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地震的四道科学题: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云南鲁甸地震四天后,《南方周末》特约撰稿人以昭通和地震为关键词搜索了相关讨论库,查阅了近百篇学术研究论文,采访了几位中国地震研究专家,试图回答为什么鲁甸地震是一次小地震和一次大灾难等四个科学问题。
一栋家庭建筑倒塌在老街的上角,撞倒了一根电线杆。郑达的母亲正在清理废墟。(张涛/照片)
在当地小学附近设立的安置点,受害者暂时在这里过着稳定的生活,直到他们搬进灾后重建的房屋。据估计,他们在这里的生活将持续一段时间。(张涛/照片)
在避难所外面,一名志愿者中午在码头休息,看着避难所的蓝顶帐篷。(张涛/照片)
首先,为什么是“小地震大灾难”
搜救工作尚未结束,相关统计数据仍在更新中。截至2014年8月6日下午5: 00,云南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589人死亡——死亡人数远远超过2013年庐山7.0级地震(196人死亡)。
在昭通,震级较小的地震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并不是偶然的。
通过分析1900年以来昭通地震灾害的区域性特征,云南省地震局的白先福等研究人员发现,在震级和年份相近的情况下,昭通地区受灾人口、房屋受损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均高于云南其他地区,地震灾害损失可达其他地区的5倍,具有小震大灾的典型特征。研究还发现,昭通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地震灾害的区域性特征。
在正常情况下,当受灾地区的强度和范围固定时,受灾地区的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密度越高,受灾人数越多,伤亡人数越多。根据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省人口密度为116.6人/km2(全国人口密度为142.8人/km2),而灾区人口密度已达到265人/km2,接近云南省水平的两倍。
昭通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房屋抗震能力较低,在遭受相同地震时更有可能造成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房屋总价值中所占的比例相应更高。然而,昭通的经济总量很大,201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在云南排名第七,是最低的州和城市的五倍左右,因此总损失也很大。
住房面积和抗震能力是小地震和大灾害的另一个原因。昭通市在云南省16个州市的住房总面积中排名第二。其房屋结构抗震能力低。近80%的砖木结构、夯土墙、石墙和简易人字屋顶等非抗震结构房屋位于昭通市,因此受损房屋数量巨大。
从地质地貌环境和地质构造来看,昭通市位于地震带,地质复杂,地表岩石破碎。一旦发生地震,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和滚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交通破坏、房屋损坏,并加剧地震灾害和损失。
"这是一场同等强度的地震。"2014年8月5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无论震级、强度,还是公开报道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不是重大灾害。然而,即使没有地震,该地区也会经常发生崩塌和滑坡。如果下大雨,就会有泥石流。
第二,为什么会发生在昭通路店
地震震中在鲁甸县龙头山镇,在昭通-鲁甸断裂、连峰断裂和东北方向的昭觉-布托断裂之间,距鲁甸县20公里,距昭通市40公里。历史上,昭通市位于地震多发区。在半径50公里的范围内,有17次记录在案的5级以上地震,16次5级地震和1次6级地震。
曲靖-昭通断裂带发育了古地震遗迹,古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历史上有1216年的马湖7级地震、1844年的大关北7级地震和1974年的永山7.1级地震。早在2000年,皇甫刚等人在《20世纪地震活动研究》一文中就提到,云南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缘。20世纪,印度板块每年向云南输入约6.5级地震能量,平均每万平方公里5.5级。论文特别提出:“这种极快的能量积累和释放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这使得云南地震的重现期很短,约为50年,并从西向东逐渐延长。”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这无疑增加了地震的风险。
近十年来,昭通断裂带鲁甸-彝良段在2003年、2004年和2012年经历了多次中强地震,其中2012年为5.6级和5.7级双震。
2014年8月4日,中国地震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鲁甸地震应属于马边地震带,位于马边地震带的南部。韩·说:“从地震构造的特点来看,这一带是两套断裂带交汇的地方,即既有北东向构造,又有北西向构造。”同时,该地区两组断层相遇,因为这种交替关系也是该地区中强地震频繁发生的机制。
3.有地震前趋势会议吗?
鲁甸地震后第二天,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宣布地震发生在该中心2014年地震趋势会议确定的危险地带。
所谓年度地震趋势咨询是由中国地震局专家组织的一次会议,目的是进行中期地震趋势分析,并概述年度地震风险区。经过对各种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讨论,明年将至少确定10个地震重点风险区,总数不超过20个,然后以文件形式分发给县级人民*。当然,它们不对公众开放。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说:“据我所知,至少在最近几年,鲁甸所在的昭通被列为重点危险区。”一旦划定,这意味着各级*应该对此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