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我国行政管理*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科普小知识2021-12-23 10:58:43
...

摘要:当前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严重滞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梦加快行政管理*改革。同时,强调要优化结构。最近召开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又专门研究了行政管理*改革问题,由此可见,当前深入研究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政管理*;改革;问题对策

以往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虽然也注意到了要改革组织结构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举措,结果不仅未优化组织的结构,反而使组织难以跳出精简一一膨胀一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一、以往行政管理*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往行政改革中割裂了*组织结构优化和*职能转变的关系

*职能是*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发挥的职责和功能.而*的组织结构则是实施*职责的载体.由此可见,*组织结构与*职能是密不可分的。然而,在以往的历次改革中,人们往往割裂了*组织结构优化和*职能转变的关系。从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后,每次改革都把*职能转变喊得展天响,但却一直却未落到实处,其要害就是忽略了职能的载体。历次改革到最后的硬任务就是精简机构,而这彬精简唯往是简单地合并一些机构,改革风声一过,一些撤销的机构又死灰复燃,因此,*职能转变离不开*组织结构优化,同时,组织结构优化又必须以*职能转变为依据。www.11665.cOm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职能转变落到实处。

2、以往行政改革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

现有的行政管理*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这种机构设置是每一级*都是大而全,职能配罗上下一般粗,上下对口。其结构形式是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权力才能得到制约。

在以往的改革中,对这种集决策、执行、监督于一身的组织结构形式触动不大,往往是在承认这种结构的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这就把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与创新管理模式割裂开来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改革中普遍探索出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开的分权*。我国虽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但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者适度分权的管理*则势在必行。

3、以往行政管理*改革中关于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较低

所谓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行政管理组织改革有完备的可操作性的行政法规;二是具备了对行政权力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经过6次行政管理*改革,但是,组织结构改革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度并不高。比如,徊务院组织澎等极其简约,不便操作;部门组织法尚不成型;行政程序法的出台正在千呼万唤之中。由于缺乏严密的行政组织法律体系,又出现了大量临时机构的设立一些地方*为了推动某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以指挥部,办公室等名义设立了大量的临时机构。这些毫无法律根据而设立的机构,不仅进一步影响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而且加大了运行不规范的问题。

4、我国在服务型*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职能的内容和结构往往取决于其所在的行政环境及社会的公共要求。自从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迫使各国*从统治型*向管理型*转变,接着,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是人类社会*职能结构发展演进的总体趋势。但是,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型*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职能转变缓慢,影响服务能力提升。西方发达国家适应国际竞争和社会变迁的豁要,特别注重转变*的公共服务职能,将人力资本投资、就业公共服务摆在*职能的首位。以英国为例,1997年布莱尔任首相以后,主张重构福利国家,采取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和鼓励就业的政策,使英国到2005年3月失业率降到2.6%,同时建立了11年至13年的义务教育制度。

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各级*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但从总体上看,*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还比较薄弱,*职能转变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突出表现是*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例如,一些地方*仍在主导市场经济。*专注于招商引资,投资于私人产品领域,见效快,gdp增长明显,政绩好看。而投资于公共产品见效慢,没人愿意干。特别是一些地方*至今在乱收费、搞集资、乱摊派,远远超出*的职权范围,而在市场经济秩序和制度建设方面功夫下得不够,这是典梦越位’写‘缺位’钓并存。

第二,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健全。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高峰、人口总的高峰、就业人口总量的高峰与走向老龄化的高峰迭加时期,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求呈快速增长之势,对我国*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按照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的城市化率到2050年必须达到70%至80%,这意味着在今后50年的时间内,每年约1000万至1200万人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这对*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极为迫切的要求。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完善*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从全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来看,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现在我国的公共服务状况存在着四个不适应:与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②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的要求不适应;③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及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要求不适应;④与深化政治*改革、加快*政治建设进程的要求不适应。

第三,中国不少地方*尚未建立起公共财政*。西方发达国家在建设服务型*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中国许多地方*的公共财政*尚未建立起来,因此,*对公共服务的投入远不到位。目前我国的公共支出格局还带有很浓厚抒建设财政哟特点。公共支出被大量地运用于*没有比较优势的用途上,过多地进入了那些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主要作用的领域,特别是竞争性和营利性的领域。我国*用于经济建设的费用明显偏高,而用于社会服务的费用明显偏低。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建立公共财政*,调整公共支出的范围,把生产投资性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性财政。

二、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对策

党的十七大指出:“行政管理*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改革的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伪了全面贯彻这一精神,革除行政管理组织结构的种种弊端,在今后的改革中要从多方面、多渠道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1、调整组织架构,完善行政组织管理体系

