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冰聊专利:小米的专利生死劫
自2010年成立以来,小米已经成为互联网创业领域的一颗新星。它打造了小米的“高质量、低价格和高性价比”智能手机,快速迭代产品,并采取了饥饿营销政策。其产品销量也在稳步上升。
然而,小米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在开发海外市场时遭遇了多次挫折,并从互联网创业的祭坛上摔了下来。
许多人说:小米可以保持低价,因为它没有为技术创新买单。小米的迅速崛起,就像一只快速成熟的肥猪,在许多在先专利持有者的眼里,已经变成了一块肥肉。每个人都希望咬一口,至少顺便擦点油。这反映在小米刚刚开始在海外市场挑起事端,并立即提起专利诉讼。接下来是各种各样的专利持有者维护他们权利的要求。
面对这种专利困境,想要出口到海外的小米就像是被各种专利持有者包围的困兽。即使有数以千计的手段,它也感到无能为力!然而,许多专利持有者也在关注小米并保护他们的专利网站。一旦他们越过边境,他们就会被无情地杀害。
小米也试图突破。就像在战争中被包围一样,被困者总是试图找到最薄弱的环节来突破,要么战斗,要么收买自己。小米显然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加强应用、寻求合作和随处购买。
自2010年成立以来,小米从未停止申请专利。2015年,申请专利的数量高达3244项,平均每天近9项。早在2012年8月,小米投资成立了一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希望通过运营公司为小米保留专利,与高校建立创新网络平台,方便科研成果对接,实现双赢。大唐电信于2014年12月获得两项专利,伯通公司于2015年10月获得31项专利,英特尔于2016年2月获得332项专利,微软于5月获得1500项专利。
然而,创新技术的特点在于积累,而不是基于互联网的快速迭代。小米随后申请和购买的专利数量虽然很大,但无法迅速解决问题。该专利具有突出的“赛马和圈地”特征,代表了一种独家垄断权。一旦一项新技术获得专利,该专利所代表的保护范围内的领土属于专利权人。所有想进入这个网站的后来者都需要得到专利权人的同意,要么付钱,要么合作。手机等产品是创新密集型产品。大量早期技术专利掌握在其他巨头手中,如高通、微软、宏达电、爱立信...小米在手机领域的突然崛起更像是一个走捷径的暴发户。虽然它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它无法突破早期专利的包围,也无法成功。
中国享受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许多科技创新逐渐走在世界前列。尊重创新、维护创新环境、争取创新红利是中国发展的必然方向。无论是创新型技术企业、创新型技术投资者还是专利实践者,都应该认识到小米型短、平、快企业难以持续发展,也不会成为我国未来企业的主流。
(作者花冰是专利代理人)
《中国科学新闻》(第7版,2016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