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受访大学生建议高校就业指导早点开始
目前,大学生就业援助主要集中在毕业前,缺乏实习指导、职业规划和面试技巧。这导致一些学生毕业后临时抱佛脚找工作,他们更容易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应对。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73名大学生或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显示,92.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校增加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受访的大学生最想得到职业发展、职业定位和决策方面的指导。52.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应面向各年级学生,51.2%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92.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校增加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尤伟(化名)在厦门大学学习。她的大学有微信群和公共号码。她通常会发布一些关于实习、讲座和招聘会的信息。“学院还将邀请找到好工作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经历,请一些老师解释工作场所的礼仪,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身份证明照片。”尤伟说在厦门实习的机会不多,实习信息对她很有帮助。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学生对这些活动并不了解,效果也不是特别好。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教师郭芹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补课”,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例如,我们学校开设了与‘职业规划’相关的必修课。与此同时,我校的学生就业和创业指导中心也根据学生不同的求职需求,设置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就业指导活动”。
调查显示,76.1%的受访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23.9%的受访大学生不太满意。受访大学生参加最多的就业指导活动是校园招聘会或双选会(53.9%),其次是就业政策形势分析(48.0%),其他依次是:企事业单位参观(45.2%)、职业规划指导(39.8%)、就业协议签订指导(38.5%)、个人就业咨询(35.5%)、简历制作指导(31.4%)、面试和职场模拟(30.1%)、职场技能培训(24.2%)、工作信息推送(24.8%)、就业心理指导(22.7%)
陈云(化名)毕业于Xi一所大学。她的学校有就业指导课程,但主要是理论课程。“这门课程将要求学生写职业规划、日常作业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职业指导分析和简历制作指导,但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互动。此外,根据固定的教科书,教学模式相当僵化。对我来说,这门课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就业指导队伍薄弱(53.3%),其次是形式和内容单一(48.5%),活动数量少(46.4%),其他问题是:低年级学生就业指导不足(34.4%),就业指导时间安排不合理(32.0%),缺乏专业和个性化的指导(29.8%)。学校不够重视(28.6%),求职模拟和培训活动少(28.0%),缺乏反馈渠道(27.4%),双选会议和招聘会质量低(19.9%)。
白娟毕业于浙江省的一所大学。她觉得大学给学生提供的实习和就业建议太少了。“我后来学了影视这个专业,女孩在找工作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很多公司要求她们在入职后3年内不能结婚,婚后2年内不能生孩子。我希望学校能为初、高年级有就业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以便他们毕业找工作时,因为他们有工作基础,公司可以放宽一些要求”。
根据调查,92.1%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校增加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受访大学生在职业发展(52.8%)、职业定位和决策(52.2%)方面最需要就业指导。其他有:职业评估和个性分析(48.9%)、就业市场和政策分析(42.5%)、招聘信息(39.5%)、企事业单位就业标准(39.0%)、面试技巧指导(37.0%)、职业规划指导(31.8%)、就业协议签署指导(28.9%)、创业指导和培训(27.9%)、求职材料准备(24.9%)、就业心理指导(26.9%)和实习指导(17.8%)等。
52.6%的受访大学生建议高校就业指导应针对各年级学生。
中国政法大学应届毕业生刘若愚(化名)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她认为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助是非常必要的。“我认为学校应该帮助学生规划从大一到大二的职业生涯,这样他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
白娟认为,高校应该从大二开始对学生进行面试培训,帮助学生尽早准备和练习,以满足各种求职能力的要求和评估。
在调查中,52.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应该针对各个年级的学生。
郭芹认为,就业指导活动不可能在毕业前全部集中。“我们学校除了开设普通选修课外,还开设了一系列名为‘职业发展第二课堂’的沙龙活动。它组织了各种就业指导活动,吸引低年级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它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它开始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相关能力。"
关于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受访者的建议还包括:创新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形式(51.2%),建立分阶段、分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48.5%),充实就业指导教师(45.3%),拓宽学生意见的反馈渠道(42.6%),完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建设(41.2%),组织招聘网站和职场模拟活动(37.3%),增加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35.7%),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建立实习基地(37.5%)
尤伟希望学校能请班长或学习委员会成员帮助转发就业指导活动的信息,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它。同时,对实习和讲座信息进行分类,便于学生查找。
刘若愚希望学校能够组织更多的模拟面试培训,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来授课,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面试。
“我在大学期间参加的更有用的就业指导活动是由毕业生的直接高年级学生返回学校进行的布道活动。他们将为他们的公司提供实习职位和挽留机会。我希望学校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在企事业单位实习的机会,也能在夏冬两季带学生参观各种类型的企业,了解不同行业的情况,减少学生在择业时的困惑或盲目面试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现象。”陈云说道。
白娟希望创新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它可以指导学生组织实习和就业研讨会,并组织类似专业的学生开展实习、面试和求职经验交流和分享会。这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实用和有效,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求职面试技巧”。
刘若愚希望学校能在求职季节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在毕业和找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压力很大,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
“高校就业指导应该有利于学生整体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构建。“郭芹认为,首先,应该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包括从事什么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从事什么目标岗位,以及如何在几年内实现自己的目标。其次,我们应该有能力培养并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自我管理和求职知识,如时间管理、情感管理、面试技巧、职场社交、职场礼仪等知识。第三,我们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与成功的高年级兄弟姐妹交流的平台,比如微信群和沙龙。第四,应该有求职信息服务,比如兼职工作和推销实习信息。
郭芹说,一方面,应该引导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工作场所,以解决一些大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与工作要求不匹配、缺乏竞争优势的问题。“一个专业并不仅仅对应于一种单位类型或一种职业。应该引导学生从更多的角度挖掘他们的能量,找出他们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必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学习阶段了解雇主的需求,以便学生能够尽快在学业和职业之间建立联系。学生对单位和职业了解得越多,他们掌握的信息就越多,他们做出的选择就越理性。”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7.8%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60.2%是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16.3%是硕士学生,2.2%是博士生,13.6%已经毕业。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王品之实习生霍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19日07版)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揭晓
下一篇:圣诞:曾被美国禁止的粗鄙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