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竹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
竹子具有多种自然和社会功能。竹子不仅可以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提供支持,而且在保护世界遗产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赤水,竹子的这种优越功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8月28日,由国际竹藤组织(INBAR)和中国丹霞赤水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局联合实施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项目——赤水竹编培训班”在贵州省赤水市成功启动。来自赤水的52名当地学生将在五位老师的指导下接受为期15天的初级竹编课程,其中包括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陆华英。
2017年,在“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第三阶段的框架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在中国启动了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项目。其目的是将创造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并帮助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当地和周边社区发展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的生计。贵州赤水是中国丹霞系列遗产的试点项目之一。教科文组织驻中国代表处与国际竹藤组织合作,开展竹编培训,支持当地竹工匠开发竹制创意文化工艺品,培训年轻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社区领袖,以期重塑赤水竹编产品市场结构,增强社区发展能力。
赤水是中国十大竹村之一,竹林面积超过130万亩。赤水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另一方面,赤水市充分发挥竹资源优势,发展竹编手工业,实现了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它不仅保护了当地居民免受贫困和繁荣,而且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自然特征。
据了解,赤水竹编于2014年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赤水竹编产品已从竹篮、竹篮等传统竹日用品发展到平面竹编、书画艺术品
唐小蓉,一个来自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的女人,是当地竹编手工业的领导者。项目邀请她担任此次培训的讲师。深受感动的唐晓蓉表示,竹编可以促进女性灵活就业,给在家照顾孩子或做家务的农村妇女赚钱的机会和平台。
"让更多的人学习竹编,和她一起发展竹编手工业."这是唐小蓉的愿望和梦想。
链接:
2017年,在“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第三阶段的框架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在中国启动了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项目。其目的是将创造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并帮助世界遗产所在地的当地和周边社区发展生态友好和可持续的生计。
贵州赤水是中国丹霞系列遗产的试点项目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和国际竹藤组织联合举办的竹编培训项目。支持当地竹工匠开发竹制创意文化工艺品,培养青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社区领袖,以重塑赤水竹编产品的市场格局,增强社区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国际博协致力于利用世界各地的竹藤资源促进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帮助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消除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