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治学不为媚时语 独寻真知启后人
■我们的记者周建和我们的刘莉记者文才飞
张开元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教育家、前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泰山北斗。他在辛亥革命、张謇、商会、基督教大学、褥疮、南京大*等学术领域都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吴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即使你没有读过张开元的历史著作,你也总会在三年内听到四次高级教授辞职的消息。
2014年4月,带着“放弃这个头衔,让年轻、新鲜、充满活力的面孔出现”的想法,张开元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中国第一位辞职的高级教授。当时,媒体和学术界对此肃然起敬。
在他意想不到的行为背后,有一个像海洋一样广阔的精神世界支撑着他。
他曾在自传中说过,“什么是学习的最佳心态?简而言之,只有两个字符,一个是“空的”,另一个是“安静的”。“虚”是虚荣心,没有杂念在胸,没有日用品、酱油、醋和茶的羁绊,没有项目,没有考试,甚至没有以前的理论知识,完全清空自己。安静”意味着安静。只有当你不住在嘈杂的地方时,你才能安静。只有当内心对外部诱惑无动于衷时,它才能平静。一个学者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他能创造什么样的局面,都与他的清白有很大关系。”
在张开元生活的一些片段中,你可以找到纯粹学术的影子。
我很高兴我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童年时代的张开元体弱多病,但他梦想成为一名剑客,能够“人剑合一”,化作一道白光与世界抗争。
高中毕业后,张开元嘲笑自己幼稚的童年。这时,他认为作家更适合自己。
1943年,当江津九中因“思想问题”开除张开元时,他其实很高兴。他觉得自己成为高尔基的机会来了,并梦想完成自己的三部曲《人类世界》。那些年,张开元两次被学校开除,第二次是与军训教官的激烈冲突。
张开元曾经说过,从剑客到文学家,他的梦想来自阅读,因此他建立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高中时,他喜欢阅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物图书馆》。正如书名所示,这一系列书籍相当于民国时期流行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科学和技术等许多领域的基本知识。
白天看完天文学后,他和他的同学躺在坟墓上寻找夜晚的星座。看完古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后,他们将斯巴达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10个孩子依靠摔跤获得第二名。因为有一个孩子患有脊髓灰质炎,张开元通常排名第九,所以他总是自嘲:“我已经是老九了。”
在一年到头的“乱世”中,个人处境是曲折而坎坷的,但张开元很庆幸自己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他描述自己好像可以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淡化贫穷,远离乡愁和乡愁。
精神世界几乎贯穿了张开元的一生,微妙地指引着他的行动——加入青年远征军,退出金陵大学,来到解放区的中原大学接受训练。童年的“剑客梦”并没有消失,“当白光吹起,邪恶的敌人倒在地上”。否则,当原高等教育部拒绝他加入前线作战部队,而是要求他“参与新中国普通大学的建设”时,他不会表现出沮丧。留在中原大学政治研究室的张开元,看着昔日的战友赶上了轰轰烈烈的渡江战役,渐渐融入了“一切服从组织和分配”的生活。
史学是一次无尽的航行
张开元后来认为,中原大学之所以不让他上前线,是因为重视他的理论基础。
“你以政治家的身份对待我,我引用他们的话。”于是,他选择留在中原大学,从事以思想改造为主的*培训,最终进入了新成立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
当中原大学与华中大学、华中大学、湖北教育学院合并成为华中师范大学时,张开元在中国*历史上还只是一名实习生。自1954年开始为本科生开设现代史课程以来,他正式进入中国近代史领域,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1981年,著名历史学家张开元、林增平发表了3卷120万字的《辛亥革命史》。这是中国第一部研究辛亥革命全面性的杰出著作。它受到国内外历史学家的称赞。它被称为最能反映当时中国辛亥革命研究的观点、方法和水平的权威著作。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被列入2009年国家优秀作品重印。
此后,张开元先后出版了《离婚与回归——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分析》等一系列相关作品,并被翻译成朝鲜语、英语和俄语出版。《辛亥革命大画像》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等,推动了辛亥革命史研究在主题和方法上的发展,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积极响应。
20世纪80年代,作为国内外学者公认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权威,张开元还应邀到海外讲学,突出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成就和新动向,将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了国际舞台。
出于历史学家的良知和历史责任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张开元就致力于床文献的系统发掘、整理和细致研究。先后出版《南京大*的历史见证》(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第二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南京:1937.11938.5》、《自然难以面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从耶鲁到东京——南京大*取证》(两次获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著作。这些作品为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提供了无可辩驳的确凿证据,有力地捍卫了历史的尊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和评论了他对南京大*和床位文件的研究。
