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评论:愿“工匠精神”塑造出更多匠人

科普小知识2022-01-28 05:16:26
...

■陈欢欢

自去年NPC、CPPCC会议期间,国务院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以来,引起了全社会的热烈反响。

工匠精神意味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专心致志”,也代表着“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制造业的总产值已经占世界总产值的1/5,居第一位。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但在世界500强品牌中,美国有239种,中国只有21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潘小燕指出了工艺精神的缺乏。一方面,中低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中高端供给不足。一方面,国内商品积压,另一方面,中国人正在席卷全球。一方面没有工作,另一方面也没有高技能工人可以找到的地方...

在大国向强国的征程中,工匠精神将推动中国经济升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有必要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

首先,教育是基础。在多年应试教育的指导下,人们重理论轻实践。要推动工匠精神的普及,首先要让实践教育贯穿于中小学和幼儿的教学,让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更大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为制造业的工匠精神奠定人才基础。

工匠精神是制造业的灵魂,每一个制造大国都有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近十年来,德国一直是欧盟失业率最低的国家。德国约70%的年轻人将进入职业教育,主要是基于专业教育:学生只花3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其余70%的人将在企业学习实用技术。简单的双重教育轨道奠定了德国制造和工匠精神的基石。

其次,企业应该被训练成专注于产品。德国有许多“隐形冠军”,规模非常小,可能只生产一种产品,但在世界上的市场份额超过70%。例如,120多年来,有着百年历史的科恩·利伯斯公司只在春季领域进行了深度扩张,从未扩张过。然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安全带弹簧供应商。

在新的经济常态下,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必须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中国制造业的质量和品牌效应。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认为,工匠精神不仅是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所需要的,也是实体经济企业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市场需求的需要。

最后,工艺精神应该深深植入科技领域。纵观当今的科技巨头,没有一个人不具有执着而又深厚的工艺精神:苹果只靠少数产品致富,而其制造外包,利润全部来自核心知识产权;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杜邦公司是500强公司中历史最悠久的公司,至今仍活跃在创新的前沿。日本东丽公司40年来坚持发展碳纤维,使其从普通民用材料发展成为航天科技的关键材料。

在我国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资源创新。*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在战略竞争领域引进技术,无异于“虎谋皮”。过去,我们的国家在这方面失败过多次。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伟表示,唯一的出路是从基础做起,从源头上创新。这需要几十年的工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认为,要培养工匠精神,就必须改变当前急功近利的评价机制,创造包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和机制。他说:只有给我一个更放松的环境,我才能敢于梦想。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7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