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与杨振宁 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
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中国“两枚炸弹一颗星”奖获得者、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友谊,延续了半个世纪,在世界科学界享有盛誉。
杨振宁,祖籍安徽肥西县,生于1922年。邓稼先,1924年生于安徽怀宁。杨振宁比邓稼先大两岁。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从美国留学回来后在清华大学教书。邓一枝,邓稼先的父亲,曾在日本和美国学习。回国后,他先后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聘为哲学教授。邓宜芝和杨武之既是同胞又是同事。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兴趣。因此,他们是亲密的朋友,经常来来去去。他们的友谊也延伸到了孩子们身上。
一灯在20世纪中叶刺激他的妻子和孩子在北京定居。邓稼先在崇德中学学习,杨振宁也在那里学习。两人成了最好的朋友和同学。杨振宁的学业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邓稼先非常钦佩他。杨振宁把邓稼先当作大哥来照顾。受杨振宁的影响,邓稼先在物理、数学等课程上的才能也得到发挥。杨振宁聪明且足智多谋,他的同学称他为“聪明人”。邓稼先为人忠厚,绰号“邓老汉”。下课后,杨振宁和邓稼先几乎形影不离。这两位志趣相投的同胞和校友从小就树立了一个崇高的理想:如果将来事业成功,他们将为祖国服务!
杨振宁(左)邓稼先(中)杨振平(杨振宁的弟弟)(网络图)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武的一个家人随学校去了西南大后方。到了1940年,邓稼先和她不想成为“温顺的”日本侵略者的姐姐,从天津绕道到上海和香港,经过长途跋涉和艰辛到达云南昆明。姐姐把邓稼先送到四川江津,和四叔会合。第二年夏天,邓稼先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物理。此时,杨振宁已经是西南联合大学的三年级学生了。在这所学校,两人可以经常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邓稼先在数学和物理方面接受了杨振宁的具体指导。邓稼先对妹妹说:“振宁哥哥是我的课外老师。”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了。不久,杨振宁被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录取,并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初秋,22岁的邓稼先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当助教。次年,邓稼先被美国研究生院录取。离开之前,他问正在美国学习的杨振宁,哪个大学更合适。杨振宁回信建议他去普渡大学。因为普渡大学学费低,科学和工程水平高,他还在信中说:“学校离芝加哥很近,我们可以经常见面。”后来,杨振宁还帮助邓稼先申请了普渡大学的博士学位。1948年10月,邓稼先和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乘船从上海来到美国。邓稼先成功进入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研究院学习物理。
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那年他只有26岁,被称为“娃娃医生”。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和100多名留美学者历尽艰辛,奔向新中国。从那以后,邓稼先在美国已经与杨振宁失去了很长时间的联系。
1950年秋,著名核物理学家、第二航空部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请他秘密参与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从那时起,邓稼先就与世隔绝,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原子弹的研究。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上空爆炸。因此,邓稼先也被称为“两个炸弹的创始人”。
邓稼先(网络图)
1971年夏天,经过22年的分离,杨振宁和邓稼先在北京相遇。这是杨振宁自1945年公费留学美国以来第一次回国。他离开祖国已经26年了。
他一下飞机,在贵宾室休息,外事接待员就让杨振宁列一份他想见的朋友名单。在北京,他想见到的第一个人是邓稼先!
当时,正是“*”中期,政治运动出现了黑白颠倒,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即使像邓稼先这样执行秘密和重要任务的科学家也不能幸免。一度被视为核武器发展保护对象的邓稼先,以及一些绝密研究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包括后来获得“两枚炸弹一颗星功勋奖”的几位科学家,都集中在西北某个地方举办“学习班”。
此时,杨振宁想见邓稼先。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
周总理亲自命令国防研究部找到它!国防科学研究部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正在西北“学习”的邓稼先,并指示他:马上回北京!这无疑是挽救邓稼先的关键时刻。杨振宁没有想到他此时的出现也无意中保护了邓稼先,当然也帮助和保护了中国的“两弹”事业。
邓稼先和杨振宁自1950年邓稼先从杨振宁分离后第一次见面。在此期间,杨振宁问美国科学家是否帮助中国研究了邓稼先的原子弹。当时,邓稼先问*是否要讲真话和要说什么。*要求邓稼先告诉杨振宁真相。因此,杨振宁在访华后的告别晚宴上收到了邓稼先的一封私人信件。当他看到邓稼先撞到地板上的话被翻译成“原子弹和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时,杨振宁立即离开座位躲到一边,流下了眼泪。
从1964年到1986年,邓稼先在22年内参加了32次核试验,邓稼先亲自去罗布泊指挥小组参加了15次试验。邓稼先致力于核试验研究。他和他的妻子许鹿希已经结婚33年了,但只在一起生活了6年。
由于工作需要,邓稼先主动上了前线,但强烈的辐射严重损坏了邓稼先的身体。1985年7月,邓稼先被诊断患有直肠癌,但邓稼先并不后悔。早在任务开始时,他就对他的妻子许鹿希说:“做得好(核试验),我的生命非常宝贵,即使值得为之牺牲!”
邓稼先与杨振宁
邓稼先因重病住院后,杨振宁于1986年5月和6月两次回到中国,到医院看望邓稼先。邓稼先见到他的老朋友非常高兴,他忘记了他的病。两个人谈了又笑,谈了很多,然后在病房的走廊里拍了一张照片。但在照片中,邓稼先的嘴角下有一块血迹。那时他病得很重,他的嘴和鼻子一直在流血。然而,他的微笑是如此真实和快乐。邓稼先告诉杨振宁:“虽然我因核辐射而得了癌症,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核爆炸,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了!”回到美国后,杨振宁试图寻找一种当时尚未上市的抗癌新药,并请韩旭大使通过快递将该药送到北京。
1986年7月29日,科学巨星邓稼先倒下了。听到这个坏消息,杨振宁立即从国外发来了慰问:“贾宪去世的消息让我想起了他与我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杨振宁教授在给邓稼先的许鹿希夫人的一封信中说:“贾宪忠诚纯洁,是我最心爱的朋友。他无私的精神和巨大的贡献是你和我永远的骄傲。”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为邓稼先扫墓。清明节过后,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拿着一个蓝色的盒子,递给了杨振宁。盒子表面的字是“振宁,李存年”,题字是“贾宪嘱,陆赐”。
杨振宁的目光停留在“贾宪冲锋”的字样上。他看着许鹿希打开盒子的盖子,在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家乡安徽制造的石制笔筒、笔筒、笔筒、尺子和长方形石印。这是邓稼先的遗愿,他要把这套坚实光洁的书法房四宝留给杨振宁,以示他们半个世纪的友谊将永远延续下去。
下一篇:氯气:半个世纪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