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是杰出的军事家吗?
王立群先生在《秦始皇•下》第8页中写道:“他的战略思想加快了秦灭六国的步伐,让军事强国赵国自毁长城。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军事家尉缭。“尉”是国尉,即秦国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缭”是他的名字。
第9页:“尉缭以其杰出军事家的敏锐观察力,看出了嬴政残忍、缺少仁德,并且有虎狼之心——用人的时候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便会吃人。”
第10页:“尉缭著有《尉缭子》一书,这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军事著作之一。宋朝编纂《武经七书》时,《尉缭子》与《孙子》、《吴子》一起并列为最重要的军事教材。”
上述文字给出了这样的结论:尉缭著有兵书《尉缭子》,担任着秦国最高军事长官,是杰出的军事家;他的战略思想加快了秦灭六国的步伐;他看出了秦始皇残忍、缺少仁德,有虎狼之心。
真的是这样吗,显然王立群先生错了。
第一,在秦始皇手下做官的尉缭是兵书《尉缭子》的作者吗?显然不是!
兵书《尉缭子》中记载,魏惠王曾经向写兵书的尉缭子询问军事。魏惠王是与秦孝公同时代的人,早秦始皇100多年,那个与魏惠王谈论军事的尉缭子显然不可能再与秦始皇谈论军事。
我们退一步替王先生解释:古代有不知名的文人,想使自己的著作得到君王的认可并得以流传,常有假冒名家的事情,也有假借与君王或名人对话,来阐述自己思想的事例。是不是可以解释为:《尉缭子》的作者就是向秦始皇进言的尉缭,而兵书中记载的魏惠王向尉缭问军事,只不过是一种写作手法?
按说这个解释是可以成立的,前提是问军事的君王不是魏惠王,而是魏文侯、魏武侯,或者随便其他什么人。为什么呢?
因为既然是假借一个君王来请教军事,作者当然会找一位霸业有成,受人尊敬的君王,这样可以抬高自己的身价,引起其他君王的重视;或者找一位继位时国家孱弱,驾崩时国家变得强大的君王,以证明作者军事理论的效果。
《尉缭子》中问军事的魏惠王恰恰相反,他接手的魏国,是其爷爷魏文侯、父亲魏武侯创下的盛世基业,可是到他手里却每况愈下。尤其是著名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魏国大败,从此一蹶不振。如果尉缭假借他的名义撰写兵书,其宣传效果应该是适得其反,所以冒名说难以成立。
兵书《尉缭子》的作者不可能是向秦始皇进言的尉缭,尉缭也不会假借魏惠王写兵书,据此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向秦始皇进言的尉缭,与兵书《尉缭子》的作者不是同一个人。《隋书》中说“尉缭,梁惠王时人”,可信。向秦始皇进言的尉缭,只是魏国大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说客而已。
第二,尉缭是杰出的军事家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史书关于尉缭的记载很少,《史记》只在《秦始皇本纪》中有一段不到200字的记载,全文如下:“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显然,在这不到200字的记载中,看不出尉缭有什么军事才能。如果据此来称赞尉缭是杰出的军事家,不免草率。
第三,尉缭的战略思想加快了秦灭六国的步伐吗?答案更是毫无疑问地否定。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尉缭唯一为秦国做的事情,就是在秦始皇十年提出建议,用金钱收买六国重臣。可是,这样的建议早有很多人向秦始皇提出过。李斯早在秦始皇元年就曾建议过,时间早尉缭近10年。不仅建议,还有了成效。《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向秦王提出用金钱和利剑对付六国重臣后,秦王很赞成,“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