优化行政管理组织结构,首先要理顺层级关系,减少行政层级。据目前世界上191个国家和地区的初步统计,地方行政层次多为二、三级,约占67%,超过三级的只有21个国家,占11%,如印度,实行邦一县一区三级制;美国国土面积与我国相近,也只是实行州一市二级制与州一县一镇三级共存制。

借鉴国外优化行政组织的成功经验,适当减少我国行政组织层级,由目前的四级制逐步过渡到三级制,可谓势在必行.调整的目标应当以宪法为依据。在条件具备时,逐步将现行的省、市、县、乡四级地方*架构,恢复为宪法规定的省、县、乡三级架构的行政管理*。为此,当前需进一步建立好*与地方分权体系。

第一,要扩大*对省级*的直管面,适当缩小省级行政区规模。服胃扩大*对省级*的直管面,即增加省级*数量和缩小省级*管理规模。省级*管理规模和幅度太大已不适应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缩小省级规模势在必行。以美国为例,其国土面积与我国大约相同,但人口规模只有我国1/4左右,设50个州。我国却只有34个省级区域。按国际上的标准,6000万人口的规模属于大国的范围,我国的一些省仅就人口来说,在世界上属于大国的规模。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不利于省区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福利等各方面的发展。从理论和现实考虑,我国的省级*数量应在50个到80个之间为宜,每个省级*管辖的人口不应超过2000万.目前运行的地方*四级行政管理*,致使**管理链过长,其结果是*对地方的两个最主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公共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很难落实。**的政策越到基层就越变形走样;财政转移支付更是经常不能正确到位,被娜作他用。因此,我国可在条件成熟时将现有的省级区域扩展到50个。这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而且为取消市管县,实现省直管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逐步撤销市管县,形成*和地方三级*的行政管理格局。撤销市管县*,逐步实行省直管县可谓势在必行。近几年来,由浙江省率先发起的强县扩权活动,已在全国各地‘泛开展起来了,从2002年始各省纷纷开展了“强县扩权哟试点改革。“强县扩权隋三点好处:一是可减少行政层级,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可克服市管县*的弊端:三是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可有效地解甜三农问题;可见,“强县扩权畴为省直管县打下坚实的基础。扩权强县后,省对县财政实行直管,并适当下放经济管理权,仍维持市对县的行政领导地位。下一步,县、市将实行分治,市、县相互不再是上下级关系,各自均由省直管,重新定位市和县的功能。然后,对市级行政区进行改革。要合理扩大市辖区,调整精简机构和人员。具备条件的市变成省直辖市,否则降为县级市。撤销市管县,实现省直管县。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就可形成*和省、县、乡四级*的局面,真正建立起高效率、高灵敏度的行政网络体系.这样,才能把金字塔式的行政组织逐步改造成扁平型的组织结构。

2、按职能模块设置大系统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公共行政*

为了把转变*职能和优化行政管理组织机构结合起来,要切实提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往的行政管理*改革初步解决了*与市场边界划分的问题,但是,却忽视了*职能在机构间的配置。由此造成了*部门设置过细、综合协调困难、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从而影响*职能在深层次上的转变。

当前深化*机构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公共行政*,这就要坚持转变*职能与优化*结构的原则,注重*职能在*间与*部门间的的二次配置,将*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科学地配置到*部门。要按照职能统一与机构统一的原则,按职能模块设置大系统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公共行政*,推布尹宽职能、少机构"大部门*。具体地讲,就是要建立、健全以大部制和执行局为甚础的*公共服务机构体系。*事务综合管理的要求,创造条件,推行大部制。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按*事务综合管理的要求,推行大部制。西方国家**机构普遍在14个至21个左右,如美国内阁部为14个,日本*内阁为1府12省厅,英国**机构大体保持在17个左右,德国**机构大体保持在15个左右。这是一种跨行业、跨部门的管理,即大产业、大行业、大社会的管理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正走向服务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于是,*间的管理与*部门间的管理就成为*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加强跨机构与跨部门间的管理。

我国*机构经过近30年的改革,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但还不到位。国务院机构至今尚有30个。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构数量还比较多,还要适当调整。

我国要综合设置*部门,实行大产业、大行业、大社会的大部制管理模式,实行职能穷尽与综合管理的原则,设立综合管理的经济机构,将外贸、内贸、经济统一管理;设立综合性的大社会、大文化、大交通管理机构。

第二,改革执行*,建立执行局*。我国近30年的行政管理*改革,往往只重视改革*部委层面的设置,却忽略了调整部门内部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结果造成*管理中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化、执法混乱、多头执法、执行缺乏效率等等问题。现实要求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要把改革重点放在改革执行*上,调整部门内部的决策职能和执行职能。

借鉴美国、英国和新西兰等国建立执行局的经验,我国可在保证行政首长对执行机构的适度控制的前提下,对执行机构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绩效管理、法制管理与综合管理。当然不是任何*部门都要设立执行局。执行局主要适宜于在服务目标明确、对象群体清除、执法对象明确、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法规健全的部门中设立,例如,工商管理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等。而一些管理需要较高艺术、程序不明确、公共性很强的部门,则不宜建立执行局,但可以采用绩效考核等具体方式予以规范.

