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古墓群是怎样的?血渭一号大墓有多令人震撼?
说起四大文明古国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有着古老传承的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自然是有着兴旺时期,同时也形成了丰富飞墓葬文化。大家都知道,埃及最出名的就是金字塔了,算的上是埃及的标志了。埋葬了历代的法老。而我们国家古老的民族藏族,亦是有金字塔的。
都兰吐蕃古墓群,就像古埃及金字塔,隐现在都兰热水沟一带的群山之中;或更广泛的地域。10月29日至31日我们随来自全国及青海的考古专家,赴都兰吐蕃古墓群进行实地考察。一路上,专家们相互交流着对古墓的最新研究成果,感叹当年参加发掘时的壮观场景。他们说,群山之中如此庞大的古墓群,填补了青海湖到格尔木之间的旅游空白点,开发利用好它,古墓群将是青海旅游的黄金品牌。
绵延的群山从我们眼中滑过,车在土路边停下了,前方已不能行驶,只能是徒步前行了。大约走了30分钟的路程,我们翻上了一座小山包,极目望去,远方的古墓(土丘)轮廓已清晰可辨。考古专家许新国教授说,虽然看见古墓就在眼前,但距我们还有大约五六里地呢,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必走过去了,主要是让大家认识到在周边绵延的群山中沉睡着近千座大大小小的古墓。我们为古墓群这样壮观的存在唏嘘不已……
这次我们主要去了都兰血渭草场上最有名的“都兰一号大墓”,以及草场南岸的吐蕃古墓群。
都兰热水乡的血渭草场上有一条察汗乌苏河,这条河把血渭草场分成南北两部分,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在南北两岸发现了一个庞大的唐代吐蕃古墓群,发掘工作从那时起开始。
“血渭一号大墓”在血渭草场北岸,大墓依山傍水,有高原“金字塔”之称。东西两面各有山峦向墓旁延伸,两山交汇处有一巨石,形似鸟首,两面的大山浑似鸟翼展开,正面眺望,犹如一只展翅雄鹰,以双翅护墓。大墓透出一种神秘深邃的气氛。
大墓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高约30米,系人工筑成的小山包,墓室之上棚盖巨大柏树圆木10多层,大墓南侧有殉马坑5条,出土殉马骨骼87具;另有殉牛坑、殉犬坑多处。出土的文物有:织锦袜、皮靴、金银器、漆器、陶器、木碗、木碟、木鸟兽、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一批绵、绫、绢、缂、丝等丝绸织品。其中有一件织有波斯萨珊王朝所使用的婆罗文体“伟大的光荣的王中之王……”字体的织锦,据考证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一件,被确证为8世纪波斯锦。是稀世珍品。
专家们认为,这个墓葬的级别很高,是吐蕃古墓中最惊人的发现,它也是所有古墓中最为壮观的一座墓葬,墓葬对研究吐蕃文明史、古代东西方商贸、文化交流均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此次赴都兰吐蕃古墓考察,我有幸见到了国内许多知名的考古专家,并与他们做了简短的交流。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王树芝教授告诉我,她就参加过都兰古墓的发掘工作,她的考古专业是树木植物年轮测定。那是1999年7月,都兰最美的季节。
1999年7月,在美国唐研究会的资助下,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都兰血渭草场察汗乌苏河南岸发掘了四座大中型唐代的吐蕃墓葬。这是对都兰吐蕃墓葬的最重要的一次科学考古发掘。
这次联合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古藏文木简牍、石刻碑铭的发现,为大墓及墓主人身份的定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北大考古文博院教授齐东方、*民族大学教授王尧、兰州大学教授宗喀·漾正冈布分别对古藏文木简牍、碑铭进行了学术释读;国内外知名考古专家对墓葬的人骨、墓室之上棚盖柏树圆木进行墓葬人骨线粒体DNA测定及树木年轮测定,得出了明确的结论——都兰热水乡古墓群等级较高,年代大约在八世纪中期,属唐代吐蕃贵族墓葬群。
据有关都兰古墓群调查报告中记载,都兰的墓葬被盗的历史很长,最早是在清朝,就发生过盗墓事件,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步芳派了一个工兵营驻扎在都兰的智尕日,将热水南岸的一个大墓挖成了平台。据说工兵营撤退时,被掘的墓室着火,浓烟冒了很长时间,人们猜测墓中肯定有粮食。这座墓的规模与“血渭一号大墓”差不多,是一个王族的墓。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盗墓的高峰期,都兰热水乡崖豁山顶墓被炸,虽然没有炸开,但在炸出的残渣中发现了描画精美的漆片。考古人员闻讯赶到时,手捧这些漆片十分心疼,许新国教授说,他们最怕听到盗墓的方式,就是炸墓,这对古墓的破坏性是最大的,不仅仅是毁坏了珍贵的文物,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考古人员对古墓的科学鉴定。
1998年发现了一起用推土机盗墓的事件,盗墓者将墓推平后,撬开墓门,挖了一个盗洞,有十多米深,从中盗走了许多东西。后来盗墓者被抓获,交代说,其中有一只铜马,因为个体太大,拿不出来,他们便锯断了铜马的腿……
我们在都兰国际酒店吃饭时,与服务员闲聊起来,服务员告诉我,每年夏天,各色人种齐聚都兰,有到国际狩猎场打猎的,有自驾游和户外徒步旅游的,有收购古墓文物的,还有一些神秘人物,专门打探古墓发掘情况的。他们携带的仪器和开的车辆品质都是一流的,早出晚归十分神秘。
在我们一行人中,有8名来自兰州大学的博士生和研究生,他们的欢声笑语,为这次考察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气象。当我们徒步的过程中,他们的户外服给我们这支沉寂的队伍增加了色彩,专家教授们高兴地说,这支考古队伍后继有人啊。
博士生和研究生们带的设备也很新潮,巨浪是8名学生中年龄最小的研究生,只有23岁,他拿的GPS定位器,是挂在胸前的;每到一座古墓前,东经北纬多少度自动显示。他的记录有着一套专业程序,还即兴画地形图。一路下来小本本已记满了。
学民族学专业的博士生刘铁程告诉我,他已经是第二次来都兰了,对都兰古墓十分有兴趣,并与导师合作写了《墓葬出土藏文碑刻考释》的博士生论文,刊发在国内考古界权威杂志《文物》上。他说,都兰群山之中,隐现如此宏大的古墓群,是让人激动的一件事……
活动即将结束时,我采访了青海文物研究所原所长许新国教授,他说,都兰古墓群不光对青海、对国家及世界都是很重要的人类文化遗址。它出土的文物见证了我国唐朝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是藏族文化、艺术领域一次重大的发现。
都兰古墓群就青海旅游而言,存在着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填补了青海湖到格尔木之间的旅游空白点。如此众多的古墓群堪称是一个奇迹,它点多、面广、线长,既有大墓、中小型墓;又有孤墓、群墓,很好地开发利用,将是我省旅游中的黄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