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敏谈2014年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特点
让激励导向更加清晰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民谈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
记者:获得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总体情况与往年有什么不同?获奖项目的特点是什么?
陈志民: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技术进步奖接受和评审的项目总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各种奖项的比例大致保持在15%、25%和60%,反映了优化结构的目标要求。总体来看,在信息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如国防科技大学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清华大学的“透明计算”概念、浪潮集团的“高端容错计算机”。能源和化工领域的重大成就,如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对深海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层研究取得了许多国家前沿成果,如中国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要发现,该研究被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的自主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空间探测和防空、海上和水上巡逻、地面作战和工程防御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
记者:今年评选机构的特点是什么?
陈志民:今年的评审工作受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同时,为了加强社会监督,在推荐、接受和初步评价方面向公众进行宣传。在评价组织方面,主要有六个特点:网络评价采用完全盲目的管理模式;继续坚持一日*,全面实施视频防御;加强小型自然科学奖的同行评审和海外专家来信评审;加强专家培训,严格评审标准;建立公共审计制度,提高评奖透明度;开展行业咨询试点,提高奖项公信力。值得指出的是,在连续四年举行媒体开放日的基础上,在今年的初评会上,邀请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以及专家学者到评估现场进行交流和讨论,听取意见和建议。
记者:今年的奖项将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科学技术奖的导向作用?
陈志民:首先,今年要继续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导向。今年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为47.3岁,其中自然奖47.9岁,发明奖46.4岁,进步奖47.4岁。鼓励40岁以下的年轻科学家通过同行专家提名和推荐自然科学奖,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在所有获奖项目中,最年轻的是国电山东电力公司大修公司的王锦,他年仅35岁,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次,今年的奖项加强了对艰苦研究的指导。鉴于前几年频繁申报奖项和搭便车的问题,本次会议明确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年作为一个项目的完成者参与评审,引导科技人员在做出小贡献的同时致力于研究和积累财富。从获奖项目的角度来看,从项目启动到项目完成的平均时间为10.7年。与此同时,我们正在积极创造一个干净和积极的学术氛围。鉴于占用他人成果和拼凑奖项的问题,获奖者需提交知识产权共有人的知情同意书和不同单位之间的人员合作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