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刘萧磊:选择航天就意味着责任和使命

科普小知识2021-08-14 07:15:57
...

订购“太空旅行”需要多长时间,从“下订单”到开始旅行要多长时间?以前,这可能需要至少一至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但现在只需要261天。

2017年1月9日12时11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研制的快船1号A型通用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箭三星”。这一突破见证了从签订发射服务合同到完成发射任务仅8个半月的“快船”速度,也创造了互联网时代商业航天发射的“快船”模式。

正是刘晓雷和他的快船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研制团队,以“高精度”和“新速度”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和应用的最快纪录。

36岁的刘晓雷目前是隶属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的湖北航天技术研究所快船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星箭一体化的创新设计,并成功推出了小型运载火箭快船系列。

“快船”项目的研发取得了突破,中国首次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速发射卫星。“快”的价值是什么?例如,刘晓雷说:“当面临地震等重大灾害时,卫星全球成像所需的时间可以从20多天缩短到几个小时,以获得宝贵的救灾时间。”

2002年夏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飞机总体设计专业的刘晓雷即将毕业。面对就业的选择,这个从小就喜欢太空的年轻人也动摇了。

当时,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国家的大规模航天计划刚刚开始,航天系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他的前任和同学都加入了国外的研发机构。

大一的时候,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所带来的震惊和愤怒仍然清晰可见。这最终坚定了刘晓雷成为三江集团模范开发商的决心。

初来乍到的刘晓雷(音译)曾在湖北贫困县上沟实习,并与专业团队的五名合作伙伴一起“孤军奋战”。2004年,专业团队的主管陈波给了刘晓雷设计某个项目的轨迹和各种元素的任务。作为该小组在太空领域的第一个模型,这个项目极其困难。那年9月,为了成功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刘晓雷每天都呆在房间里反复检查程序,反复进行理论模拟,并堵住一个小漏洞。

“发射那天天气很好,我特别自豪地看到神剑在空中呼啸着划出完美的弧线。”凭借第一次实践经验,刘晓雷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弹道和射表设计工作,这一耗时而艰巨的任务的成功为后续设计开辟了道路。

刘晓雷的“绝望的三郎”努力也得到了认可:2006年,他被破例选为工程师。2007年,他被破例聘为高级执行设计师长达26年。2009年,他被任命为弹道导弹设计副主任设计师。2012年,他成为一名年轻的副设计师,并参与领导“快艇”任务。

早在2003年,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就在中国首次提出了“快速响应空间系统”的概念。这一想法在当时并不受欢迎。为了消除外界的疑虑,快船研发团队通过实验和仿真数据证明了快船火箭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如果传统的设计理念没有突破,“要快”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现实的压力下,刘晓雷和他的团队找到了一条开展研究和设计工作的新途径,秉承了“节约、快速、优质”的指导思想。“快船”所在的办公室、调试室、组装和测试车间,都留下了快船团队努力争取的足迹。200多项场外测试、500多天的加班、1000多项现场研究、3000多份技术文件和4000多项参数调整见证了刘晓雷及其团队的进步。

2013年9月25日12时3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艇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快艇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当天,新华社发布了几个引起全世界关注的词语。

32岁的刘晓雷和他的同事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快船1号”卫星成功发射后,先后参与了云南鲁甸地震、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地震、*花莲地区抗震救灾和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踪客机的搜寻工作。它在跟踪灾情变化和获取灾区图像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看到快艇1号成功下水,刘晓雷立刻想到给他的爱人和女儿打电话,分享他的快乐。往事历历在目。2008年9月30日,刘晓雷意外地发现他刚满半岁的女儿脸上有小红点。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为“0”,即无凝血功能。她女儿住院后,医生直接发出了病危通知...

那时,正是快艇项目最需要他的时候。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女儿,他进退两难。他的妻子主动提出辞掉工作,去照顾孩子,这样刘晓雷就可以安心从事他热爱的太空事业了。

2016年4月24日,第一个中国航天日。航天科技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和长光卫星有限公司当天签署了我国首个商业发射合同。面对时间和技术的双重压力,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刘晓雷带领快船一号团队进入了不分昼夜、不分昼夜的工作节奏。

11月中旬,刘晓雷和他的同事在将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工作到零是正常的。他们甚至战斗了几天,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或三点,然后走出了测试大楼。只有天上的星星和它们的背才能理解它们的疲惫。在寒冷的冬季荒野中一边等待一边吃午餐,这种奉献贯穿了1号快艇的整个开发过程,最终确保了发射任务的成功。

“在过去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快艇”系列固体运载火箭的开发上。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团队克服了许多创新技术难题,快船火箭的运载系数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许多人抱怨这个时代对年轻人的压力太大,但是刘晓雷认为年轻人有很多机会。“两颗炸弹和一颗星星”体现了第一代宇航员的心血和汗水。然而,现在的年轻人刚刚走出校园,获得了历史性的机遇,并且很幸运能够在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选择太空意味着责任和使命."快船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已经申请了130多项专利,其中许多是世界领先技术,在中国也是第一。在结果面前,刘晓雷没有停下来,继续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武汉,5月9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