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药改名意见稿:老字号换包装等或损失百亿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报道:如果数以千计的药品名称如“风油精”和“咳喘灵”消失,将会发生什么?——聚焦中医药更名征求意见稿
新华社《新华观点》记者毛、岳和贝
小儿咳喘灵、李强琵琶露、萧肃救心丸……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可能会改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月11日公开征求对中成药新命名规则的意见,要求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邮箱,并于2月15日正式关闭。
根据新规定,数以千计的药物可能需要重新命名。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开展这项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严格规范。对于上市的中成药,要求企业对名称中含有夸大疗效、迷信、粗俗下流用语的药品进行更名。二是分类实施。区分上市产品和新申报产品。对于所列中药,建议区分它们是否被夸大、暗示疗效或命名不规范。非标准化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第三是合理的过渡。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产品更名后应采取适当的过渡措施。
更名涉及许多制药公司和品牌,这将导致新的注册成本。
《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中成药的命名应避免使用可能对患者有药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含义的药品名称,如“降糖、降压、降脂、抗炎、抗癌”等字样。我们不应该使用夸张、自吹自擂和不切实际的术语,如“财富”、“精神”、“本质”、“力量”和“速效”,也不应该使用诸如“帝国制度”和“秘密制度”这样的奉承话。此外,中成药一般不应以人名、地名和企业名命名,也不应使用封建迷信或粗俗语言。
对于市场上现有的中成药,草案建议指导原则不仅适用于新中成药的命名,也适用于原中成药的非标准命名。对于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的药品名称,如果必须更改,可以将其以前的名称列为过渡。
旧药物涉及的范围有多广?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数据库中的国产药品一栏中,记者输入了一些与变更相关的关键词,可以检索到数千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仅药品名称中就有2000多个含有“领”字。许多上市制药公司更名,包括同仁堂、贵州百令、中信制药、华润三九、天目制药、神威制药等。
云南白药集团有限公司技术质量总监李进表示,如果不能使用该名称,将影响云南白药系列的7种剂型和7种产品。除了含有“云南白药”四个字的剂型和产品外,可能涉及更名的云南白药系列药物还包括:复方牛黄消炎胶囊、蒲地兰消炎片、消炎止咳片、连治消炎片、消炎退热颗粒、消炎止痛膏(均含“消炎”二字)、小儿保泰康颗粒、百宝丹、更年灵胶囊、消渴灵片(以上含“凌豹”、“玲玲”二字)等。
李进认为,如果按照目前的草案实施,许多家喻户晓的名字将受到很大影响。“如果云南白药需要更名,那么云南白药在115年内建立的品牌、声誉和公众意识可能会崩溃,估计损失将超过100亿元。”
北京市医药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傅说:“更名意味着包装材料、说明书、小盒子、纸箱和标签都需要更换,生产和包装成本可以计算和承担。然而,对于老字号品牌来说,更名带来的无形损失非常大,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将用于二级市场培育,让消费者知道更名后的产品是过去用过的老药。”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制药公司来说,更名后需要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新注册,而对于更名规模较大的公司来说,注册费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收费因地而异。少数省份不收费。大多数省份都有。在北京,一种产品的价格是6600元。”这位消息人士说,他的企业有35种产品或涉及更名,仅注册费就将超过23万元。
它被重新命名来管理“在名字令人惊叹之前永不放弃”的混乱
记者发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就提出要规范中成药的命名。1997年,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制的《中药通用名称》明确提出了中药、化学药品、生物药品、放射性药品和诊断药品的命名原则。
记者注意到,这个意见稿的新命名规则是基于通用名称中提出的原则。
富力嘉认为,有必要规范中成药的命名,“这是一个历史问题。过去,许多药品名称是由当地*批准的,没有统一的命名规则。此外,尽管许多传统中药是一个名称,但它们实际上并不是处方。”
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对药品和保健药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以保健品为名夸大中成药的现象屡见不鲜。业内人士表示,个别制药公司生产的中成药质量参差不齐,但他们“不到名不虚传”,随意吹嘘疗效,导致许多老年消费者上当受骗,规范中成药命名势在必行。
专家呼吁中医药命名要重视文化传承和监管
许多消费者表示,很难理解所有现有的中药都必须更名。昆明的一名小学教师刘悦说:“云南白药气雾剂、马应龙痔疮膏和风油精都是家里的常规药物。人们都认识这些品牌。如果这些名字不是一夜之间就存在的,他们会感到非常不舒服。”
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赢告诉记者,该学会最近召开了一次座谈会,组织会员企业进行认真讨论,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意见。
李进认为,一些老字号老字号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优秀代表和象征,具有世界影响力,需要区别对待。例如,美国《巴伦周刊》将云南白药列为“美国人必须知道的10个中国品牌”。一旦云南白药更名,其代表中国的品牌形象将不复存在。
"中医不能用西医和西医的思维来管理,尤其是术语."中国社会科学院中药研究组组长陈麒光表示,在命名中药时,通常会考虑发明人、产地和君药名称等因素,如“纪德胜蛇药”、“马应龙痔疮膏”和“赵南杜珊通丸”。这是对发明者贡献的认可。
此外,中医注重“真实性”,地名是最好的体现。“例如,云南白药不是中国唯一一种含有白药的药物,但只有云南白药具有最佳疗效。”陈麒光说,如果人名和地名不能用作药品名称,传统中医将完全失去其传统文化遗产。
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锦认为,中成药的名称需要标准化,但老品牌也应该受到尊重。“规范药品名称管理确实可以减少因夸大疗效药品而造成的对消费者的误导,但全面削减少数具有历史渊源、既定做法、普通人认可和市场声誉的旧药品是不合适的。”郑锦建议,没有历史渊源的新药可以受到新命名方法的限制,旧品牌的名称不应强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