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没有新消息,为何还是想看手机?
对许多人来说,即使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他们有时也想看看自己的手机。这到底是为什么?
来源:皮克斯拜
在这段时间里,你也呆在家里玩手机吗?在长时间玩手机后,我似乎不能刷任何新东西,这对我的视力和颈椎也不是很好。但是对许多人来说,即使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他们有时也想看看自己的手机。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活中的一个大幻觉:有人在找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及其功能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正经历着意志控制的缺失和智能手机使用的不当(如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影响了讲课质量)。有些人甚至同时患有失眠、抑郁和心理压力。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智能手机成瘾的原因。“智能手机成瘾”不是一个严格的术语,相关研究通常称这种行为为“智能手机使用问题(PSU)”。
研究发现,害怕错过(FOMO)是导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失踪的恐惧是一种弥漫性的焦虑,是由于个人害怕错过别人的新奇经历或积极事件而引起的。例如,我们会经常检查智能手机上的信息,以免错过微信群的红包或朋友的有趣新闻。
对失踪的恐惧通常被认为是最先进的个人心理特征,而个性特征是对失踪恐惧的重要预测因素。对印尼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和宜人性维度可以正向预测社交媒体对失踪的恐惧,而神经质维度可以负向预测社交媒体对失踪的恐惧。对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神经质维度与害怕失踪显著负相关,而外向维度与害怕失踪不显著相关。尽管在相关的研究结果中可能存在文化差异,但总的来说,表现出社交、外向、热情和其他个性特征的个人通常更害怕失踪。
为什么我们会受到FOMO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会被对失踪的恐惧所影响?研究者试图从三个理论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有效的自我调节取决于三种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包括自我需求、能力需求和关联性需求。当一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个人的自我调节就会受到阻碍,即失去恐惧。简而言之,不满足的心理需求将导致个人对失踪恐惧的敏感性增加。
需要归属理论认为,对失踪的恐惧是由个人不确定的归属感驱动的,这将导致个人持续的焦虑状态。个人需要与他们的社交圈子保持联系,例如,使用智能手机在社交网络上观看他人的新闻,在社交网络上分享照片和他们的生活状况。
自我建构理论认为,不同类型的自我建构会影响对缺失的恐惧程度,根据相互自我建构进行建构的个体对缺失的恐惧程度更高。自我解释用来描述个体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根据彼此构建自己的个人认为他们受他人影响,他人是自己的一部分。当个人将他人纳入自我范畴时,他们想更多地了解他人的信息,也更愿意与他人保持联系。因此,对失踪的恐惧程度更高。
生活中的另一个幻觉:有人在等我。
此外,除了FOMO,远程压力也是导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因素之一。远程压力指的是那些相信他人有望收到即时反馈信息的人。因此,个人经常关注智能手机上的信息并及时回复。这种行为让个人认为他们已经达到了社会期望,并能在短期内减轻他们的压力。例如,人们收到电子邮件或微信后会立即回复,点击“发送”按钮后会感到放松。
由于对失踪的恐惧和远程压力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密切相关,事实上,对失踪的恐惧有其积极的意义。例如,害怕错过回家的火车让我们提前完成工作,提前买票,更好地享受家庭团聚的时光。对失踪的适度恐惧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生活的美好,而远程压力有时可以刺激我们变得更有效率,但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只会让生活变得更糟。
如果你还想看你的手机,你不妨每天设定几个特定的时间段,集中精力处理手机中的信息。这会让你更集中,更有效率,心情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