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智能手环人体的“健康管家”
智能手环是当下很火的一种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手环,用户可以记录日常生活中的锻炼、睡眠、心率等实时数据。
智能手环可以简单记录使用者一天走了多少步,但也有不少佩戴人群发现,智能手环不能过滤掉一些“干扰”信号,也会将手臂的震动记录为“步数”,形成“伪步数”,准确率还有待提高。
除了记录运动之外,智能手环还有另一大功能是监测睡眠。市面上不少智能手环是通过感应使用者手部状态而推测其睡眠质量的。这种手环在佩戴时往往并不能紧贴手腕,不可能检测到血氧饱和度,芯片位置也不固定,也不可能准确捕捉到脉搏。当使用者身体活动时,手环默认其是浅睡眠,静止时则默认是深睡眠。而这样的记录并不准确。
同时,睡眠质量的好坏,不能以睡眠时间的长短为唯一标准,只要是醒来之后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就证明你的睡眠质量是高的。在日常睡眠过程中,身体血氧值的变化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睡眠时血氧含量高则说明睡眠呼吸顺畅,血氧含量低则说明呼吸不畅,可能有睡眠呼吸障碍。
另外,一些智能手环测量的血压值,同样不能作为诊疗依据。这是因为电子产品智能手环,测量原理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光电法(PPG)、二是光电+心电法(PPG+ECG)。光电法,是通过手环向皮肤发射一种光电信号,通过传感器采集手腕部位的脉搏波,得出血压数据。光电+心电法,是在光电信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采集心电信号的导片,得出血压数据。使用时需用手指按住表面的金属按钮,才可以正常测量。不论是光电法,还是光电+心电法,所取得的血压数据,都是通过特定的计算公式,估算出来的,以现有的技术,智能手环还无法做到准确测量血压,更不能作为诊断治疗的依据。
因此,对于佩戴智能手环的人来说,它的数据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参考,只有经过专业的医生结合其他临床症状,才能提供更有价值的健康报告和健康解决方案。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蒋茜茜 [责任编辑: 李浩]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