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黄俊英

科普小知识2022-02-25 10:32:40
...

黄俊英,男,1936年生,祖籍广东省云浮市罗定。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曲协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曾获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和被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笑星。16岁开始从事表演,并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学习粤剧表演艺术6年;1958年黄俊英到北京参加中国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并接触到北方的相声艺术,因被相声艺术深深吸引便立志把北方的相声南粤化。1983年5月,黄俊英偕同杨达、林运洪和崔灵霄等牵头成立了“广州相声艺术团”,黄俊英任团长。

中文名:黄俊英

别名:英俊黄、黄建培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

出生日期:1936年10月6日

职业:相声表演艺术家、演员

主要成就:国家一级演员

主要成就:创办广州相声艺术团

1、个人经历

黄俊英是相声方言化的拓荒者之一。他自幼喜欢广东戏曲,16岁开始从艺,曾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具有深厚的曲艺功底。

1958年黄俊英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汇演,接触到北方人特别喜欢的相声。相声这一曲艺品种幽默、灵活多样的形式深深地吸引他,他下决心把这株北方的艺术奇葩移植到南粤大地。他对北方的相声本子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普通话和广州方言的音调、发音等都不一样,他和其他曲艺演员合作,对这些曲目进行必要的修改,再用广州话进行演出。他还根据广东地方特色和生活实际,创作出一大批符合广东人口味的相声作品。黄俊英的相声表演功底深厚,说、学、逗、唱皆能,“捧”、“逗”兼佳,能编能演。他的演出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在令人捧腹大笑之余从中受到教益。黄俊英至今上演过百多个相声段子、谐趣小品、谐曲说唱,并有大量音像制品广为发行。

代表作品如《三六九查户口》、《省港澳大比拼》、《一对一》、《广州话趣》等已成为相声界的经典之作。

多年来,黄俊英和他的同伴在不懈努力下,使粤语相声在南粤大地深入人心,成为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黄俊英也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笑星”。他发起成立广州相声艺术团,亲自担任团长,20年来先后深入山区、农村、厂矿、部队、学校等演出3000多场,观众逾300万人次。1985年他第一次把方言相声带到香港、澳门,在当地引起巨大的反响。此后他又把方言相声带到新加坡等海外地区,深受当地华人的喜爱。

2、主要作品

《冒牌医生》、《关公大战方世玉》、《三六九查户口》、《盲公问米》、《呆佬贺中秋》、《新潮打金枝》、《肥仔米》、《一对一》、《老张师傅》、《哈,手机!》、《省港澳大比拼》、《无牌医生》、《真假难分》、《广州话趣》《外来媳妇本地郎》

3、个人生活

黄俊英在相声表演上,功底深厚,说、学、逗、唱皆能,“捧”、“逗”兼佳,能编能演。观看他的演出,无不令人捧腹大笑,从笑声中受到教益,深受观众欢迎,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星。广东音乐曲艺团的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广东省曲协副主席、广东音乐曲艺团艺术指导。他从艺四十多年,早年曾师从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学习粤剧表演艺术,后为曲艺演员。他在相声表演上,功底深厚,说、学、逗、唱皆能,"捧”、"逗”兼佳,能编能演。观看他的演出,无不令人捧腹大笑,从笑声中受到教益,得到启迪。黄俊英在表演的相声、小品中,把各种各样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他至今上演过百多个相声段子、谐趣小品、谐曲说唱,并有大量音像制品广为发行。深受观众欢迎,成为家喻户晓的"笑星”,九二年在广东电视台成功举办《笑口常开黄俊英》电视晚会。他经常应邀赴港澳海外演出,曾被评为广东最受欢迎笑星,并曾获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

笑声洒遍城乡千家万户,黄俊英的表演艺术在不断发展。台前是说、学、逗、唱,台后则能编会导。黄俊英还把相声语言、表现手法引入到小品中,成为别具特色的粤语相声小品。他编演的节目,题材源于生活,反映百姓心声,把各种各样的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往往人一出台,台下观众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演员要有演员的气质,也就是时代精神,演出节目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演出内容要与时俱进,绝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这是我从艺五十年所感悟到的一点体会。”黄俊英说,只要观众喜欢他,他将会一直留在舞台上。

