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的母亲是谁?历史上朱祁镇的母亲是谁?
最近有小伙伴在看《大明风华》这个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到底是谁还真的难办啊,真的搞不清楚了,这可真的是太难了,那么到底有没有人知道《大明风华》中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到底是谁?在真正的历史上朱祁镇母亲又到底是谁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吧!
《大明风华》朱祁镇的母亲是谁电视剧中的孙氏有了新名字:孙若微,也有了新出身:靖难遗孤。
历史上真实的孙氏,出身普通人家,很小即入宫,深得朱瞻基宠爱,朱瞻基为了她废弃了胡善祥皇后,而后孙皇后熬成了孙太后,最后在明英宗复位后去世。
除了与朱瞻基的爱情,孙氏在历史中被史学家们谈论最多的就是她与明英宗朱祁镇的亲子关系,许多人认为,孙氏极有可能不是朱祁镇的生母。
1、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的典故出自《三侠五义》,讲述的是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妃被废黜,刘妃把婴儿作为己子,取名赵祯。
真宗去世,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故事子虚乌有,可是却有历史学家猜测孙皇后做了这种勾当。
因为孙氏一嫁给朱瞻基就深受宠爱,所以她的风头大大盖过了当时皇太孙朱瞻基的妻子胡善祥。
当朱瞻基登基做了皇帝后,孙氏为了排挤皇后胡善祥,想出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她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随后将找到的宫女藏在密室之中,与外界隔绝。
同时,孙氏又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十月期满,孙氏把宫女诞下的儿子抱到身边,称为己子。
明宣中不明就里,认为孙氏为自己诞下皇长子,于是废黜了皇后胡善祥,把孙氏立为皇后,长子取名朱祁镇,立为太子。
2、对儿子不够好?
为何会有这种传闻呢?
这与朱祁镇亲征被瓦剌俘虏后孙太后的态度有关。
虽然孙太后为了儿子朱祁镇花费不少金钱,想从瓦剌处赎回儿子,但是最终孙太后竟然推建国朱祁钰做了皇帝。
在国家无主的时候,作为太后的孙氏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立哪一个人为新帝还是等皇帝回来她的发言权都很大,如果英宗真是孙氏亲子,她能冒儿子被杀的风险拥立朱祁钰么?
3、到底是不是生母
这么来看,孙太后肯定不是英宗的生母了?
其实并非如此,在《明史》的记载中,朱祁镇出身很明确,他就是朱瞻基与孙氏的儿子,想调换皇子,无中生有,这在当时的大明后宫来说,可以说是一件难于登天的事情,连皇后胡善祥都做不到(因为无子被废),作为妃子的胡氏怎么做的到呢?
不仅如此,虽然孙氏拥立了朱祁钰,不过在英宗回朝做了太上皇,被软禁的日子里,孙太后一直暗中给英宗送粮送衣。
当石亨等人上书请求营救英宗复位的时候,孙太后也马上应允。
如此分析,说朱祁镇不是孙氏亲生,恐怕只是传说罢了。
真正历史上朱祁镇的母亲是谁谁是英宗的生母?在这关系到皇家龙脉的大事上本不应成为问题,但英宗的生母的确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孙贵妃所生。《明书》、《明实录》等书持此说。《明书》记载孙贵妃于“宣德二年十一月,生英宗皇帝”。另一说是宫女所生,即孙贵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偷偷抱养宫女之子为己子,而那个宫女却销声匿迹了。《明史稿》记载孙氏“子宫人子,于是眷宠日重”。查继佐《罪惟录》也说孙贵妃“宠冠后宫,宫人有子,贵妃子之”。《明史》中也认同这种说法。
原来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孙贵妃。孙贵妃,永城县(今河南永城)人,主簿孙忠女。10岁时,经彭城伯夫人、张太后母亲向成祖推荐,选入内宫抚养。永乐十五年(1417),册封为皇太孙嫔。宣宗即位后,被册立为贵妃。
孙贵妃深得宣宗皇帝的喜爱,惟一的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她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
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由于当时孙贵妃深的皇帝的宠爱,因此无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十月怀胎,宫女顺利产下一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孩子抱到身边,秘密处死了宫女,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装出一副产后非常虚弱的样子。就这样这个小男婴就成了孙皇后的亲生儿子,而这个小孩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的出生并被立为太子,成为孙贵妃争夺皇后之位的最重要的砝码。后来太后和诸大臣同意宣宗废掉胡皇后,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应是母以子贵。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导演了废后的闹剧,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点上了一个很大的污点。
当时的《寓圃杂记》有更加详细的记载:
宣宗胡皇后无子,宫中(一云纪氏)有子,孙贵妃攘为己子,遂得册为皇后,而废胡为仙姑。……英宗立,尊张太后为太皇太后、孙为太后。胡每事谦让,不敢居孙之右。正统七年,
太皇太后崩,凡六宫有位号者皆得祭奠,胡不敢与太后之列,惟与诸嫔妃同事。孙太后知而有见谴之意,胡因痛哭而殂。太后命阁下诸臣议治丧之仪,时杨士奇卧病于家,诸臣往问,士奇曰:“当以后礼殓,葬景陵。”问者曰:“此非内中所欲。”士奇遂面壁不答,惟曰:“后世骂名。”诸臣因议以嫔御礼葬。天顺六年,孙太后崩,英宗尚不知己非孙所出,惟皇后钱氏知其详,亦不言。八年,英宗大渐,后泣诉曰:“皇上非孙太后所生,实宫人之子,死于非命,久无称号。胡皇后贤而无罪,废为仙姑。其死也,人畏孙太后,殓葬皆不如礼。
胡后位未复,惟皇上念之。”英宗始悟,卒如其言,遗命大行尊崇之典。
据这部书记载,英宗是在他在位的最后一年才从皇后钱氏口中知道自己本是宫人之子的,但年长日久,他已无法知道生母的身世和下落(按钱后的说法,英宗生母“死于非命”,从孙贵妃跟胡皇后争宠得逞并进而逼死胡氏的情况来看,这是很可能的),只好把一腔同情寄予被废的胡皇后身上,为她重修陵寝,一切按照皇后的规制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