3、建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经济区域化

要解决因中国行政区划单一制而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可以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增设区域之间的经济协调管理机制。设计建立区域化经济系统管理机制的动因,是由于在全国范围内己经形成了若干大的经济中心,围绕着这些中心正在形成经济区域。多数省的内部也出现了一个以上的经济中心,相应的小范围经济区域也在形成。’例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经济、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等等。在诸多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区域经济协调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克服国内市场分割的现象,而且有利于防止重复建设。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为区域化经济协调管理机构可以领导、协调一个区域间的经济,可以统筹兼顾整体经济的发展,便于协调各方分工而协作,同时,有利于发挥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从而将大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当前建立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可分三个层面进行建设。

第一,建立省级以上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省级以上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应以经济区域的分布为依据。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不是一级*,而是次*的行政权力协调机构,其职能主要是统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内的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的行政权力主要是制定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就业政策等,将与*分享税收。同时,要将省里管理经济方面的权力上移给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这将从根本上解决各省间区域经济矛盾的问题。

第二,建立省级以下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省级以下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的设置也应以经济区域的分布为依据。我国存在许多跨省区的小范围经济区域,由于行政区划的单一,往往影响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学者称这种现象分行政区边缘经济,要解决行政区边缘经济问题,应该在这些地区建立省级以下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其权力和职能,参照省级以下的区域行政协调管理机构的模式进行设置,只不过范围在省级以下.这种行政协调机构的地位应为副省级。这样,它在发展经济中才会有真正的独立性,才能克服来自区内*的抵制,顺利推进区域经济。

4、把建设服务型*作为战略目标,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

建设服务型*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从*改革的角度看,服务型*意味着政治模式的根本转变:从以统治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转向以服务人民为核心的政治模式。前者重在‘治民腼后者重扩治官”,限制*权力。我们把这样一个重大转变作为战略目标和任务,就可以通过推动以服务型*建设为导向的*改革,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因此,决不可将服务型*建设当做时绪的口号进行宣传,挂在嘴上,停在纸上。

中国各级*要实现*转型、建设服务型*的关键是要深化行政管理*改革,健全、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服务型*是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的一次*的重大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切实解决每一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不能解决的公共问题,保证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化*的机制。

第一,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创新民意表达及调解机制。中国现有利益集团,总体上说大多并没有完备的组织形态,也没有固这的组织架构,只是松散地、自发地、临时性岩结伙气以协同行动,表达其特定的利益诉求。部分有规范组织形式的利益集团,多以社团、协会、商会、联合体(会)等形态存在。要协调好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及时解决发生的矛盾,必须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创新民意表达机制。要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二,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灵敏有效的社会矛盾预普机制。二是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三是健全社会心理调节机制。四是健全社会矛盾调节的应对机制。在社会矛盾激发之时,应调动整个社会力量,提高应急效率,发挥公民、社会组织在应急中的重要作用.

5、深化行政*改革,尽决建立起公共财政体系

实现*转型、建诏明及务型*,首先要建设公共财政体系,它是建设服务型*的物质基础.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熠预算是*工作的发动机”。*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是处理公共事务,因此,*有合法的理由向全社会收取税费来支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花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来的投资性财政*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迫切需求建立完替公共财政*。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需要加大对社会公共领域的投入,主要包括:增加对公共科技、公共教育领域的公共财政投入;特别是对落后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要逐步增加.加快建立和完替社会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等等。*职能结构的这种改革必须体现在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层面,要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促进*职能结构的转型,构建公共服务型*的财政基础。

参考文献:

1姚克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j];大连*学刊;2003年05期;31-32

2谢明;新世纪我国行政*改革初探[j];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64-67

3席芳宽;论*行政管理*改革思想——兼论改革和不断完善行政管理*[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23-26

4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深化行政改革课题组;学术界关于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的建议观点综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34-39

5王琨;进一步转变*职能深化行政管理*改革[j];行政论坛;2003年04期;31-32

6谢建军;构建具有*行政管理*[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7-11

7李永忠;论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市场化取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70-72+76

8魏洪国;略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的基点[j];理论与改革;1994年07期;20-21

9赵双林,刘志民,贾玉林;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