4、社会活动

著名粤语相声演员黄俊英将在广州友谊剧院举行“笑坛倾情五十载”———黄俊英表演艺术欣赏会。届时黄俊英的师傅著名粤剧大师罗品超以及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将会亲临现场并同台献艺,而黄俊英也会施展自己的拿手佳作。

据了解,黄俊英自幼喜爱广东戏曲,曾拜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为师,对广东戏曲有深厚的功底。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黄俊英还把相声语言、表现手法引入到小品中,成为别具特色的粤语相声小品。

师傅妻子出场爆内幕

广州曲艺团的张团长透露,这台晚会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晚会的开始部分,黄俊英会以一段《锦帆开》的打击乐开场,展示从未展示过的乐器才华。而黄俊英的师傅,著名粤剧大师罗品超为了徒弟这次的演出,特意从美国返回广州出席,并上台演唱半段粤剧《春香传———爱歌》。这个选段的上半部分由罗品超和粤剧演员李敏华演绎,下半部分就由黄俊英和著名粤剧演员郭凤女演绎。另外,黄俊英会与老拍档杨达共同演绎经典作品———相声《借电话》。

在“*”期间,黄俊英曾跟著名相声大师马季学习过一段时间,这次马季也会到现场与他共同表演一个相声《学外语》,在这个相声中黄俊英是用国语来演绎。在晚会的最后,黄俊英还会演唱一段小曲《让欢笑充满人间》。

张团长还透露,在这次晚会上,还会现场采访黄俊英的师傅罗品超以及黄俊英的妻子崔凌霄,罗品超将会向观众透露黄俊英小时候学艺的趣事,而崔凌霄就会介绍在生活方面黄俊英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要让粤语相声发扬光大

对于这次举行从艺50周年的演出,黄俊英说:“这个想法是我的徒弟还有一些朋友提出来的。说句真心话,我个人不是很想搞这些东西,你们想想,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有什么荣誉没得过,我可以说别无所求。惟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们广东的相声艺术。我希望能通过我这次的演出,凭借我一点的影响力,进一步把粤语相声向更深层次推广。”

5、艺术形象

粤语相声和北方的传统相声一样,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时代变了,我们自己也在不停的变化着。就在以京津为代表的北方相声届为相声发展之路激辩时,从诞生到流行仅仅二十多年时间的粤语相声也随着黄俊英、杨达逐渐淡出而日渐式微。后继无人、创新力不足成为这门艺术的瓶颈。1983年5月,由黄俊英和杨达发起,同时成立了广州相声艺术团(广东音乐曲艺团属下一个演出单位)和广州市相声艺术学会。为普及和提高粤语相声艺术,广州市相声艺术学会成立后,多次与北方相声同行进行艺术交流,举办了两届广州市群众相声大比赛和广州市首届中、小学生相声大赛,编印了三辑创作相声集,还成立了"相声迷联谊会"的组织。粤语相声除学习和改编演出了许多北方相声段子外,还创作出《大不相同》、《虾仔入城》、《学戏》、《生死恋》、《打破常规》、《广州话趣》、《食烟歌》、《歌迷与迷歌》、《*、慢四、的士高》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广东音乐曲艺团还有关楚梅、关心民、区少佳、何志炯、马如龙、吕锦兰、莫少鹰、关俭良、林运洪等男女演员参加相声演出行列。

粤语相声是我们广东人自己的相声,难道就只能成为我们的回忆?

广东电视台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和广州电视台的《开心二四味》成功突围香港电视中,粤语相声是否能够从中学到点什么?我们的传媒,包括强势的广州平面媒体、主流的电视媒体和颇具创新意识的广播媒体,是否也应该为我们这一岭南文化的发展与流传做点什么?

