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怀念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

科普小知识2021-09-16 04:09:47
...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怀念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

郑(素描)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怀念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怀念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

楼兰古城遗址

图片来自百度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怀念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

德胜门瞭望塔

图片来自百度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怀念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

天坛

图片来自百度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怀念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

桐梓河故宫

这些名胜古迹更好地受到了郑先生的保护,小谢的呼吁。

图片来自百度

郑先生,101,左。我想他一定没有遗憾!自古以来,长寿就是人们最美好的祝愿。他的100年是有质量的。为了国家,为了事业,为了亲人,都错过了,没有遗憾!

2017年春节前夕,当我准备像往常一样拜访郑先生时,他提前离开了我们。在过去的20年里,很难计算我咨询过我丈夫多少次,每次我感到如此放松和快乐,都没有沟通障碍。我认为这种感觉来自于先生的谦逊和优雅,以及奖励和学习的性格。另一方面,它来自我们共同的职业背景:也毕业于建筑学,也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实践和理论研究,也热爱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在咨询我丈夫的过程中,我总是受益匪浅。

郑先生是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领域的资深学者。他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同时,王先生也是真正的文物保护专家。他丰富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在我看来,王先生是推动建筑、城市规划、文物保护三大学科融合、创新、发展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古都警卫队

郑先生长期居住在北京,对这座古老的文化之都充满了感情。他尽一切努力抢救和保护北京的文物。人们仍记忆犹新的是,在他的呼吁下,北京的德胜门射箭馆得以免遭拆除,卢沟桥得以拦截机动车辆。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到21世纪初,他和许多专家学者在北京地区文物保护的每一个重要行动中都可以看到,凝聚着他们的心血,记录着他们的艰辛。例如,当他看到天坛中轴线的一侧时,由于长期倾倒弃土,形成了一座高大的土山,严重破坏了天坛的原貌和意境。他大声呼吁拆除土山,恢复天坛的庄严景观和良好环境。例如,当他看到400多条污水管道将废水排入紫禁城的桐梓河,造成环境污染时,他呼吁进行疏浚,使紫禁城炮塔的倒影再次照耀在桐梓河的水面上。

2002年9月,郑先生和、吴、苏白等25位专家学者致信国家*,题为《紧急呼吁——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紧急保护》,建议“立即停止二环路内所有地块的拆迁工作,按照保护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格局和风貌的要求,尽快修订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关于北京的城市建筑,王先生认为,创新与传统密不可分,“中国与新”应该是首都建筑风格的总基调。指出“所谓的“中国与新”包括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同时要把外来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血液;二是创新应导致北京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形成相对丰富、完善、有机的整体特征”。2002年10月,郑先生还积极倡导北京皇城的整体保护,提出了皇城保护的“三低原则”,即“低人口密度、低建筑高度、低交通流量”。

“鲍文”成员

郑先生自1978年起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并连续三届连任。在此期间,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上。例如,1981年6月,鉴于当时的外贸部门经常深入各地购买文物,客观上助长了盗窃文物、挖掘古墓葬和投机倒把,直至大量文物出境,王先生提出“今后应发展文物复制品出口,禁止原文物出口”建议国务院组织有关领导、专家、教授进行研究,提出意见,慎重决策”。这一建议影响深远,为零散文物的保护政策奠定了基础。

1985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杨、郑、罗等联名向提出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建议,“以利保存和保护中国的主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加强中国在国际文化合作中的地位”。这个提议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拉开了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序幕。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游先生和其他CPPCC高级成员树立的榜样。此后,许多CPPCC成员对保护文物进行了深入调查,提出申诉和共同提案,使保护文物成为CPPCC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9年,当我在北京市规划局工作时,我探索了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的问题。这一保护规划的目标以前没有实现过,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当我向丈夫寻求建议时,我得到了热情的鼓励和指导。经批准,北京市*已确定了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2000年,我回到北京市城市规划部门工作,开始组织编制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再次得到了郑先生的积极支持。2001年8月,郑先生写了一篇题为《快速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文章,指出“这是一个支离破碎、相对集中的保护古都历史风貌的重要规划方案”,并强调“目前北京旧城25个保护区的决策和经验值得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借鉴”。

