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谈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发展与未来
新华社北京10月11日电:管理“生命宣言”——院士和专家谈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发展与未来
新华社记者胡哲
人类遗传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今年适逢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颁布20周年。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近日在北京举办了“人类遗传资源开发创新研究高层论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院士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规划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发展和未来。
人类遗传资源:人类生活手册
人类遗传资源不仅包括来自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其他遗传物质,包括人类基因组、基因及其产物,还包括以这些遗传物质为载体的反映遗传特征的相关信息。
人类遗传资源就像人类的“生命指令”。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张新民表示,人类遗传资源是培育尖端生物技术的宝库,是了解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数据,也是推动疾病预防和干预策略发展、促进人口健康的重要保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基因组差异很小,相似度达到99.9%。然而,正是这0.1%的差异和环境因素导致了人格特征、疾病易感性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种出生缺陷和疾病的发生。基于人类基因组的共性和个性,人类遗传资源的研究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
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人类基因组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基因组序列图首次在分子水平上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描述”,为人类认识自己奠定了基础。
"基因研究是最能揭示人类生活本质的研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晨院士表示,当前流行的精密医学本质上是开展基因相关研究。有必要不断加强对基因、生物安全和伦理的研究和判断,防患于未然。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立法工作迫在眉睫复旦大学副校长李晶院士认为,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新变化对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提出了新的要求。
管理发展20年:进入制度化并完善相关政策
1998年,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国的人类遗传资源,中国在广泛征求专家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进入了制度化的轨道。同年,中国的基因组研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北方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和南方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基因组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在人类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迅速的进展。在人口遗传结构和特征研究、遗传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的遗传诊断和预防、恶性肿瘤和罕见疾病的遗传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张新民说。
2016年,原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就《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送审稿)》征求公众意见。草案强调,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是确保国家和民族安全的重要措施。
目前,国家将颁布新的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为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张新民说,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涉及生物伦理和国家安全,在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方面应建立良好和适当的平衡。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扩大管理范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周琦院士建议,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应延伸到整个科研和生产链,并应建立一个更具权威和效率的评估机构,以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并加强事后监督。
未来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健康中国
对长寿基因在长寿村等特定地区的研究可以发现特定疾病的发病机制。科技创新加深了人类对遗传资源的理解。
“长期以来,公众对健康的理解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今天,谈论健康不再仅仅是谈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是关注各个方向和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院士坦言:“现在没有一种药物可以覆盖全世界。任何药物都是针对特定群体的。这是生物多样性。科技创新促进医疗进步,包括优化医疗决策。未来,健康管理需要应用先进的手段,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和更新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
中国科学院赵国平院士表示,中国在发展医药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时,应认真收集人类遗传资源,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注重相关数据和信息的集成管理和互动共享。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基因组和生物医学大数据核心技术中心和设施,为全国和科研及产业机构服务,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支持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
“基于人类遗传资源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科学、技术、转化和应用将在未来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周琦呼吁在人类遗传资源的“解释、修改和汇编”方面进行更多的原创性技术创新,以便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和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