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
引言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组织。它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与价值不直接表现或主要不表现为货币形态。事业单位是相对于企业单位而言的。事业单位包括一些有公务员工作的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分支。探究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关系到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失真,已经成为危害到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和财政资金分配的大问题,这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大问题。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事业单位会计是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通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可以反映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也可以掌握国家财政投资的使用情况。因此,如果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就可能是在为一些掌握权力的人充当以权谋私的保护伞。在向社会提供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时,通过做假账,使某些违法违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事业单位通过财务报表或其他的形式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财务状况信息时,通过人为的调节收入,虚列成本,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发生,这不仅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危害,同时也会对党和*的威信带来负面影响。
会计信息主要用来处理单位运行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它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这是企业的经济信息,与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似乎没有关联,但事业单位对国政财政投资如何利用,是向国家和公民负责的重要问题。WWW.11665.coM在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中如果存在账目与事实不符、利用造假帐来达到收支平衡,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处理财务的账面情况,达到逃避国家税收的目的,就是职业犯罪。因此,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是评价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事业单位由于不具有物质生产的职能,也不以营利为目的,运行目的是满足社会民众的需要,是一种服务机构,因此,当财务管理中出现会计信息失真,就会在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这是有悖于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显然,事业单位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会计凭证失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源头
因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滞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后,使虚假会计信息有滋生的机会。会计凭证失真分为原始凭证失真和记账凭证失真,这是事业单位会计在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近年来,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增加了事业单位对会计管理的难度,造成较大的危害。例如,不如实填写或伪造原始凭证、打白条或使用虚假发票,使一些非法收支变成为“合法”的收支记账凭证。相关管理部门曾组织力量对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了抽查,发现有的单位会计报表严重失真、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这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具有不可低估的严重危害。
2.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市场上以营利为目的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大量涌现。虽然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有些人为利益驱动,弄虚作假时有发生。例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的会计凭证也出现了虚假记载的失真。事业单位原始凭证失真来源于原始凭证的伪造或不实填写,还有白条、虚假发票等,如果将这样的原始凭证也按照合法的凭证作为记账依据,就将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利用虚假的原始凭证编制虚假记账凭证,就不能反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这种不是依据实际情况填写的记账凭证,容易造成记账凭证的某项或某几项要素与原始凭证不符等等。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虽然不是市场经济信息,但对会计信用来讲,诚信是事业单位会计活动的基础,是对社会的信用。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将直接影响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有效调控,破坏社会有限资源的合理性,损害国家及社会公众利益。
3.会计人员素质低与会计信息失真
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少数会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能够坚持原则,这是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原因。当然应该看到,在市场发展中,由于制度不健全和市场的不规范,致使有些单位只是以追求利益为目标,导致个人的享乐主义膨胀,使有的人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律观念,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法律的约束,串通作弊,或为违法违纪行为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参与伪造、随意改变会计资料。这种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的人,既可悲,又可怜。这说明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法律观念亟待加强。为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预防会计信息失真,就应该从会计诚信开始,坚持职业道德,加强法制教育,防范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杜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
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制度法规
要强化事业单位会计规则的建立和完善等工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维护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坚决实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有效防范会计舞弊和渎职犯罪,打造诚信、有序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会计岗位体系,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有序地推行*采购制度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时总结、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严格按照采购及支付标准执行。坚决推行公务卡制度,减少现金支付,堵塞现金管理漏洞。坚持收支两条线,对现行的支出和收入模式进行改革,构建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分工合作*,构建会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直接对*负责。构建适合基层需求的财务核算规范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比性和有用性。
2.落实行之有效的内外监督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应该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接受社会和*监督体系的监督。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税务的监督检查职能。要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开展达标升级工作,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达到标准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序的制度框架,强化内控制度的落实。制定科学严谨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会计人员分工科学合理,职责分明。
3.强化会计队伍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事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是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环节,所以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政策水平及对本部门经济运行的掌控能力成为当务之急。要坚持抓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设计符合工作实际的培训内容,加强实务性训练。会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财务工作者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业务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在工作实践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按原则办事,承担起促进我国会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任。
上一篇:关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些探讨
下一篇:会计服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