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筹建西湖大学是我这辈子最想做的事
揭幕仪式。绘图的组织者
“我一生中做了三件事。成家并帮助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发展生命科学是第二件事,而建立西湖大学是第三件事,也是我最想做的事。”即使是在西湖大学正式成立的日子里,史的礼服也还是和往常一样,只是透露出一点点骄傲,让人感觉到校长心中对西湖大学发展规划的涟漪。
10月20日,西湖大学正式成立,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组织、国家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诞生。为了这一天,石已经准备了3年多。
2015年3月11日,石与陈士毅、潘剑伟、饶毅、、张辉、王建等7人向国家*正式提交了《关于试点建设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议案》,并得到批示支持。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在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从那以后,石就一直被选为西湖大学的校长。
他说,西湖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探索。
过去,私立教育主要侧重于职业和技术教育,更不用说赶上国际水平了。不过,石希望创建一所由国家支持的私立研究型大学,而不是为大学创收,而是在中国创建一所小型研究型大学,有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级大学。
石作了讲话。绘图的组织者
"大学的规模不是建筑的规模,而是硕士的规模."石听了在成立大会上的话,打了个措手不及。他认为,要创建世界一流的大学,中国不仅要引进一流的教授队伍,还要为他们培养人才和进行尖端科学研究创造“软环境”。
现在,以基金会筹集社会资源的西湖大学办学模式和“教书育人、治校”的办学理念,无疑是向石目标迈进的第一步。
专业的行政服务使教师摆脱了日常工作的繁文缛节,高效的科研平台保证了尖端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石说,目前学校有来自13个国家的68名优秀科学家和教师,他们致力于物理、化学、工程、信息、生物、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建设和研究。这是西湖大学在其管理系统中为他们建造的“桃花源”。
此外,史在评价学术体系时也有自己的考虑。“目前的学术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各种数字,包括论文数量和影响因素。这并非毫无意义,但过分强调将导致一条狭窄的道路。然而,研究本身是否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却被忽视了。”
基于此,西湖大学抛弃了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每个科学家的学术评价主要取决于他的研究是否指向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实质性进展。“我希望西湖大学能成为学生和学者的‘家’,在那里科学家可以不受干扰地进行研究,学生可以实现他们的梦想。”
在石的心目中,西湖大学的定位既有远大的一面,又有温柔敦厚的一面。然而,为社会培养拔尖人才的任务不会改变。
在谈到成立大会决定“2022年小规模培养本科生”时,他坦率地表示,这也是基于大学和社会的需要。
“西湖大学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它也属于社会和人民。它的发展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他说,在未来的十年里,学校将专注于科学、医学和工程,促进跨学科的交叉,探索未知的世界和人类,创造未来。
他说杭州现在以西湖闻名。在不久的将来,想去杭州的人不仅会去西湖,还会去西湖大学。(谢儿童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