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墨子对小孔成像的研究

科普小知识2022-07-17 11:55:44
...

摄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光学原理,针孔成像,是每个人都熟悉的。世界上谁首先发明了它?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学者墨子。墨子,生于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祖籍翟鲁。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墨家的创始人。墨家创立,墨子传世。

大约2450年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倒置的实验。莫箐有这样一个精彩的记录:“场景在下午结束时到达,场景越来越大。到最后。”“京”解释道:“京。如果光线明亮,下面的人也很高。*别的人也会被降级。遮住光线就足够了,所以风景在最上面。第一个面具被磨光,所以场景在下一个地方。远近两端都与光相连,所以图书馆内的风景也很美。”这里的“到”是指古代散文中的“倒置”,意思是倒置。“正午”意味着两束光在中间相交。“段”在古代汉语中有“终极”和“微点”的意思。“中午结束”是指光线的交叉,即针孔。因为光是以直线传播的,所以在物体的投影中会出现倒置的图像。在针孔处,来自不同方向的光束相互交叉,形成倒置的图像。根据“和”指针孔的位置和投影尺寸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光芒四射,”是一个生动的比喻。“温暖”是指辐射。照射在人们身上的光就像射箭一样。“下一个人也高;”最高的人也下降”意味着照射在人的上部的光被成像在下部。然而,照射在人体下部的光成像在人体上部。结果,一个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变成倒置的。”“库”是指磁带的内部距离是有终点的,“光”表示物体反射的光线和阴影的大小与针孔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图像越小。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近,图像越大。

这样的描述解释了为什么小孔是倒置的,并指出直线光的本质。这是对光的线性传播的第一个科学解释,这与今天的摄影光学所说的完全一致。因此,它为现代高科技仪器如照相机、录像机和录像机的发明创造奠定了光学理论基础。墨子对光学的研究远远超出了针孔成像。根据《墨经》记载,墨子首先论述了光与影的关系。他仔细观察了运动物体图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景物不迁移”的命题,即阴影不参与运动。随后,墨子还讨论了本影和物体阴影的问题。他指出,如果光源不是点光源,因为从每个点发出的光会产生重复照明,物体会产生本影和次生阴影。如果光源是点光源,则只有本影出现。接着,墨子进行了针孔成像实验。墨子对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也做了相当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