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协九大前访李静海、谢和平院士:向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前行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于晓节、王晓节、杨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将于本月30日召开第九届全体会议。大会将根据新形势修改科学技术协会章程,审议发布科学技术协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选举新的领导机构。
中国科协副主席李静海院士和中国科协第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谢和平院士在会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阐述了当前世界科技和产业变化的趋势、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新形势下科协的新使命。
抓住历史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记者:目前,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正在酝酿之中。你如何看待中国在这一波变革中的历史地位?
谢和平:在当今世界,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正逐步显示出革命性突破的迹象。世界正处于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交汇点。跨领域集成创新已经逐渐成为科学突破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信息、生活、材料、制造等领域的集成已经成为强大的驱动力。
这一趋势的出现为后来者在弯道超车创造了机会。事实上,这种技术和产业变化的趋势与中国发展势头的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频率是一致的,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我们能否积极顺应并有效控制这一趋势并加以利用,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兴衰,决定着我国在未来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李静海:党和*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为国家重大战略,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科技创新作为整体发展的核心地位。
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顶层设计中,**、国务院最近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为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目标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鲜花和水果在合适的时间盛开。我们不能错过这个历史发展的机会。中国的科技创新完全有能力在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广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担当起支持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角色,必将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做出历史性贡献。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并不长。虽然硬环境和科技投入正在迅速改善,但应对发展趋势的软环境与科技强国之间仍有很大差距。科技界和社会在科学观念和价值观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科研活动、科研管理、科技评价和成果转化中,一些不适应这种变化的问题十分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能否牢牢把握当前的历史发展机遇,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可能更为关键。
创造学术生态释放创新能量
记者:科协在团结和领导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创新和发展服务方面有什么新任务?
李静海:中国有8100万科技工作者,这是中国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中国创新和发展的巨大潜力。他们对创新和创业热情的充分释放,将成为转型升级的强大新动力。
“十三五”期间,科协组织将以“创新第一行动”为主线,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短期挑战中取得突破,引领科技前沿,把创业转化为实效,普及服务竞争贡献,着眼于供给侧的短期结构改革,凝聚强大力量,成为科技强国。
在新的发展时期,科学技术协会将以为科技界创造良好的学术和文化生态为目标,发挥助推器的作用,推动新的科学和工业革命。8100万人力资源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活力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良好的学术环境,这是科协工作的重点。
“三个转变”推进“三型”建设充满活力的科协
记者:*关于深化科协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发布。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协会的新使命和方向?
谢和平:今年3月,*办公厅下发了《深化科协*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科协在组织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科学决策方面的职能定位,以及通过工作方式信息化、组织网络系统化、治理方式现代化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的发展方向。
开放性意味着科技协会的组织应该更加面向创新主体,如企业、科研机构和大学,以促进它们之间的合作创新。充分发挥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和创新资源参与国家发展。枢纽型是指科技协会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沟通各种创新要素,巩固社会工作主体,促进各级科技协会组织之间的密切互动,形成网络联系。平台型是指科技协会的组织应更加扁平化,在建设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大众创业创新平台、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平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李静海:改革的主线反映了**对科协组织的新要求和科技工作者对科协组织的新期望。“九大”的召开,将进一步团结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全面落实党*的战略部署,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为科技工作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大贡献。(原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中国科协“九大”前李静海、谢和平院士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