笑匠黄俊英:说起能把广州话演绎得活色生香、天花乱坠的人,地道的广州人都会想到一个名字——黄俊英。黄俊英是广州人自己的城市笑匠,也是开创粤语相声的领军人。

6、个人感叹

年过七旬的著名笑星黄俊英风采依旧,一开口就妙语连珠。“我对西关有特殊的感情。这么多年一共搬了10次家,最近一次搬到西华路,但还是搬不出西关!”在西关生活了几十年的黄俊英还记得,往时许多粤剧伶人常在凉茶铺、茶楼等公众场合唱戏,当中不乏白燕仔等名角,荔湾的粤剧氛围一直非常浓厚。

而他自己也到过解放北、海珠路的酒楼唱戏。但黄俊英接着表示,过去的曲艺表现很丰富,一人饰演多角,有说有唱,非常吸引人。但现在曲艺变得单调了,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腔调,配乐也只剩下一两种。“其实观众心水清、要求很高,你水平下降了,他们自然不喜欢。”黄俊英说,荔湾区的粤剧传统很深厚,*应该重视这个优势。“例如举办粤剧展览、整修大老倌故居,形成粤剧旅游景点等。”

编粤剧相声不如写电视剧

“如今从事粤剧、曲艺创作的人才,是少之又少了!”著名粤剧曲艺家沈瑞和在论坛上谈到,粤剧、曲艺创作设计的知识面很广,而且条条框框很多,不是轻易能够入行。至少要热爱这个行当,才有心思去创作。“但现在的局面是,粤剧创作‘难能’却并‘不可贵’。辛苦写一支粤曲,挣不了多少钱!”沈瑞和感叹说,搞表演可以从小孩子抓起,将来粤剧演员辈出,但若翻来覆去都是唱那几台旧戏,就会变得很尴尬。

“粤曲创作很难,写相声就更难了!”黄俊英说,现在几乎没有专业的相声作者,全靠相声演员自编自演。“相声剧本难写,稿酬又低,不如写电视剧本来得省力、赚钱。写相声的人许多都转行了。”

剧团零落不意味粤剧衰亡

出席论坛的另一位嘉宾、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孔庆炎,却对粤剧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用“形势大好”来形容现时的局面。他认为,虽然专业剧团减少,演出也不如过去繁忙,但这不代表粤剧会衰亡。“因为老百姓的欣赏形式有了变化。不一定要专门上戏院看戏,买张DVD回家边叹茶边看,也是一种享受。”孔庆炎说,例如现在在荔湾区,私伙局随处可见,粤剧发烧友自己掏腰包买设备和服装唱戏,让人感到振奋。但他同时强调,虽然发烧友们是自娱自乐,但*应该加以扶持,不能让其“自生自灭”。

小朋友试雏声唱粤剧

粤剧日演出精彩纷呈,除了专业名角登台亮相外,来自光扬幼儿园、西关培正小学、三元坊小学的“小红豆梯队”也一试雏声。例如表演折子戏《游龙戏凤》的潘钰儿和潘楚瑜今年只有8岁,但已经学了4年粤剧,她们还曾凭借此曲获得2007年首届“国际小曲王”十强称号。而光扬幼儿园的32个四五岁的小朋友,分别以生旦净末丑的扮相表演《粤韵展新苗》,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

“越海过洋到西关,幸福生活没得弹。和谐社会人人赞,吸来初地礼伽蓝……”昨日,美国青年Jeremy和Celia也凭借一支长达3分钟的《唱西关》,加入到“唱大戏”的行列,观众们拍烂手掌。虽然两人在广州生活也有一段时间,能说流利的普通话,但之前完全是“粤语盲”。接到此次演出邀请后,对岭南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的他们很快就决定要苦练献艺。直到登台前一天,Jeremy还整天带着ipod,一有空便练习。“我很喜欢西方的歌剧。虽然粤剧也叫opera(戏剧),却是那么不同。”Celia对粤剧的独特表演方式大为惊叹。

上一篇:闫学晶

下一篇:郭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