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创新内容形态助力传统文化传播

科普小知识2021-09-05 02:28:13
...

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髓。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随着文化复兴的日益普及,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明,学习中华文化五千年,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儿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创新内容形态助力传统文化传播

当然,培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应该放在这些责任和义务的前面,这就要求我们用更新的内容形式激活传统文化的魅力。

5月13日,由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和字节跳动平台责任中心联合完成的《短片与传统文化研究报告》在京发布。报道显示,短片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叙事模式和话语叙事形式,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不断推动着中国文化的再创造,使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植根于人类交流的精神世界。

在世界各地,短视频是一种全新的内容形式。传统文化元素以其较低的艺术创作门槛和社会共享属性,被无数的视频短片用户认可、接受和复制,成为他们的灵感和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

中国传媒大学中宣部副部长王表示,要充分利用包括短片在内的新媒体手段,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物质性、情景性和动态性,做到体验、感动、谈吐、亲昵,拉近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并利用他们的精华来保存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目前,大量的年轻人自愿将他们的时间和注意力投入到传统文化中。在聊天等短视频平台上传播传统文化,不仅是科技对人文理念的展示,也是手机对内容优先的呼唤。

报告指出,传统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传播有四个特点:突出传统元素在现代空间环境和社会场合的应用,实现传统元素的“场景”和“生活”;用户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个性化诠释和表达,呈现现代生活的新状态。通过专业有趣的表达,让传统文化传承人成为文化人才,培养兴趣群体;通过复兴传统和强调传统文化的精神,它引起情感共鸣。

创新内容形态助力传统文化传播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表示,传统文化有声短片的流行无疑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传播现象,中国传统文化正通过新兴的信息技术形式再次进入社会生活的中心。参与视频内容制作的人通过展示他们的才能、品味、才能和技能,积累知名度并引起传统文化的互动。他们通过不同寻常的交流方式带来了全新的理解:传统文化不是“固体”也不是“消失”,而是在日常交流生活中流动的“流水”。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生产不一定是“碎片化”的,因为平等、多元和开放的研讨会往往会消除单一和片面的理解,并完成文化理解。

据报道,截至2019年5月初,颤音平台上有超过6500万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片,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累计点击数超过44亿次。其中,京剧的主题“我变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的视频播放量接近60亿倍。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颤音平台上的主流话题之一。

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传播的效果,短片和传统文化研究报告认为可以采取三种传播策略:融合艺术形式、音乐、图文、戏剧等形式,实现从“沉思美学”到“动态美学”的转变;促进文化元素的跨界诠释,整合各种艺术元素,创造新的艺术体验;技术与操作手段相结合,降低公众参与文化创造的门槛,激发公众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