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从量子通讯到水下机器人
1.高速汽车
2005年,中国和西门子签署了CRH3动车组合同和技术转让协议。随后,中国从西门子公司引进了150多名专家来指导电动车组的设计和制造。在中德专家团队的合作下,中国的铁路客车在30年的变革中突飞猛进。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北京和天津只需半小时就可直达,在运行速度、交通量、节能、环保和舒适性方面创造了四大世界领先。2008年,对外项目总协调人韦斯特获得了中国*的“友谊奖”。唐车公司参与了“京津城际铁路工程”高速动车组——CRH3动车组的建设和供应,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量子通信技术
HKUST潘剑伟量子信息研究团队与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在实用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方面,使中国在世界新兴的量子信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该团队的成果曾被英国《自然》杂志评选为年度十大科技亮点,五次被欧洲物理学会或美国物理学会评选为年度重大国际物理进展,七次被两院院士评选为中国科技进步十大新闻。
3.第一月宫
人类在外层空间长期生存的核心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支持系统。自2004年以来,中国国家航空航天大学刘宏教授引进了100多名外国专家。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他从零开始建立了空间生物再生生命支持的技术体系。经过10年的努力,他为中国的第三个太空基地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生命支持基金会实验装置“月宫1号”。2014年5月,他在中国成功完成了第一个长期高封闭性集成实验。封闭实验持续了105天。这将使中国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最高水平。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未来深空探测的生命保障提供理论和基础技术。
4.互联网技术
1987年9月14日,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德两国专家突破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通过各自的邮件系统向中国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使中国正式进入国际计算机网络,成为互联网上的注册国。德国专家和中国*“友谊奖”获奖专家维纳·左森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经过中美两国专家的共同努力,1993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的接入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的64K专线(由AT&T国际卫星频道租用)正式开通,成为中国第一条部分接入互联网的专线,中国互联网时代开始了。
5.“CR-01”6000米水下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工业的先驱蒋新松自1992年以来一直带领一个团队与俄国合作开发一个6000米无缆自主水下机器人,主要在我们身边。1995年8月,“CR-01”6000米无缆自主水下机器人研制成功,使我国机器人整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CR-01”6000米无缆自主水下航行器1997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进步之一,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自1999年3月以来,中国和俄罗斯继续合作共同开发7000米载人潜水器,以掌握深海勘探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