张开元不仅关注历史,而且批驳历史的灵魂,关注现实,主张“参与史学”,主张“史学家不仅要积极参与现实生活,而且要成为联系现实与过去和未来的桥梁,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影响现实生活,与人民一起追求美好的未来”。
几十年来,他亲自参加了相关的社会活动,发出了伸张正义的呼声,勇敢地揭露了南京大*的真相。2006年,在首届南京国际和平论坛上,他被授予日本侵华日军南京大*遇难者纪念馆特别贡献奖。
此外,张开元还对武汉首义广场、红楼、石门峰名人文化园和珠海海外留学历史博物馆的建设提出了建议。他还密切关注市场生态,并发起了停止公开销售假发票的运动。
张开元虽已退休,但仍坚持写作,关心史学的繁荣。他利用史学研究促进社会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
2015年出版了11卷460万字的《张开元文集》。该文集全面收集了张开元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学术研究、教育管理、社会思考、文明对话等方面的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有勇气与主流保持合理的距离
张开元担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仅6年(1985 ~ 1991年),但却是该校调整后最负盛名的校长。目前,华中师范大学还有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张开元路”。
辞职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不止发生过一次。
1990年,张开元辞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一职,前往美国求学4年多。在此期间,前国家教育委员会多次要求他留下,并告诉他“不必辞职出国留学”。然而,他下定决心要学习,并曾经说过“他这辈子从未学习过,想弥补这一课”。直到1991年初,他才被正式解除职务。
“高级教授”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头衔,享有与两院院士同等的待遇。2002年被评为高级教授的张开元是中国第一个主动辞去高级教授职务的人。2011年,由于纪念1911年革命100周年,他的首次辞职被推迟。第二次辞职因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而被取消。2013年,他“年老体弱”的辞呈未获批准。2014年初,他第四次辞职。三年内,他四次辞去高级教授职务并接受相关治疗,包括每年10万元的津贴。他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学术界的一股清流。
张开元曾说:“我带头进行自我革命,不是当一名高级教授,而是希望为打破职称终身制提供一些动力。现在仍有时间觉醒和改革,否则大学就没有希望了。”
在张开元的《口述自传》中,他曾说:“只有当你有勇气与主流保持合理的距离时,你才能独立思考,而不是向世界谄媚,寻求真正的知识。我一直钦佩清代大学者戴震的名言,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习不是一种奉承的语言,而是找到真正的知识来启发后代。"
事实上,这正是张开元所做的。自从他在20世纪50年代教书以来,他非常重视言行,反对教条主义和圣经,主张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培养学生广博基础知识的同时,他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严格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媚俗,以高质量的学术作品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他还跟进和照顾毕业生,给予学术研究指导和生活照顾。
多年来,张开元一直关注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他提出了“教育不仅是世界潮流的先导,也是社会进步的先导”等独特的观点“大学建设不能本末倒置。学校应该把重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放在首位。”"回归大学的主体,回归教育的本质.""打破师生之间的疏离关系,教师应该尊重自己."他对中国父母过于依赖送孩子出国留学的方式表示担忧,并经常用自己的例子来说明学校人员不应受到限制。
2018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张开元、吴宜丰荣获第七届吴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张开元没有到现场领奖,因为他刚刚做完手术。
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赵灵运在同一天的讲话中所说:“作为一名学者,他研究文学,寻求历史和真理,潜心研究辛亥革命史长达50多年,编辑了中国第一部辛亥革命史专著,使武汉成为世界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心。他漂洋过海,收集历史资料,为南京大*提供确凿的证据。作为总统,他扎根中国,开放学校,以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改革,以非凡的精力致力于国际学术交流,使桂子山成为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作为一名学长,他愿意当一名阶梯,无私奉献,愿意为子孙后代做一块“铺路石”。他自愿辞去“高级教授”的职务,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职称终身制的人,真正体现了优秀教师、杰出历史学家和杰出教育家的追求和本色
中国科学新闻(2019-04-10,第5版)
下一篇:榴莲不熟晒太阳会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