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讨科技期刊:“小舟”何以变“航母”
●它的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但在科学期刊方面,它还远未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低、散、弱现象突出,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
●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的记者潘,见习记者
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期刊“载体”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科群建设模式与机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纷纷表示,中国科技期刊规模小、分散、薄弱。加快科技期刊的集约化、集群化和规模化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国际影响遭遇瓶颈
2011年,全球共有60,000多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国约有5300种,仅次于美国的17000多种,居世界第二位。
尽管如此,中国科协党委书记沈说,与国外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在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
中国是科技期刊大国,但还远未成为科技期刊强国中国科协党组成员沈爱民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哀叹道。
从主要国际期刊检索系统的统计结果来看,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的数量和质量不容乐观:2012年,中国(不含*)被sci收录的科技期刊只有169种,其中英文科技期刊145种,仅占全部sci收录期刊的1.95%,远远落后于其他科技发达国家。
然而,据记者了解,被收录期刊的整体水平也很低。平均影响因子和平均总被引频次分别为1.03和1003,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38和4430。
科技期刊发展缓慢涉及发展机制、市场竞争力、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导向、语言等诸多原因。专家表示,此外,还应关注出版系统带来的发展瓶颈。
杂志集团的建设是关键
"要突破瓶颈,集群是关键因素之一."沈爱民说道。
近年来,科技期刊集群管理已成为国际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形式。
以埃尔塞维尔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其编辑出版服务遍及全球,在编辑、出版、营销和合作方面突破了国界。它以优秀的论文、出版平台和服务理念赢得了全球学术市场。
然而,中国的科技期刊主要由科技协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主办。管理系统很复杂。绝大多数期刊规模小、发行量小、管理能力差。很难用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出版公司竞争。
“发展的程度是先天的。”沈指出。
沈爱民还说,小、散、弱是我国科技期刊中的普遍现象。目前,还没有“航空母舰”可以与国际科技出版巨头竞争。
“没有科学期刊的‘载体’,就不会有国际科学技术的声音。”沈爱民强调,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只能*乘船出海,这只是权宜之计,不能成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战略。
对此,认为科技期刊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必须下决心改变小作坊的经营模式,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建立集约化的出版模式。
他在相关场合多次强调了期刊集团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科技界加强培育一大批强大的科技期刊出版骨干集团的紧迫性。
科技协会肩负重任。
在专家看来,期刊群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期刊界对如何走集群之路有了更多的思考。
北京卓中出版有限公司总编辑张平春告诉记者,杂志集团建设的重点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组建杂志集团,二是如何运作杂志集团。为此,他认为当务之急是确定期刊集群的方式,使期刊群能够充分发挥集群的优势,而这种优势是单一期刊独立运作所不能发挥的。
杂志集团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期刊集团的建设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管理和支持部门、期刊管理和主办单位、期刊承办单位、编辑出版单位,甚至期刊数据库运营商。
对此,明确提出,科技社团应在推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科协在促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和规模化发展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目前,中国科协学科群期刊数量为24种,共计549种,*国科协科技期刊总数的51.9%。然而,这些尝试离建造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该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布局."沈爱民在总结中国科协经验时表示,中国科技期刊*改革相对复杂,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应逐步有序实现。在国外,像斯普林格这样的国际科技出版巨头已经逐渐发展起来。
"自主合作是基本途径."沈爱民进一步指出,集群化应遵循多元化发展的原则。它可以得到推广和支持,但不适合使用行政手段。
中国科学新闻(2013-12-18,第一版集锦)
下一篇:关于白炽灯泡的一些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