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张建龙委员:营造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中国

科普小知识2022-03-24 02:07:07
...

中国科普网络新闻(记者胡丽娟)现在已经是草莺飞翔的春天,是时候再种一年树了。植树节之际,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厅厅长张建龙。

记者:2019年是新中国植树节成立40周年。40年来,植树节在促进国家绿化、培养全社会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张建龙:1979年,在*同志的建议下,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以宣传保护和绿化的意识,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植树,加快绿化国家的步伐。植树节的设立体现了党*、国务院对国家绿化和中国生态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

4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动员起来,全国开始深入、持续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国义务植树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促进国家领土的植树造林和绿化方面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中国土地的官方书籍包含绿色的奇迹。“世界绿化看中国”和“中国绿色”赢得世界赞誉。

森林资源正在增加。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增加了80%。种植面积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保持“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

城乡面貌继续改善。40年来,各地建立了一批高标准的绿色示范村镇、村庄和一批城郊森林公园和生态休闲绿地,有力地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在农村,以“创建绿色家园、建设繁荣新农村”活动为载体,农村绿化美化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在城市方面,森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群建设全面展开,城市绿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全国农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0%,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7.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平方米,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绿色福祉。

全社会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绿色种植活动。市民们积极参加了活动,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城乡居民越来越热衷于种花种草,当他们看到缝隙时就会插上绿色。种植纪念树和建造纪念林已经成为时尚。认养树木和捐款植树的现象正在逐渐增多。志愿服务和网络参与越来越受欢迎。热爱种植绿色和保护绿色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生态文明的概念越来越流行。更蓝的天空,更绿的土地,更干净的水和更干净的空气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

记者: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林业和草原部门将如何推进大规模的土地绿化?

张建龙:在中国特色*进入新时代、我国重大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开展大规模的土地绿化是党*、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大任务。与以往的土地绿化相比,新时期推进大规模土地绿化的内涵和外延、措施和要求都有很大不同。要准确把握土地绿化的科学内涵,全面准确落实*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大规模土地绿化活动,提高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良好的生态保护。

保持高水平的发展。根据这一目标,到2035年,美丽中国将基本实现,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这要求我们每年完成1亿多亩造林任务。继续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村庄振兴等国家战略规划新的生态工程,扩大造林绿化面积。同时,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全面保护森林、草原、林地和湿地,防止林草资源过度消耗,有效巩固和扩大土地绿化成果。

资源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通过科学的理念、技术和标准,广泛选择优良品种和乡土树种,确保优质完成新的造林种草任务,努力培育健康稳定的林草生态系统。实施精品工程,继续推进森林抚育管理,加大低效低效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恢复力度,努力提高林草资源质量和功能,确保年内完成1.2亿亩森林抚育。

就实施范围而言,它应该尽可能环保。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正在一起移动,城市、村庄和山区草原正在一起前进,以实现无死角和完全覆盖。在东南地区,要努力提高森林的质量、功能和效益,充分挖掘城乡适宜林地和分散土地的潜力,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做好四周增绿、有隙插绿、有隙补绿工作,实现林草资源最大化。中西部地区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实施科学的政策,进一步加强植树造林和种草,加快生态保护和恢复,尽快改善区域生态和人居环境。

全社会广泛参与实施课题。充分发挥*制度在集中力量解决重大问题上的优势,积极响应*总书记提出的大规模土地绿化的号召,开展植树种草、爱绿护绿的人民战争。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形式,促进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充分发挥房建、教育、交通、水利、农垦、军事、石油、石化、冶金等部门优势,推进部门绿化,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参与土地绿化的新格局。

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投资。坚持*主导地位,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土地绿化资金来源持续稳定。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补偿租赁、购买劳务、注资、以地换绿等模式的推广,引导企业、集体、个人和社会组织多渠道增加土地绿化投资和筹集资金。积极创新*机制,提高造林种草补贴标准,完善补偿机制和财政政策,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土地绿化。

记者:去年,国家林业局通过机构改革新成立。草原建设和保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后如何加强林草结合,充分发挥草原在促进土地绿化中的积极作用?

张建龙:中国是一个草原大国,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41.7%。近年来,各级草原管理部门认真落实*计划,不断加大依法保护草原的力度,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和奖励政策,组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加强对草原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加强草原生态监测和防灾减灾等。草原生态恶化状况得到遏制,草原生态状况不断改善。

国家林业局成立以来,把草原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山、河、林、田、湖、草的全面保护、系统恢复和综合治理。今后,应从四个方面加强草原保护和恢复。一是了解草原资源的家庭背景。及时掌握草原资源动态变化,为加强草原监管和制定保护与恢复计划提供依据。第二是评估政策和措施。评估现有草原保护措施和补偿政策的执行情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下一轮政策。三是完善保护和修复体系。加强草原改革发展顶层设计,推进《关于加强草原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的意见》的发布,明确草原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四是加强保护和修复。在认真组织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等现有生态保护工程的同时,积极规划实施新的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强化人工恢复措施,加快草原生态恢复进程。

记者:今年年初,*对《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指导意见》进行了深度整理和批准。今年的*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深化国家公园体系改革。如何实施和推进保护区制度建设?

张建龙: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已建成11800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保护区,约*国国土面积的18%。它在保护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和珍贵自然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被作为生态文明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体系试点建设步伐加快,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四大支柱和八大支柱正在建设之中。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建成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热带雨林、武夷山、神农架、葡萄架、前江源、南山国家公园等国家公园试点项目,涉及全国12个省,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公里。**还发布了《国家公园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国家公园的建设标准和空间布局规划,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的方法,积极探索通过国家公园体系建设,促进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下一步要认真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加快完善管理规范和规划体系建设,有序梳理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区体系。

首先是整体整合和优化。启动优化自然保护区整合试点工程。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变”的原则,对重叠和相邻的自然保护区进行合并整合,合理调整边界范围和功能区划。我们将尽快完成*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标定,并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精确划定相衔接。

二是实现分级管理。明确自然保护区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明确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启动《自然保护区条例》修订和《自然保护区法》学习,清理和修订现有自然保护区标准,建立完整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标准体系。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明确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

第四,加强监督检查。将对全国各地的自然保护区进行深入检查,以进一步了解家庭背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及时发现和制止生态破坏,坚决防止新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