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帽子”能否“留住人才”
■陈彬
"你对西方大学的人才流失有什么看法?"
这不是提交人在今年两届会议上向代表成员提出的问题。相反,这是一个西方大学的人大代表在采访后提出的问题。言语间,代表的语气有些无奈。
面对持续的人才流失现象,西方大学的尴尬处境由此可见一斑。
去年两会期间,“孔雀东南飞”现象引起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后,今年两会的一些代表仍然对这个问题感到担忧。对此,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教育部正在考虑制定法规,要求西方大学的人才离开他们的“帽子”。
人们可以走路,而“帽子”被留了下来。从这一举措中,我们不难看出负责管理西方大学人才流失现象的教育部门的迫切心情。然而,在这种情绪的背后,我们似乎也能够清晰地感到无助甚至无力。毕竟,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来应对这一现象,各级领导也在不同场合呼吁要节约西方人才。然而,效果似乎并不令人满意。
既然我不能阻止你离开,我不能让你带走一些东西。
然而,面对中西部地区大学之间在财力和环境上的巨大差距,有没有办法弥补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落后呢?甚至一顶帽子。
在过去两年中,教育当局针对西部地区人才外流现象制定的制度实质上为人才从西部流向东部设置了障碍。例如,2017年1月,教育部发出通知,明确表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不能单方面依靠高薪和待遇来争夺人才。2018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管理办法》也规定,东部地区的大学不得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大学招收考生。从国内其他大学招聘长江学者的候选人时,候选人的工作单位必须出具批准书。
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部目前正在研究的“人可以走,帽子可以留”的措施基本上并不新鲜,仍然在为人才流动制造障碍。然而,流传了几千年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已经告诉我们,“堵”对于可以流动的物体是没有用的,无论是洪水还是人才的流动。
在“堵”难见成效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改变思维。例如,东西方之间的“差距”能否缩小甚至逆转,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流向东方的人才的“潜能”?
需要强调的是,近年来,国家对西方大学的支持一直在增加,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政策支持。即使有资本投资,其目标也集中在大学层面。然而,这笔钱能否用于改善大学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实际上是一个问号。
换句话说,虽然国家对西方大学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投资,但大学基层人才生活条件的改善可能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美丽”。这可能是东西方吸引力差距如此之大的真正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校长李在2018年和大会上建议,国家应与地方*联合设立专项人才联合基金。除了学校给予的特殊工资待遇外,还将利用专项资金弥补东部沿海地区人才与大学之间的差距,使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才不会因为待遇而选择东部。相比之下,这种思维可能更好地解决西方大学高层次人才面临的实际问题,最终起到抑制人才流失的作用。
中国科学新闻(2019-03-13,第6版)
下一篇:小猴子捞帽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