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气象预警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

科普小知识2022-05-01 06:49:31
...

自三月以来,中国南方各地相继进入汛期。今年的汛期比往年来得早,降雨量比往年多,有大量的“大河”和“五大湖”。防洪形势严峻,一些地区发生了洪水。《中国科学日报》跟随中国气象局及其一行参观了防汛抗洪前线,并前往最后一公里体验现代天气预报系统。

提前预测玩“第一手国际象棋”

进入汛期后,中国先后经历了20次大规模暴雨天气过程。仅从5月下旬到6月,南部地区就连续出现了6次暴雨过程。长江以南中南部和华南北部的降雨量比当年同期多20-40%,当地降雨量是前年的2倍。暴雨洪水频发,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引发了“江湖”突发事件,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水和山体滑坡。

为什么今年雨水这么多?江西省气象台副台长兼首席预报员张颖表示,由于厄尔尼诺事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偏西向,导致水汽向*输送充足,南海及其附近对流层低层出现反气旋环流异常,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出现西南大风,导致水汽输送强劲。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导致了秋冬季以来南方地区持续的强降水。

除了雨量充沛之外,今年的雨量还有一些新特点。江西省气象局局长詹凤星表示,尽管今年的降雨量低于1998年,但仍有许多地区有降雨重叠。

河流和湖泊面临巨大压力,水库也“紧张”「一场五十毫米『入口水位』的暴雨将会导致塘湾水库的水位上升一米。这样的暴雨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水库在一瞬间达到警戒水位,水库周围和下游的人们都处于危险之中。”江西省贵溪市塘湾水库的负责人姜说。

严峻的防洪形势对气象预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今年年初,中国气象局就对今年的天气形势进行了预报,并提前部署了全国汛期的气象服务。

通过总结经验“透视”

“你告诉我当地在哪里”,因此定点定量预测的“压力”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笼罩着预测者。

一般来说,天气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被目标散射。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电磁波部分可以显示不同特性的信号或图像。不同的天气系统或天气现象有不同的回波特征。雷达根据这一原理实现气象探测。雷达回波强度越大,回波颜色越亮,表明大气越不稳定,就越有可能产生雷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气象台台长李相宏表示,回波强度是雷达测量降雨的基础数据,回波强度取决于一些雷达参数、降水体的散射特性、散射体与雷达的距离以及大气介质在传播路径上对波束的衰减。「过去两年,以天气雷达为代表的天气预报设备升级后,天气预报的数据质素和准确性均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很难预测具体的受灾地点、村庄和城镇

在六月的一次极端天气事件中,李相宏在岗位上呆了四天四夜。自从汛期开始,两个像乌云一样的黑眼圈一直挂在眼睛上。

预报员的工作量很大。李相宏表示,天气预报应考虑外部强迫和大气环流异常、数值模型、物理概念模型、诊断分析和其他预测结论的影响,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和周边省份的预测结论。

桂林市气象局局长薛表示,这一预测是设备数据和经验相结合的结果。除了鼓励预报员进一步学习之外,预报员还应每天参加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议,交流预报思想,检查自己的预报结果,并根据观测站当天的天气信息总结经验。

近年来,各城市边缘的气象观测站已逐步实现自动化,能够24小时实时监测和采集自然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气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各种气候参数。

薛说:“天气预报并不准确,通过对比观测站的数据就可以一目了然。”。“有时,预报与观测站的监测数据是一致的,但城市居民仍然觉得预报不准确,因为城市热岛效应和其他因素干扰了结果。因此,一些城市最近根据城市居民的经验增加了城市体感温度等内容。”

引入通信技术管理“消息树”

“预测越接近发生的时间,就越准确,但这意味着留给居民的防灾时间越少。”李相宏说。预测准确性和时间之间的矛盾是交织在一起的。重点是引入现代通信方法,管理“消息树”,提高预测信息的传输效率。

为了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气象信息的共享,广西和江西的气象部门长期以来都是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水文等部门的“亲密战友”。成立了一个多部门合作的微信群,首先形成防洪抗洪的合力。

在6月的一次暴雨中,江西省金溪县高方水库管理局局长聂晓峰接到了一个电话。金溪县气象局局长刘在电话的另一端,听起来严肃而紧张。“老聂,从18日到25日,锦西将有一场100多毫米的暴雨。请做好水库的泄洪和防洪工作。”“会有那么大吗?”“是的。”刘对很坚定。

气象预警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

水库旁边建了一个气象站。不夜摄影

一串数字在聂小峰的脑海里盘旋。高方水库的坝址控制着102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目前的水位是116.04米。在饱和土壤蓄水条件下,为应对集中暴雨,水库水位需下降1米。

很快,高方水库在暴雨前释放了400多万立方米的水,为接下来的暴雨做好了充分准备。"洪水将持续33个小时,如果暴风雨来临,可能就太晚了。"聂小峰说道。

气象信息如何传递给居民?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江西和广西依托气象部门现有的通信网络系统、预测预报服务系统和国家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了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该系统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市县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垂直连接,与*应急系统、气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水平连接,实现各种预警信息的便捷一键式发布。

詹凤星介绍,该系统实现了微博、微信、邮件等多种发布系统和多种发布渠道的整合对接。各出版单位无需登录多个系统即可完成预警发布任务,减轻了各出版单位的工作量,提高了预警信息的发布效率,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及时性。

此外,一些有气象需求的行业也分别成立了微信群。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并在小组内提出防范建议。例如,桂林市气象局将于每天上午和下午在“泉州涡岗气象服务”和“黄权冠丰应急小组”的微信群中发布天气预报和服务信息。

开展科普培训,敲“发令枪”

消息发出后,居民们是否收到了?你知道如何避免风险吗?生死的真正速度在灾难的前线。

6月9日凌晨5点,广西省泉州市龙水镇泉家村的雨越来越大。在村里巡逻的村支书蒋继福接到泉州县气象局发布的红色暴雨预警信号,立即在荆门村门前召集村*、党员和年轻人,挨个敲门叫醒熟睡的村民,并组织他们迅速撤离。一小时后,250名村民被疏散。随后,发生了泥石流和地质灾害。在山脚下,22栋房屋立即被冲走,村里50栋房屋和200亩稻田被洪水淹没,没有人员伤亡。

气象预警如何走好“最后一公里”

被泥石流摧毁的房屋。不夜摄影

“除了当村支书,我还是一名志愿气象信息员。当极端天气发生时,应调查隐患点,报告危险情况,并根据指示疏散村民。”江奇夫说道。

“当紧急救援和救灾的‘发令枪’响起时,群众可以立即收到信息并采取行动,这多亏了气象信息官系统。”薛说,在偏远的农村,有许多像蒋继福这样的气象信息人员,他们分散在地质灾害高发的几乎所有地区。气象部门每年都会培训信息官员如何识别隐患和如何快速疏散。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信息”和“信息工作者”无法到达的“盲区”,如偏远的农村地区、老人、弱者、病人和病人集中的地区、人口流动性大的景点以及交通不便的地方。

“比盲区更可怕的是村民的无知。一些疏散或好奇的村民,非常兴奋地知道洪水和泥石流即将来临,偷偷折回去“看海”,跳进洪水中捕鱼,往往失去生命。”了解基层的江奇夫说:

如何照亮盲区?詹凤星表示,这些地区面积大且分散,难以覆盖信息。应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意识和常识。“科学普及不应该只关注世界气象日和国家安全生产月,而应该全年进行。它应该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以造福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