟随。吴将弥庸﹑王子地率五千步卒出迎,击败越王先锋军,俘获畴无余﹑讴阳二将。

勾践大军继至,吴军坚守不战,越军佯装后退,吴军因初战告捷而沾沾自喜,乃大举出击。结果被越军围歼,太子友和主要将帅被俘。随后,越军乘胜攻入吴都,焚烧吴王姑苏台,夺取舟船。吴王夫差在归国途中得知都城已破,便派太宰伯嚭与越求和。范蠡考虑到吴国大军尚未消灭,暂时难以取胜,就建议越王班师。

越国为什么最终灭掉吴国?这跟范蠡的谋略不无关系!

越王勾践十八年(公元前478年),吴国大旱,大夫文种对越王说:“如果现在攻打吴国,必定取胜。”勾践听从文种建议,为灭吴做充分准备。是年,楚国申包胥出使越国,越王勾践向他请教说:“吴国不行正道,图谋灭越,把我的宗庙夷为平地,我们无法祭祀。现在我已准备好了车马﹑武器和士兵。请问还差什么条件,才能去攻打吴国?”申包胥推却说:“不知道。”越王再三请教,申包胥说:“吴国比越国强大很多且能北上图霸,越王您凭什么跟吴开战呢?”

越王曰:“在孤之侧者,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饮食不致味,听乐不尽声,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好倒是好,但不足以与吴国开战)

越王曰:“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老其老,慈其幼,长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越王曰:“吾宽民以子之,忠惠以善之。吾修令宽刑,施民所欲,去民所恶,称其善,掩其恶,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越王曰:“富者吾安之,贫者吾与之,救其不足,裁其有余,使贫富皆利之,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

越王曰:“越国南则楚,西则晋,北则齐,春秋皮币、玉帛、子女以宾服焉,未尝敢绝,求以报吴,愿以此战。”

包胥曰:“善哉,蔑以加焉,然犹未可以战也。夫战,智为始,仁次之,勇次之。不智,则不知民之极,无以铨度天下之众寡;不仁,则不能与三军共饥劳之殃;不勇,则不能断疑以发大计。”

越王曰:“诺。”

越王勾践于是宣告全军:“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我有大事,子有父母耆老,而子为我死,子之父母将转于沟壑,子为我礼已重矣。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后若有事,吾与子图之。有兄弟四五人皆在此者,以告。我有大事,子有昆弟四五人皆在此,事若不捷,则是尽也。择子之所欲归者一人。有眩瞀之疾者,以告。我有大事,子有眩瞀之疾,其归若已。后若有事,吾与子图之。筋力不足以胜甲兵,志行不足以听命者归,莫告。谓二三子归而不归,处而不处,进而不进,退而不退,左而不左,右而不右,身斩,妻子鬻。”

越国为什么最终灭掉吴国?这跟范蠡的谋略不无关系!

整肃军纪后,勾践与范蠡率五万越军伐吴,吴王夫差亦起兵六万御越军与笠泽(江苏苏州吴江区南)。两军隔江而对,天色已晚,吴军枕戈待旦,明日再战。半夜,越王将六万士卒分为左﹑右两军。左军逆江行五里驻守;右军顺江行五里埋伏。夜半时分,越左右两军击鼓渡江,行至江水*待命。吴军突闻江中上下游各有鼓声﹑呐喊声,料定越军兵分两路夹击吴军,夫差亦将吴军分成两路抵御越军。越王勾践命六千亲兵不击鼓﹑不喧哗,偷偷渡江至吴军营前,吴军大乱而溃。出营的两路军闻知军营被袭,立马回师救援,结果被越左右两军夹击损失惨重。吴王率败军后退二十里,稍加休整,准备再战。不料范蠡率舟师自太湖而来,吴王见势不妙,率军向姑苏城撤退,途中遭越军追击大败,退至城郊又战,再败。吴军退到城内据守,越军在胥门筑城,以围困吴军。

至此,吴国除了都城之外,其土地全被越国占有。三年后,越再次大举伐吴,吴王夫差恐惧,率大臣﹑随从乘夜突围逃到姑苏山。派王孙雒前去向越求和,说:“昔者上天降祸于吴,得罪于会稽。今君王其图不穀,不穀请复会稽之和。”越王不忍心,欲同意。范蠡说:“今君王不断,其忘会稽之事乎?”越王没有答应讲和。

王孙雒回去又来更加谦恭地请和,越王准备应允。范蠡又谏道:“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是吴国,十年之谋,一朝而弃之,难道不可惜?让我去答复吴国使者。”于是范蠡左提鼓,右援枹,以应使者,曰:“昔者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而吴不受。今将反此义而报此祸,吾王敢无听天之命,而听君王之命乎?王孙雒哭泣着回去复命。勾践觉得太可怜,不忍心,便派使者对吴王夫差说:“我把你安置到甬东(浙江舟山)养老,你挑选三百对夫妇去侍奉你。”吴王谢绝说:“我已经老了,吴国的国土已全部被越国占有,我还有什么理由活在人世。我无脸见伍子胥。”说着便拿衣衫遮住自己的脸,自杀身死。勾践安葬了夫差,诛杀了太宰伯嚭。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公元前473年,越灭吴。范蠡在勾践功业大成后告辞离去,越王惊问:“您这是为什么?”范蠡说:“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臣所以不死者,为此事也。如今大王功业已成,我留下没有什么意义了。”越王说:“你留下,我把越国分一半给你,你若不听从,我将你和妻子一起处死。”范蠡曰:“臣闻命矣。君行制,臣行意。”范蠡离去后给大夫文种写信说:“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越国为什么最终灭掉吴国?这跟范蠡的谋略不无关系!

范蠡,字少伯,是楚国宛邑(安徽宣城)三户里人。自小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曾在河南濮阳拜计然为师,精其七策之术。恃才傲物,不与凡俗同流,整日放歌纵酒,市人皆以疯人视之。这大概是少伯生活在这样一个战乱的时代,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而苦闷。后与文种共赴越国。

少伯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智慧的人,能洞观人性。越王从吴获释归来的第二年,想发兵报仇。少伯曰:“上帝不考,时反是守。”次年,越王又欲起兵伐吴。少伯曰:“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又次年,越王又要伐吴。少伯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越王大怒,说:“你这是在欺骗我吗?人事已定,你说要等天时。现在天时到了,你又说要等人事。这是为什么?”少伯曰:“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由此观之,越王勾践只是一个立志报仇心切的勇夫,没有大智慧和政治头脑。越灭吴,主要取决于人谋。弱小的越国正因为有范蠡﹑文种这样的贤能之士,才使得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杀死了大夫文种,果应少伯之言。(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吴国的伍子胥智慧贤能,但吴王夫差年少轻狂,不听忠言。越终能灭吴,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老谋深算的范蠡和智术短浅的吴王夫差之间的一场对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