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清官梅挚为何作《五瘴说》?
梅枝(公元994-1059年)生于北宋成都地区新范县(今成都市新都区新范镇)。他是仁宗天盛五年(公元1027年)的进士。他曾先后担任过太庙太守、太庙御史、龙图阁学士和御史大夫。先后在苏州、肇州(今广西平乐县)、化州、杭州、江宁府、合中等地担任地方官员。死在*办公室的河里。
梅芝是一位清官,生活清正,公共事务清正,从不依附*官员,敢于直言谏,聪明博学,受人欢迎。宋仁宗曾称赞他“说话有板有眼”,苏东坡称赞他“执事贴骨”,欧阳修则称赞他“头脑清晰,谨慎好学”。梅枝在任期间,十分关心人民。他在华州期间,每年的护河堰建设都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最初是由老百姓来承担的。梅芝在任时,从锦州抽调士兵帮助保护堰和修河,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梅枝带领部下日夜赶赴现场,连续多日监督堤防建设,防止洪水带来的灾难。仁宗得知后,写了一封信表扬他的贡献。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梅芝被派往杭州任职。当宋仁宗为他送行时,他送给他一首诗。这首诗鼓励梅枝在到达人间天堂杭州后宣传宋代的政治变化,以获得当地人的赞誉。游王在位期间,梅芝被调任到昭州任职。他喜欢赵州的山峰、森林和蜿蜒的道路,还能看到绿洲和寺庙的全景。面对这个不寻常的地方,梅芝深受鼓舞,写了十首爱情诗。
梅芝喜恶分明,足智多谋。他痛恨那些贪官受贿、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在肇州,他写了著名的“五瘴气论”。在他的任期内,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消除当地的弊端,关心人民,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这样一个被老百姓称为“天空”的人,很快就在人们中间广为流传。"走路时茶不凉."赵州人为他修建了“梅宫亭”,并在悬崖上刻下“十首情诗”和“五句疟疾语录”,以表达对梅芝的崇敬和怀念。
梅芝留给后人的“五瘴气说”并不长,只有120个字:“官员有五瘴气:敲诈勒索钱财,剥去衣服给人,这种租税也是瘴气;为了炫耀,善与恶不是白色的,这个罪恶的*的瘴气也是;到了早晨,宴会将被灌醉,国王的事务将被放弃。这种饮食也是有害的。侵犯人民的利益并将其真正私下储存也是有害的财富来源。生蹇嫔妃,以娱酒色,此魏薄瘴气也。一方面,人们生上帝的气,平静的人会生病,生病的人会死去。虽然它在中枢下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只有很远!官员可能不知道,但这是由于地球的疟疾。这难道不是一个错误吗?”
疟疾,又称瘴气,是指流行于中国南方亚热带湿润地区的恶性疟疾。一旦一个人感染了这种疾病,就很难治愈。因此,在疟疾特别流行的地区,人们非常害怕感染它。在梅枝看来,瘴气在本质上的确是可怕的,但对于官员来说,仕途中的五种瘴气就更可怕了。
梅芝认为,任何官员一旦染上"五瘴气"之一,都将受到人民的反对和历史的惩罚。不可能逃脱惩罚。梅芝写了这《五瘴气说》,短小精悍,简洁全面,如一把短剑射出,击中了当时官场生涯的要害。60年后,北宋傅园在位时,因直言不讳而遭蔡京贬谪的邹昊,读了《五瘴气》一文,写了一首诗,说:“五瘴气虽然写得没有污点,但还有一条戒律指向它们。”
南宋邵熙元年(公元1190年),广西经济社会管理局为朱熹妍题写了后记,并要求书法家写一本名为《五瘴气》的专书,刻在桂林龙隐美丽的山崖上。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梅枝的这篇文章视为警示世人的“官方药石”。
1963年3月,郭沫若在游览桂林山水时,登上榕树楼,看到了梅枝的“五瘴气”,他变得热情起来,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两句话:“榕树楼四面环墙,梅公瘴气,令人惊惧。”可见。这篇文章对后代有深远的影响。
新范东湖公园李德裕碑后,是梅芝的“五毒”。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初出茅庐的广西巡抚闫卫春到桂林游览,看到龙隐崖上刻着梅枝的“五毒”。回到新范后,他多次提到这件事。贵州官员罗虎上任后,新宣传员陆子丹派人到广西发展梅芝的“五疟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吕子丹回到新范,专门将“五疟”拓片赠送给龙藏寺住持唐雪和尚。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唐雪方丈请工匠在龙藏寺碑林中镌刻梅枝的“五毒”。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新都县知县段颖在新建的东湖公园内题写了梅枝的“五毒”。
上一篇:西夏为什么没被北宋吞没?
下一篇:南宋名将巧用快闪祭祀北宋八大皇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