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多少军队?如何区分各种不同的禁军?

科普小知识2021-10-12 01:51:15
...

看《长安十二时辰》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比较高程度的去了解唐朝时期的一些习俗、制度等。在剧情中出现过非常多的不同的军队名称,比如张小敬的不良人,崔器的旅贲军,还有诸如守捉郎、右骁卫等,名字一多,不了解这些历史的人可能就会看得有些迷惑,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唐朝时期的军队制度。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多少军队?如何区分各种不同的禁军?

《长安十二时辰》热播之中,无数人的视野被带回盛唐长安城。繁华表象之下,多方*暗中争斗。反映在明面上,则是刀枪剑戟间的角力。

龙武军、右骁卫、旅贲军,看的人未免有些眼花缭乱。真实历史也确实如此,唐代长安城驻有“北衙六军”、“东宫十率”和“南衙十六卫”等几支军队,构成可谓相当复杂。

那么各路人马分属哪支队伍,又如何分清他们?这里就不妨研究一下“唐代前期的禁军制度”,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的*禁军有“南衙禁军”和“北衙禁军”,南北之分主要因为其驻扎位置不同。唐代长安城中,皇城与宫城位置居北。专门屯驻北边皇家禁苑内的军队被称为“北衙禁军”。而宿守于宫城南面和皇城的军队则被称为“南衙禁军”。

关于二者职责,根据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概括:北衙禁军是“卫宫之军”守卫皇帝,南衙禁军为“卫城之军”守卫长安。此外,东宫还有一支专职守护太子的“东宫十率”。它在机构、职能上比拟南衙禁军,只是规模上稍小(关于东宫十率是否属于南衙禁军,尚有待讨论)。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多少军队?如何区分各种不同的禁军?

南衙十六*

先来说右骁卫所属的“十六卫”。十六*,组织严密、兵力强盛,是唐代前期禁军的主导力量,也是隋唐府兵制的结晶。其草创于西魏、北周时期,经隋代发展至唐初达到完备与鼎盛。

十六卫,顾名思义共分为十六个卫,分别是: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

其中前十二卫除了五府三卫的卫士(多是勋贵子弟),还统辖有府兵(折冲府)。他们的任务即“掌握以保卫宫城南部及皇城内百官衙门的禁军”。如此,它们既是府兵的领导机构,又是卫戍长安的禁军。

值得注意的是,此十二卫对天下“折冲府”只是遥领。真正打仗时会有皇帝委派的将领负责战时指挥。二者相互制约,使得府兵散于天下,却仍由*控制。

不同于前十二卫,后四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不辖府兵,任务也稍有不同。左、右监门卫执掌的是诸门禁卫,这点从名字上看得出一二。

左、右千牛卫专职侍卫皇帝。人员选拔也比较特殊,至少是四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有资格入选。且待遇优厚,最次也是七品官阶。当然,根据时代的不同,十六卫的名称也在不断变化之中。了解隋唐的人多少都知道程知节,他曾执掌的左屯*即后来的“左威卫”。又例如《神探狄仁杰》中提到的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在唐初的武德年间又被称作左右备身府、左右府。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多少军队?如何区分各种不同的禁军?

太子党——“东宫十率”

太子*有几何?东宫十率,顾名思义是东宫太子执掌的一支队伍。它的编制和模式均比拟“十六*”,某种程度上就是一支“小·十六卫”。东宫十率分别是: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左、右监门率;左、右内率

与十六*相似,东宫十率的前六率辖有军府,军号分别是超乘、旅贲、直盪。而左右监门率和左右内率府与十六*监门卫和千牛卫一样,负责东宫诸门禁卫和侍卫太子。

许多人会疑问,太子掌握一支“小·十六*”会否引发变故?事实上“东宫十率”所掌握的府兵人数远小于十六*。左、右率府下辖“亲·勋·翊三府、广济等五府”。左、右司御率府下辖“郊城等三府”。左、右清道率府下辖“绛邑等三府”。合计不过十几府,与十六卫所掌的六百多折冲府相比可谓实力悬殊。

