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讲坛侧记
第八届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论坛在现场举行。王志康摄影
■王志康,本报见习记者
每年的四月和五月,被称为校花的紫荆花将在清华大学遍地开花。走在校园里,你可以看到这朵与清华校旗颜色相同的紫色花,到处都是朋友的名声。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清华的周年纪念日。成千上万的学生从学校出来,一个接一个地相遇,在芬芳的校园里团聚。
在清华大学校庆之际,主题为“中国未来十年创新”的第八届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论坛如期而至。100多名清华大学博士后和博士后校友聚在一起交流思想,交流感情,展示风采。
谈论成就:卓有成效的成就
说到博士后创新论坛,我们也应该谈谈我们的博士后制度。
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两次致信*,提议在中国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实行博士后制度。经研究决定,1985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国家科委、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关于在中国试行博士后制度的报告。博士后制度在中国正式实施。清华大学是中国首批设立博士后研究站的单位之一。
至于博士后制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事管理司博士后处处长、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连军对此心知肚明:“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博士后制度。全国有3001个博士后流动站,覆盖13大类111个学科,31个省、市、自治区。我国有16万多名博士后,其中20%进入移动站,培养了70多名院士。”
清华大学是中国博士后制度的探索者,并将继续是博士后培养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刘连军在讲话中表达了自己的期望。
对此,清华大学副校长、学校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希勤表示,30多年来,清华大学一直坚持因地制宜,借鉴国外大学的有益经验。通过增加活力的改革、促进发展的改革和促进创新的改革,学校博士后事业蓬勃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
据统计,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站的数量已经从7个增加到48个。所涉及的学科也从最初的单一工程学科发展到所有一流学科。截至2016年底,共有9,389名博士后注册,1,763名博士后在职。站外博士后人数和站内博士后人数在全国大学中排名第一。
王希勤表示,清华大学将加强博士后培养的国际视野,提高博士后管理质量。加大海外招聘宣传力度,扩大博士后国际队伍来源;改善博士后学生的生活条件,为博士后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
“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论坛成立于2010年,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充分展示清华博士后学生的培养成果和清华博士后群体的风采。”王希勤说。
谈发展:传递火种
任何活动,只要设立奖项,无疑都是最令人兴奋的。清华大学博士后创新论坛也不例外。
2013年,清华大学开始设立“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校友奖”,迄今已有14名校友获得该奖项。今年,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蒋、长江特聘教授、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教授、南非科学院院士孙博华、教育部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等获得该奖项。此外,还有10名站内博士后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
“清华大学杰出博士后校友奖是为了表彰在各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和成就的校友而设立的。他们是博士后学生和年轻学生学习的榜样。”原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国际核能研究院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校友协会主席张勤表示,“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获得者个人能力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张涛于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现为航空航天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是今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奖”的获得者之一。
“完成博士的科研工作后,每个人都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缓冲期。如何避免浪费这一重要时期,实现自己的完美转型,是每个博士后学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张涛与每个人分享了他的研究经验。他说他主要从两个方面寻求解决办法。一是在博士期间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并在小方面进一步总结、完善和提高。第二,根据老师的要求,结合研究内容和任务,寻找新的切入点,并结合自己擅长的工作,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最后,目前的研究工作被确定为建筑热湿环境的热分析方法”。
“我的研究团队,包括导师,已经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四个特别奖项,我很幸运能够加入这样一个优秀的研究团队。”张涛说,当然,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进研究工作,实现研究队伍的整体进步。
创新:把握前沿
在论坛上,清华大学不同领域的四位优秀博士后校友也分别做了专题报告。他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就“中国未来十年的创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研究部副主任山在题为《中国信息创新与发展的政策取向》的报告中说,尽管去年12月发布的中国“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将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发展水平大幅跃升,信息容量已进入世界前列,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 安全性和可控性已经基本确立,但我国信息化建设仍存在许多困难,如许多新概念、重叠和信息扩散等。 技术非常丰富,问题非常多,创新非常缺乏。智慧城市、先进的大数据概念、四个现代化的不同步等等。
孙博华发表了题为《未来创新引领中国梦》的主旨演讲,并幽默地分享了他对中国创新的看法:教育、人才和科技应融为一体,人才战略非常重要,人才是基础,人才决定创新高度;中国的科技创新应该抓住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中国教育应继续“面向现代化和未来”,并继续深化。
“清华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一直引领着中国的创新。未来,清华将变得更加国际化。Xi总书记谈中国梦。事实上,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想,包括清华校友的梦想。将来,中国的梦想可能成为世界的梦想。”这是孙伯华说的。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