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航天今年定了这些“小目标”

科普小知识2021-11-17 03:25:26
...

中国航天今年定了这些“小目标”

在过去的2016年里,中国的太空飞行传递了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成功完成首次飞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式投入使用,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任务圆满完成...中国全年的太空发射超过俄罗斯17次,与美国22次并列世界第一。

2017年,中国航天工业将达到新的高度。记者了解到,中国计划全年进行约30次发射。载人航天、探月、北斗、高芬等重大国家科技项目不仅将继续推进,而且将在通信卫星、遥感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商业航天等领域“多点开花”。中国太空飞行最期待的事件是什么?

这艘货船将“快递”到天宫二号。

中国航天今年定了这些“小目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昭耀早些时候表示,中国首艘货船天舟一号将于2017年上半年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并进行推进剂补给等试验。

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副主任李继安早些时候告诉《科学日报》记者,天舟一号是中国新设计的航天器。它有两个独立设计的推进剂箱,不仅为天宫二号运载一箱推进剂,而且为自己的控制“转移”推进剂。

"推进剂补充是一个“慢工细作”的过程,大约需要5天."李继安说,在过去,无人和载人飞船的对接机制主要是电路连接。为了补充燃料,货运飞船和天宫二号加入了液体连接,推进剂和氧化剂有不同的界面。燃料补给有30多个步骤,所需的地面操作非常复杂。

天舟一号的轨道设计也不同于以前的航天器。“在此之前,神舟飞船是‘28转自决,31转对接’。整个过程花了大约两天时间。”李继安说:“货船的设计是在3到5天内完成对接,因为没人需要担心它,并且可以节省更多转弯时姿态调整所需的燃料。节省的燃料越多,可以添加的就越多。”他还透露,任务期间将进行快速对接测试。目前,俄罗斯已率先实现在货船上的快速对接,整个过程只需4-6圈即可完成。中国还将进行相关试验,当技术成熟时,可用于载人航天器对接。

天宫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后,将工作半年左右。中国将进行控制空间站姿态和轨道的试验。

嫦娥五号将从月球带回土壤。

中国航天今年定了这些“小目标”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燕华最近表示,中国将在2017年12月左右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样品返回。这意味着中国探月工程的最后一步即将完成。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科技委员会顾问叶培建院士说,嫦娥五号包括四个部分:轨道器、返回器、上升器和着陆器。到达月球轨道后,轨道飞行器和寻回犬围绕月球飞行,着陆器和上升器在月球表面着陆。在月球表面取样后,着陆器携带的取样装置被装载到升降器携带的容器中。

然后,电梯从月球表面起飞,与轨道飞行器和回收器的组合进行会合和对接,将收集的样本转移到回收器并分离。轨道飞行器和返回飞行器的组合飞到了地球上,与地面分离了数千公里,最后回到了地球。

中国探月工程第三阶段的总设计师胡浩说,重达8.2吨的嫦娥五号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这是中国推力最大的火箭。自中国发射太空活动以来,这次任务预计将实现四个“第一”: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自动取样;第一次从月球上起飞;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月球土壤第一次以接近第二宇宙的速度返回地球。

大型项目和商业空间更加频繁地发展。

2017年,我国许多空间项目将继续推进。

记者了解到,中国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系统已经确定,计划于2017年发布。北斗系统的全球联网也将启动。继2016年成功发射3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后,中国目前有22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轨运行,其中7颗为新一代卫星。“如果在2018年之前能够发射大约18颗新的北斗卫星,它们将构成世界的基本星座。”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启说。

国防科技局重大项目中心主任、高芬项目总设计师童旭东此前透露,中国将于2017年发射高芬5号卫星。高芬5号配备了一台高光谱照相机和一些大气环境和成分探测设备。它将与之前发射的四颗高芬系列卫星在一个网络中运行,以进一步丰富中国自主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类型。

此外,中国的风云家族和其他气象卫星有望得到扩展。首颗高通量卫星中兴16号和其他通信卫星即将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张衡1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和实践13号等科学卫星预计也将于2017年发射。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商业空间发展迅速。1月初,吉林一号智能视频星03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加入吉林一号商业卫星集团。这也是快船11号运载火箭的首次商业发射。

2016年底,中国0.5米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高静一号01双星发射升空。2017年,他们将迎来两个小伙伴。届时,分辨率为0.5米高的四颗光学遥感卫星将完成联网,并将每天在世界任何地方重访。

一年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红云项目的第一颗技术验证星也将发射升空。项目完成后,用户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访问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