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科普小知识2022-01-21 04:50:24
...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2月12日下午3时,中国著名导弹与火箭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级院士任新民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任新民曾领导过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担任过实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六大航天项目的总设计师,被誉为航天“总工程师”。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涂守娥、黄纬禄和梁守皋被称为“航天四大元老”。

在世人眼中,任新民的一生是辉煌的,但他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太空飞行。”

●学习后重返太空

任新民1915年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1945年,他去密歇根大学学习,获得了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新中国一成立,任新民就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成为华东军区军事科学办公室的研究员。

1956年,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导弹研究的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所成立。钱学森院长任命目前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的任新民开展火箭技术研究。从此,任新民与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与钱学森也结下了深厚的师友情谊。

任新民上任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接收从苏联进口的P-1导弹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测绘和复制。1960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短程导弹东风-1,该导弹被中国复制。一年后,任新民被任命为“东风2”导弹的总设计师。第一次试飞失败后,任新民和他的同事们在巨大的压力下,分析了故障并进行改进研究。最后,他们在1964年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试飞,标志着中国导弹的独立发展。

此后,任新民一直全面负责“东风3”的开发。仅在10年内,中国就拥有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程导弹。

“中国的卫星发射器”

1958年,*在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建造人造地球卫星,后来被称为“东方红一号”。“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负责人是任新民。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中国由此登上了世界空间活动的大舞台。任新民、钱学森和其他参与研究和试验的人员被*称为“中国的卫星发射器”。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通信卫星工程已成为中国航天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1975年3月31日,任新民参与起草的《中国通信卫星项目发展报告》获得审议通过。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331”工程从此开始。任新民被任命为卫星通信工程总设计师,全面负责通信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TT&C通信和应用通信五大系统。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东方红二号”试验卫星升空,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地球同步卫星技术的国家。正是因为任新民的坚持,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决定使用氢氧发动机。

●推进载人航天发展

1985年7月,在任新民的倡议下,中国召开了第一次空间站研讨会。载人航天首次被提上中国航天事业的议事日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专家们就是发展航天飞机还是载人飞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任新民最初更喜欢航天飞机,但后来他改变了态度,认为载人飞船更符合中国的现实。1990年12月,航空航天部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领导小组,任新民任首席顾问。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被正式批准,代号为“921”工程。项目开始时,任新民已经77岁了,但他仍然坚持参加有关重大技术问题的研讨会和评审会议。每次宇宙飞船发射,他都来到现场。

2003年10月15日,88岁的任新民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了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只说了七个字:“好,好,非常好!”

2014年,任新民因病住院,仍在关注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在医院看望他时,任新民说:“我真的希望这个五岁的孩子早点飞上天。”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飞上天空,标志着中国成功进入“大火箭时代”。百岁老人任新民激动地题词:祝贺长征五号首次飞行成功。

今天,“太空四长老”中的最后一位也去世了,但他们的伟大成就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阅读更多

纪念“两颗炸弹一颗星”创始人任新民:铸造生命中的火箭传奇

任新民院士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