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尤小立:2018年中国高教面临十大问题

科普小知识2022-01-11 15:03:05
...

■你好,小李

在年底和年初,人们总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2017年总体上是相对平静的,但一些政策的出台也引起了连锁反应,这自然会影响到2018年,并形成持久的影响。当然,一些阶段性趋势和做法将持续到2018年,其影响也值得关注。笔者试从以下十个方面展望2018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第一,“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名称和现实。就在去年年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宣布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2020年应该是一个转折点,上述三所大学都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如果我们从今年开始,但两年后,这个消息既令人鼓舞又令人担忧。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还没有就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达成共识。在缺乏共识的情况下,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世界级”。如果它是根据世界上几所著名大学的排名指标建造的,它肯定会导致另一场考试。结果可能是排名和本质不匹配。

第二,“双一级”计量标准。教育部2017年公布的“双一流”学科名单无疑在国内高校引起了巨大震动,因为该计划取代了以前的“985工程”和“211工程”。这是在管理模式方面。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不采用申报制度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指标也比较客观,但问题还在判断标准上。这是因为客观指标可以用来判断现有学科的水平,但不能用来确认它们是否“世界级”。国际高等教育界公认的“世界一流”是动态的,不完全是一个指标。它还具有主观的学术声望和社会影响,甚至基于学术共同体的形成。

三、如何将学科建设回归学术。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但它不同于大学建设本身。前者是当今中国综合性最明显的体现,而后者相对简单,更注重科研和教学。过去,学科建设更多地体现了行政管理的特点,也就是说,学校管理者的倾向和学科背景往往决定了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那么,要建立“双重一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去行政化”,以便学科能够回归学术研究。

第四,“内涵建设”亟待深化。“内涵建设”是近两年来高校最响亮的口号。“双一流”建设提上日程后,必然要求“内涵建设”走得更远。所谓“内涵”自然是相对于“形式”而言的,但索引就是形式。如果我们盲目地改变指数,很可能形式大于内涵,我们将回到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老路。

五、科研成果如何挤出水分。科研成果是大学“内涵建设”的体现。严格地说,只有创新性的成果才能被称为“科研成果”。创新的范围从大到小各不相同,但无论规模大小都值得尊重。现在的问题是,科学研究成果被赋予了许多宏大而扭曲的光环。由于制度不完善,科研人员出于各种目的,私下或相互联合,共同向科研成果注入水,导致国家科研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六、如何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性。教学是大学“内涵建设”的另一个重点。在过去的一年里,教学一直是许多讨论的主题,这也表明类似的问题已经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解决教学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问题。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或主观能动性是关键。这里只说一件事,那就是不可能用一种很少个性的标准化建设模式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七、引进人才“去行政化”。从东方大学到西方大学的"孔雀东南飞"现象似乎持续了20多年,终于在2017年引起了教育当局的关注。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人才引进过程中的行政因素。如“一锅粥”式的非理性人才引进是大量的成就而非学术需要。专为引进人才而设的“教授”头衔已被原来简单的四级教授职位制所取代,教授职位制有多种制度和等级。

八、协调知识、就业、创业和质量之间的矛盾。思想冲突也是2017年大学教育的一种表现。知识的技术化、就业的现实和创业热潮与人文素质的提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这一矛盾将直接影响中国大学的未来走向。由于整个*和机制的问题,大学面临的情况很可能与中学一样。实施素质教育的人将被时代淘汰。因此,为了避免走弯路,以预警的方式把握和调整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向和宏观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9.非主流大学转型的困境。与追求“双一流”和高等教育的调整相关的是除“双一流”之外的大多数高校的命运。说起来,他们不可避免地有两个选择:第一,他们寻求上升并挤进“头等舱”;首先是调整办学方向,寻求实用主义。问题是没有学校不想提升,提升通道不宽敞。

十、教师工资涨不涨?我不记得大学教师的工资是什么时候增加的了。也许他们经常增加,但总是低于社会的发展和员工的期望。总之,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参与管理、出名、身居要职、有很多项目的人活跃在媒体上,这使得社会认为高校教师已经进入了“高收入阶层”。事实上,大学内部巨大的工资差距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与以前的毕业生和校友相比,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工资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这里提到的加薪指的是普惠制,希望大多数大学教师保持最低限度的尊严,使教师真正成为人人羡慕和羡慕的职业。

《中国科学日报》(2018-01-09第5版《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