早在1993年1月,郑先生就写信给当时的建设部副部长周干之和总规划师朱传恒,建议研究和完善“旧城改造”的提法。指出“旧城改造”一词虽然由来已久,但并不完善,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特别是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旧城改造”一词非常危险,容易误导公众。建议将其改为“旧城改造与保护”。该方案经建设部领导批示后,刊登在《城市规划通讯》上,引起了全国城市规划系统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先生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出城市文化环境保护的概念,指出“在中国,除了生态环境保护,我认为还有另一种环境保护——城市文化环境保护”。一个城市的文化环境是什么?简而言之,它是一种以建筑总体布局为主导,渗透着“美丽秩序”的城市环境文明。

“三驾马车”

在文物系统中,提到“三驾马车”是众所周知的。面对部分地区文物遭到破坏的情况,郑先生与单士元先生、罗先生马不停蹄地赶赴灾区,及时调查文物保护状况,呼吁抢救濒危文物,树立挺身保护文化遗产的不朽形象。“三驾马车”已经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单位,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主要文物大省也经常留下他们的足迹。从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到山西晋祠和大同华严寺;从云冈石窟到龙门石窟和敦煌石窟;从邙山古墓到秦始皇陵,汉魏洛阳古城遗址,从定海古城到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数万公里的无私奔跑和20多年的强烈*使文物、历史街区和著名文化城市得以依法保护。如今,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8年5月,单士元先生因病去世,郑先生曾深情地回忆说:“紫禁城已经毁灭了70多年的文明,这是前所未有的。灾难爆发,混乱爆发后,老马和普通人一起走了。三节车厢20年来,金刚达摩巴巴里第一。”我将全心全意地回到我的祖国,用我的眼泪哀悼这个国家的先贤。古老的“三驾马车”不知疲倦地驰骋在祖国大地上。今天,三位绅士相继离开了我们。然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物保护者坚定地前进。事实上,王先生与、吴、、等专家学者的深厚友谊也是一个典范。人们经常看到他们一起去文物保护现场进行研究,一起参加文物保护示范会议,并共同签署呼吁抢救保护的信件。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之间的友谊成为推动文物保护发展的重要力量,赢得了全国文物保护人员的普遍尊重。

两大举措

十年来,我收到了郑先生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许多来信。例如,2003年,他不顾近90岁的高龄,参加了甘肃、*等地的文物保护调查。他从敦煌出发,离开西部的玉门关,穿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考察了楼兰、秋子和蛟河的考古遗址保护情况。回国后,王先生与、罗、许等几位专家给我写了一封长信,反映了一路上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楼兰古文物保护工作的“极度担忧”,希望国家文物局予以重视,加大支持和投入。对此,国家文物局通过深入研究,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情况,引起了高度重视,并批准设立*重点文物保护专项基金。随后,启动了《保护主要遗址国家行动计划》。近年来,得益于于先生和专家的呼吁,大遗址保护的实施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已扩展到全国各地。

2005年7月,郑、与吴、、等11位专家学者联名致信国家主要*,提议在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让广大公众更多地了解祖国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自觉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仅仅几天后,这封信收到了回复。同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开始,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为表彰专家学者对中国“文化遗产日”的重要贡献,在首届“文化遗产日”前夕,国家文物局决定对郑、等11位专家学者授予“文化遗产保护特别奖”。当我把“文物保护特别奖”的证书送到郑先生家时,他如释重负地笑了。今天,一年一度的“文化遗产日”已经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文化节,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也越来越流行。

郑先生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一生致力于中国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研究。退休后,李先生本可以选择富裕稳定的生活,但出于对祖国文化传统的热爱,他选择了极其艰苦的文物保护工作作为自己的长期奋斗目标。王先生一直强调,文物保护不仅是文物部门的事,也是一项全面的事业。只有通过各种学科的广泛参与,才能实现更有效的保护。保护文物是一项国家事业。人们可以加入保护,无论他们的年龄或年轻,无论他们是就业还是退休,无论他们是在行业内还是行业外。这就是他说的和做的。2009年6月,在第四届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为表彰对文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李先生“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士”荣誉称号。

