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和鲁迅为什么关系不好?两人为何从不来往?
梅兰芳和鲁迅这两个人物,在历史上那都是非常有名的,一位是京剧大师,一位是文学大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后世人对他们也都是非常敬佩和推崇的,但是他们两人之间关系却一直都很不好。其实在当时,文人之间相互骂战是很常见的,但他们两人却并不是同一个领域,为何关系也会很紧张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鲁迅对梅兰芳的批评新中国成立后,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先生担任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成为文艺界重要*之一。但是,在历次的鲁迅纪念会上,梅兰芳先生不仅从不讲话,而且很少出席,勉强来了,也往往是迟到与早退。梅大师为何对鲁大师如此失敬呢?翻翻“五四”以来的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便会知道,原来鲁迅生前曾经对京剧、对梅兰芳有十分尖锐的批评和讽刺。
先说对京剧。在散文体小说《社戏》中,鲁迅对京剧的印象是:“咚咚喤喤之灾”,戏台下太“不适于生存”了。在杂文中他也有过对京剧公然的不满。比如对人们公认的京剧表演中的象征艺术,鲁迅就很不以为然。他说:“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它除了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那里还有什么说不出、做不出的意义?”至于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鲁迅更是认为根本不可能了。据称,鲁迅曾揶揄:“以京剧来宣传救国,那就是‘我们救国啊啊啊’了,这行吗?”
另外,鲁迅对梅兰芳本人的批评、讽刺和挖苦,远远超过了对京剧的褒贬本身,这引起梅兰芳极大的反感。鲁迅写了一篇重要的进行“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的文章,题为《论照相之类》,可以说是专门调侃京剧和梅兰芳的……一言以蔽之,梅兰芳扮演的“天女”、“黛玉”等眼睛太凸、嘴唇太厚,形象不美,后者甚至破坏了他对《红楼梦》中黛玉的原有印象。而鲁迅最挖苦、最反感的则是以梅兰芳为代表的“男旦”和“男旦艺术”。鲁迅显然是把“男旦”和落后、畸形之类的不正常现象连在了一起。
鲁迅晚年,又接连写了两篇《略论梅兰芳及其他》,对梅兰芳的艺术进行了理论探讨。两篇文章探讨的中心是关于京剧的雅俗问题。鲁迅认为梅兰芳是一位由俗变雅的典型,开始,他“不是皇家的供奉”,而“是俗人的宠儿”,他当时“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剌,有生气”,他的艺术是属于民间的,属于人民大众的。但是,后来,他遭到了士大夫的“篡改”: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扭扭的“黛玉葬花”,先前是他做戏的,这时却成了戏为他而做,凡有新编的剧本,都只为了梅兰芳,而且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梅兰芳。雅是雅了,但多数人看不懂,不要看,还觉得自己不配看了。
因此,他断言人民大众是不会喜欢梅兰芳这样的演出的:“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她和我们相近。”然而,梅兰芳却执迷不悟,他竟然对记者说:“还要将别的剧本改得雅一些。”
2、为何鲁迅和梅兰芳关系很不好不必讳言,在鲁迅上述一系列发人深省的诊断中,也夹杂着不少的片面性。对此,当年的梅兰芳未能(也无法)接受。
还不能不指出:鲁迅对梅兰芳乃至整个京剧艺术的某些偏激情绪,并非鲁迅所独有,而是“五四”一代人的“时代的片面”。当时的新文化运动曾把京剧简单视之为宣扬封建迷信的“国粹”,置之彻底扫荡之列。在大呼猛进、摧枯拉朽地扫荡封建旧文化的伟大运动中,有一点片面是难以避免也不足为病的。
还必须正视的是,鲁迅等“五四”先驱对京剧的偏激情绪,也有当时京剧本身的原因。从内容上说,一些剧目充斥着陈腐的封建伦理道德(如愚忠、愚孝、节烈等)和迷信、色情、凶杀、恐怖等种种不健康倾向;从演出上说,则一些庸俗无聊、低级趣味的东西也让人不堪入目。对此,“五四”先驱者们不满甚至怒斥也是情理中事。
历史是一面丰富多彩的多棱镜,鲁迅、梅兰芳两位艺术大师的不相投,正是这多棱镜照出的五彩斑斓的波纹。
3、鲁迅与梅兰芳的恩怨鲁迅和梅兰芳的恩恩怨怨,始于鲁迅发表的犀利文章。1934年,鲁迅以笔名“张沛”发表了名为《略论梅兰芳及其他》的文章。原文写道:“他(程按:指梅兰芳)未经士大夫帮忙时候所做的戏,自然是俗的,甚至于猥下,肮脏,但是泼剌,有生气。待到化为‘天女’,高贵了,然而从此死板板,矜持得可怜。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我想,大多数人是倒不如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的,她和我们相近。”
鲁迅在文中毫不掩饰自己对梅兰芳的不屑,他认为梅兰芳的戏曲不管追不追求雅都很糟糕。不仅如此,鲁迅还在同年8月份发表了《看书琐记》的杂文,他在书中如是说:“譬如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读《红楼梦》怎么推想黛玉都行,只要别把黛玉想象成梅兰芳的那个样子就行。鲁迅的这个看法其实与他早年写的《论照相之类》一文相呼应,他曾出言讽刺过女扮男装的表演艺术:“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因为从两性来看,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像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因此,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会挖苦梅兰芳饰演的林黛玉了。
深受鲁迅讽刺的梅兰芳,自然也是不待见鲁迅的。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上海文化界名流皆出席参加鲁迅的葬礼,但梅兰芳缺席。
1949年之后,梅兰芳开始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每年遇上纪念鲁迅诞辰和忌辰的活动,梅兰芳总是托故缺席。此外,他和鲁迅夫人许广平都是全国政协常委,经常在一起开会、聚餐、合影,但也仅限于这种官方活动,私下并没有什么交集。
这些做法,足见梅兰芳对鲁迅的埋怨之深,即便斯人已逝,也不愿多产生一丝一毫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