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二十年飞控成功率百分之百

科普小知识2022-02-10 07:48:25
...

北京,4月11日(记者于建斌)——长征七号的首次飞行,天宫二号的发射,神舟十一号的载人飞行……中国的太空戏剧将在2016年继续上演。以下主要任务将再次使北京航天控制中心进入满负荷紧张运行状态。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的指挥控制中心,北京航天控制中心于今年3月庆祝了它的20岁生日。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太空飞行创造了新的记录,并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历史,从近地空间到10000英里高的轨道,从神舟飞行到月亮女神,从月球表面巡逻到深空探测...所有这些成就都与中国航天的“大脑”和“心脏”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密切相关。

创新是从零开始的艰难崛起。北京航天控制中心成立于1996年,是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实施而产生的。企业家们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建造了第一块砖,推倒了第一行代码,建造了一个功能齐全的飞行控制软硬件系统,并成功地组织了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飞行试验的跟踪、测量和控制任务。在成功完成四次无人飞行试验的基础上,2003年,太空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北京航天控制中心成功派出10多个地面监测站和3艘王源测量船护送宇航员。也正是通过这里的监控与通讯中心,杨利伟从遥远的太空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宇航员的第一声问候。

创新就是面对挑战和困难。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全面启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承担起领导“月亮女神”的新使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用了三年时间,成功突破了地月转移轨道控制和月球卫星精密定轨等关键技术,控制嫦娥一号卫星实现月球轨道运行和观测,控制对月球表面的撞击,丰富了海域,获得了非常准确的科学数据。在2008年实施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北京航天控制中心首次承担了协调陆、海、空TT&C空间网络的任务,为保障航天员出舱活动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2010年国庆节,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北京航天控制中心绘制了一个全新的轨道,允许卫星直接飞向月球,节省了大量燃料。嫦娥二号在完成预定的月球表面成像任务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膨胀试验。到目前为止,它的服务已经延长了近五年,并且飞到了距离地球1亿公里的太阳系深处。

创新是未来的不竭动力。“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事业正面临持续实施高密度任务和启动重点研究项目的关键时期。天宫一号目标飞船和神舟八号、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多次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神舟十号宇航员第一次在太空发表演讲。嫦娥三号探测器登陆月球,“玉兔”号月球车进行月球表面巡逻调查。嫦娥五号再入返回试验飞行器绕月返回地球。北京航天控制中心的科技人员为此搭建了一个全新的飞行控制硬件平台,并成功开发了第二代飞行控制软件系统。它突破了远程制导控制、多目标协同控制、高精度月球表面视觉定位、月球表面巡逻规划与行走控制、高速再入返回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中国航天事业在国内外航天同行的批评目光中打造了一张“闪亮名片”。

中国的太空飞行继续飞向新的高度,这与创造新发动机的强大动力分不开。年轻的飞行控制人才也在经历重大任务后迅速成长。这支平均年龄34岁、飞行控制成功率100%、控制近乎完美的天才团队,不断将中国的太空飞行推向新的高度。(原标题: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20年来在飞行控制方面100%成功创新,将中国航天事业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