皇宫情怀

紫禁城是郑先生毕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他的专著和演讲中,紫禁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对紫禁城的整体保护有着独特的见解。1995年9月,他在《紫禁城布局规划》一文中提出“紫禁城不可独善其身,也不可失去外围的整体保护关系,即皇城和内城”也就是说,有必要从内到外进行和谐的过渡,实现一种渐进的、和谐的风格关系”。10年后的2005年5月,王先生撰文指出“古都北京皇城的历史功能和传统风貌与紫禁城的“完整”密不可分——迎接故宫博物院80周年”,进一步强调“故宫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必须包括其周边的“完整”和“真实性”因此,对紫禁城的保护不能孤立存在,而应与对皇城的保护相结合,以实现整体的统一与和谐。

2002年,国务院决定启动“紫禁城古建筑整体维护保护工程”。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文化部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郑先生成为会员,积极参加咨询会议,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2012年初,我从国家文物局局长一职调到故宫博物院。对此,王先生再次给予了积极的鼓励。他不仅告诉了我这个职位的重要性,还谈到了它的独特性和困难性,鼓励我尽最大努力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他亲切地说:“紫禁城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我们应该世世代代保护它,并把它传给后代。”每当我想起王先生的话,我就感到一阵激动。王先生对故宫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激励着我们去推动故宫的发展。

栽培的优雅

十多年来,每年春节我都去郑先生家做客。由于第一个月的第三天是清华大学“老同学”拜访李先生的固定日期,所以第一个月的第四天上午就成了我拜访李先生的时间——他总是为我留下这段时间。近年来,由于妻子的“紧盯”,李先生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春节成了我每年与李先生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

妻子死后,李先生的健康状况逐年恶化。然而,当我在2013年春节拜访王先生时,他实际上是在认真地制作手工模型。房间里还有十几个完整的模型,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主题。王先生很高兴向我介绍这些成就,并坚持要给我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圣彼得教堂”作为纪念。几年来,王先生制作的这个模型一直放在我办公室的电脑旁边。在我每天工作的开始,我会看到这个模型,就好像看到我丈夫努力工作的身影,感受到一个学者的顽强生命力,激励我满怀信心地进入新的一天的工作。

今年春节前夕,我再次来到郑先生的家,但我面对的是他的肖像。我的心情很难平静,我感觉很好。2005年3月,在得知我获得美国规划协会“2005规划杰出人物奖”的消息后,王先生曾写了一首诗鼓励我:“有识之士,有识之士,古为今用。这座城市的“优秀”法规远非朋友所能企及,而文物将是子孙后代的民族灵魂。2007年12月,王先生不顾91岁高龄,参加了我为清华大学博士论文进行的答辩。两天后,王先生又发来一首诗祝贺他:清华大学荣获一等奖,德才兼备。经过五年的业余愚蠢,流水和山脉变成了蓝色。”2010年3月,有人打电话问我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的情况。听了我的报告,CPPCC提交的22项提案都是关于保护文物的,这位94岁的老人又写了一首诗:“祝你在网上长寿。一个普通人回头看。我一生热爱新世界,民族基因得以传承。”现在,重温这些充满真情实感的诗篇,深切怀念陶行知先生

历史碑石

郑先生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他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先驱和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他以远见卓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情,在建筑教育、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他已经成为一座丰碑,并将永远被后代人所尊敬和铭记。今天,国家和社会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文物保护任重道远,需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对我们的接班人来说,郑先生留下的不仅仅是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文章,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财富、勇于开拓、勇于履行职责的品格、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不懈奋斗的情操、诚实严谨的作风、尊重科学的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境界。在我看来,这是王先生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我们要珍惜、学习、实践、传承。

几天前,经过几年的努力,北京市人民*正式发布了《紫禁城保护总体规划》。我想这也是对长期致力于紫禁城保护的郑先生最好的纪念,他也与紫禁城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样,我们表达了“紫禁城人”的深深的敬意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