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家科技奖获奖专家呼吁各界耐心等待:基础研究成果是急不来的

科普小知识2021-08-17 07:24:50
...

1月8日,获得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的代表们走进人民大会堂,迎接他们的精彩时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张成教授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的二等奖。

作为一名80后的高级教师,张成充分理解人们对基础研究越来越快成果的迫切期待。但是科学研究有它自己的规律,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积累和坚持,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张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同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薛其昆院士认为,基础研究不是以“计件”为主要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行业,而是解决科学问题和实现科学目标的行业,这与企业今年和明年追求的产品数量不同。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每一个获奖项目背后都是多年来研究人员的辛勤努力。据统计,从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设立到成果发表或应用的平均时间为11年,其中近10%经过了20多年的研究和积累。

张成的团队获得了“心血管重塑的分子机制、检测技术和干预策略基础研究”奖。张成介绍说,该项目的基础研究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目前,一些研究成果已经进入新药设计和临床试验阶段。

“5年或10年对研究人员来说太短了,他们很难致力于基础研究,很难继续深入研究并实现成果转化。如果能在3到5年内发表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章就好了。此外,临床应用的转变还需要时间。就我的研究领域而言,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十年非常紧迫。”张成说道。

基础研究无疑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然而,一路上,科学家们并没有收获所有的鲜花和掌声。当一个科学家几年未能产生结果时,公众可能会问为什么他花了这么多钱却什么也没产生。

事实上,在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一生中可能会取得重大成就,但他不知道这一成就何时会出现薛启昆指出,如果科学家们被要求每天报告结果并产生结果,他们将无法冷静下来并致力于研究,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原创研究成果。

对此,薛其昆认为,有必要通过普及科学和传播科学精神,让公众了解基础研究的作用以及基础研究的性质和特点。还有必要了解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果的困难。即使有结果,有时也可能没有明确的指标来反映。

不仅仅是公众渴望结果。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吉认为,基础研究需要对自然界的基本问题进行长期独立的思考,因此需要相关科学家及其团队长期稳定的支持。除了长期稳定的支持,保护科学家的独立思考不受行政干预和利益驱动也非常重要。

“过于渴望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效益的管理和评估可能会干扰科学家的独立思考。通过独立和不受干扰的思考获得的洞察力和突破肯定不会诞生。”吴吉指出,即使*和管理部门敦促他们,他们也无法提出“见解和突破”。因此,最好将能源和资源用于选择、培育、鼓励、建设环境以及提供设备和测试条件。

许多专家在采访中表示,要尊重基础研究发展的自然规律,为相关研究人员投身科研创造良好氛围,按照基础研究的自然规律规划项目周期,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让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敢于触及原创、前瞻性、指导性、周期长、效果好的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十年不唱,一次打”的目标。(北京,1月8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