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天伟院士:“顶天立地”做化工
■克星是辉煌的
5月15日,高考前不到一个月,300多名家长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的接见。一如既往,他会告诉每个人化学工业是多么迷人。
这是谭天伟进入这个行业的第35年。从1981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开始,他选择了生物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去了德国和瑞典学习,选择了回国做一名可以称得上“大师”的科学家,来到了科研条件艰苦的北华。在关键节点上,谭天伟一直遵循自己的一套标准。"我希望在合适的环境中做我擅长的事情,并坚持下去。"
做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
谭天伟是生化工程领域的著名人物。他于2011年当选为工程学院院士。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著名教授、国家973工程首席科学家……在这些闪亮的光环背后是日常的耕耘。谭天伟学生、北华大学教授陈必强在接受《科学技术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师经常提醒他,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百折不挠,一方面要保持领先优势,从战略高度推进整个行业的研究;另一方面,他必须充分考虑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中的应用。
谭天伟所做的研究:生物增塑剂、生物柴油和生物PX都处于行业的前沿,是能够影响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研究领域。另一方面,他所领导的课题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同一技术有时被几个企业采用。这是因为他们在建立项目时“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工业化的可行性”。他们不仅注重技术指标,还注重经济成本。
谭天伟表示,这种科研风格主要归功于他的三位导师:清华大学的导师沈忠尧教授,他鼓励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德国导师非常重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可能性。瑞典教师特别注重创新和与学生交流。第一句总是问,“你有什么创新?还有其他人做过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再想想”。
要成为一名校长,一个人必须“能够写作和运用武术”
谭天伟是为数不多的教授本科生的大学校长之一。他的“生物技术”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优秀资源共享课程。教育部已经把这门课程放到网上,让更多的人分享,这受到了学校内外学生的广泛欢迎。
北华侯工程学院院长兼办公室副主任苏海佳对《每日科学》表示,这些年来,由于化学研究方面的错误信息,一些学生想在入学后转专业。“幸好我们有谭总统。当学生们进入学校时,谭校长将上第一节课。这门课结束后,学生们不想换系。”苏海佳笑着说道。
谭天伟认为,校园科研创新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师生互动。他主张教育教学的“三个转变”:一是学习方式从“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本”;他呼吁研究人员克服时间限制和研究压力,走上讲台,走在学生中间,努力推动从“课堂为本”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鼓励教师探索学生成绩的多种评价机制,由“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价”转变为“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评价”。
校长的行政事务和上台前认真备课将占用谭天伟大部分时间。“从上周到周五都满了。有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我中午在食堂买了一个煎饼,边吃边备课。但是周末是我的科研时间,我的学生有点辛苦,为了配合我的时间,他们不得不在周末工作”。谭天伟说。
院士“吝啬”并不吝啬
谭天伟有个绰号叫“吝啬的”院士,因为他早年在北华工作时,条件很差。他乘公共汽车去购买实验消耗品。有时他购买危险化学品,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来回跑了三圈。最长的一次是三个小时零三个回合到达学校。
他的学生对此感到自豪,并欣赏他的“吝啬”行为。例如,他的办公室总是有点破旧。例如,他最常在哪个食堂吃饭?然而,谭天伟在某些方面很慷慨,允许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来开阔他们的视野。他愿意“放下资本”。
谭天伟从他早期被公众送往国外的经历中受益匪浅。谭天伟成为校长后,引进了许多海外人才,并以各种形式把学校的师生送到海外进行访问或联合培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北京的大学里没有多少钱,但在这件事上“花了很多钱”。(原名:谭天伟:“化学工业中的顶天立地”)
(北京,5月21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