某种程度上讲,“东宫十率”的作用除了守护太子,再者就是为太子将来培养武将班底。而且唐代的太子并不好做,无论是唐高祖、太宗或玄宗,太子命运都不可谓不艰难。

太子所在的东宫与太极宫只有一墙之隔。实际上太子入宫却要绕道城北,通过玄武门进宫。正因此李世民才能在玄武门设伏虽然“东宫十率”是否算是南衙禁军,尚有待讨论。但毫无疑问,“十六卫”和“东宫十率”都是唐代初期长安城中最主要的军事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十六卫和东宫十率中的监门卫、千牛卫及监门率和内率都不辖府兵。所以有时会被“忽略”掉,只提及作为府兵领导机构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多少军队?如何区分各种不同的禁军?

皇帝亲兵——北衙禁军

龙武军为何盛气凌人?这里讲讲龙军所属北衙禁军。如果说南衙十六卫属于正儿八经的国家军队,北衙禁军完全就是皇帝的私人武装。北衙六军起于守护玄武门一带的“北门屯兵”。贞观年间,经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深知玄武门等北门防务的重要性。

于是,在整顿府兵制的同时,又设置了“北衙七营”和“玄武门左右屯兵”。屯营兵称为“飞骑”,从中挑选百人为皇帝的贴身警卫,号“百骑”。

唐高宗龙朔二年,左右屯营按南衙十六卫的编制,改为左、右羽林军。自此北衙禁军正式脱离十六卫,成为直属皇帝的独立军事力量。而龙武军则由屯营中“百骑”发展而来。左、右羽林独立成军后,“百骑”编制继续保留,并在武周和中宗时期逐渐发展为“万骑”。

终于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万骑”的编制从羽林军中分出,变身成为左、右龙武军。所以作为玄宗亲设的队伍,所以龙武军格外的受重视。随着“均田制”遭到破坏,以其为依托的府兵制和十六卫渐渐衰落。到唐玄宗时期,南衙十六*的战力已大大下降,而北衙禁军无论地位还是权利都远在十六*之上。

最后关于左、右神武军,唐玄宗在设置龙武军时,曾设过左右神武军(万骑),但不久又废弃。所以神武军真正成军是在唐肃宗至德二年时,号“神武天骑”。以往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被称作“北门四军”。再加上左右神武军,便合称“北衙六军”。

作为皇帝的私人武装,“北衙禁军”对唐代政治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陈寅恪先生曾论述到:“自高祖、太宗、至中宗、玄宗,*政治革命凡四次,俱以玄武门之得失及屯卫北门禁军之向背为成败之关键”。

以左右羽林军为例,光宅元年武则天调羽林军入宫,废除唐中宗易如反掌。神龙元年,张柬之在取得羽林军的支持后,又推翻了武周...可谓“得北衙者得天下”。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多少军队?如何区分各种不同的禁军?

《长安十二时辰》中不止一次暗示了“转盛为衰”的信号。唐高宗、武周和唐玄宗时期,唐朝对外战争频繁,人员损耗巨大。这导致由府兵为主要组成力量的南衙禁军兵员逐渐不足。十六*自此势衰。

而且从武周时期开始,府兵卫士的地位大大降低。本应保护长安、侍卫皇帝的卫士,经常被派往权贵之家充作僮仆之役,为人所不耻。

再加上大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兵役、徭役而逃亡,折冲府兵额严重不足。为了维持军力,募兵开始进入军队。唐玄宗开元十一年招募的长从宿卫十二万人,取代府兵成为南衙十六卫的主体。

又过了些年,折冲府没了,“府兵制”才彻底消亡。《新唐书》记载:玄宗天宝八载(公元749年)五月九日,因“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玄宗下诏“停折冲府”。

不过,虽然府兵制寿终正寝,但十六*编制仍在。千牛卫仍是皇帝的亲近侍卫,金吾卫仍然担任巡逻、警戒、依仗任务,甚至还参加了后来的“甘露之变”。但是它的地位与职能却早已为“北衙禁军”所取代...最终在风烛残年中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