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关注“剩女”:学历越高 越难找到相应配偶
11月30日,《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报告第17号》在北京发布。
中新网11月30日电(记者马)北京30日发布的一份绿皮书指出,2000年至2005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的教育水平。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种偏好仍然存在,没有改变的迹象。如果匹配模式保持不变,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女性将更难找到合适的配偶。
2016年1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第17号》在北京发布。
在最后一章,《绿皮书》重点关注“值得特别关注的剩女群体:研究生”,指出教育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城市婚姻市场的失衡,这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水平最高的女研究生群体。
报告截图
绿皮书的统计结果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男女研究生的结婚率显著下降。2010年,女研究生的结婚率下降到50%以下。这种下降在25~34岁的适婚期尤为明显。
根据绿皮书的分析,高校扩招缩小了接受高等教育群体之间的性别差异。这种影响尤其体现在研究生阶段。2010年,在20-29岁年龄组,女性已经超过了男性。换句话说,大多数新注册的研究生是女性。
如果男性更喜欢教育水平相当或稍低的配偶,在35岁以上的研究生中,女性很容易找到匹配的配偶,因为男性比例更高。在34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性别比例已经变得对女性不利。如果匹配模式保持不变,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妇女将更难找到合适的配偶:更高的教育水平将使她们面临增加年龄和减少候选配偶数量的双重风险。
那么,不同的受过教育的群体在婚姻市场上是如何匹配的呢?
根据绿皮书,根据婚姻阶级假说,在正常情况下,男人和女人会喜欢同一阶级的异性。然而,如果男性数量减少,男性将会娶更多的高级女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减少了法国年轻男性的数量,高级女性不得不“嫁给”低级男性。
报告截图
教育水平被视为他们所在班级的代理变量。绿皮书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5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的教育水平。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种偏好仍然存在,没有改变的迹象。具体来说:
2000年,69.2%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和73.6%受过同等或更高教育的丈夫是在2005年。对于拥有学士学位的女性来说,64.4%和65%的丈夫在这两年中分别接受过相同或更高的教育。女研究生可以与丈夫结婚的最高教育类别也是研究生,两年内分别为48.1%和48.6%。
可以看出,受过高等教育的妇女并没有改变她们对丈夫的教育要求:如果她们找不到具有同等或更高教育水平的丈夫,她们可以选择单身。另一方面,男人愿意找一个教育水平低于自己的妻子。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程度低于自己的妻子的比例就越大。
绿皮书指出,高校扩招改变了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比例,但女性寻找配偶的模式没有改变,增加了她们无法匹配的风险。
绿皮书还认为,面对女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婚姻市场中男性的匹配模式已经开始改变: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来说,其妻子受过同等或更高教育的比例已经从38.4%上升到49%;对于受过大学教育的男性来说,他们的妻子受过同等或更高教育的比例从30.1%上升到38.4%。妻子是研究生的男性研究生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17.3%上升到22.6%。
绿皮书指出,在婚姻市场上,五年的经历并不算长,但人们可以谨慎判断:男性已经开始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配偶的选择,而女性对配偶的选择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为什么“剩女”现象比“剩男”现象更严重的原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