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十年寒窗败给一条草鱼

科普小知识2022-05-08 10:45:14
...

2017年高考落幕,对浙江29万余名考生来说,相比高考作文题,语文试卷上的一套阅读理解题风头更盛。不少考生戏称“十年寒窗,败给一条草鱼。”而作者巩高峰也因此意外走红。

1、事件简介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卷阅读理解部分,选取了青年作家巩高峰的短篇小说《一种美味》。文章的写作背景置于物质匮乏的年代,描写了主人公6岁时,一家人第一次喝鱼汤的记忆。文章最后写道,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而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正是要求考生对“诡异的光”进行理解。

考试结束后,这套阅读理解题遭遇不少浙江考生“喊难”,而伴随着考生一头雾水,“诡异的光”以及文章原作者巩高峰随即走热。巩高峰在微博回复一名网友的提问时称“本来是搞笑的,谁知道有这么一出”,随即被理解为“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并被指其批判试卷出题人。自2017年6月7日起,“诡异的光”、“巩高峰”和“高考阅读打败原作者”相继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而巩高峰也在微博上被众多考生“围观”,向其寻求他的“标准答案”。

2、作者解释

2017年6月9日,巩高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称,“本来是搞笑的”并非批判出题老师曲解自己的文章。他称,9日下午对完答案,发现自己做出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有80%是吻合的,说明出题者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章。与此同时,他表示,这套阅读理解题之所以被众多考生“喊难”,可能因为考生大多是95后这代孩子,“完全没有那种生活经验。”而对于有网友质疑其借此事炒作,他则回复称“蹭热度”是“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我写的东西。”

3、作者答案

2017年6月10日,高考标准答案公布,原作者也给出了答案。

《一种美味》阅读理解


试卷

10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原作者巩高峰:

(1)陌生的光:

母亲那一辈人,每年过年过节才能有机会吃一次鱼、肉,所以平日里看到鱼,会有一种陌生的惊喜。

(2)陌生的气息:

一个几乎从没吃过鱼的六岁孩子,亲手抓到一条鱼,能给全家带来一顿鱼汤,这种他没品尝过的味道,对他来说当然是陌生的。后文也呼应了,“他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

标准答案:

(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

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

(2)①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

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

1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原作者巩高峰: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多的。可是三个孩子,前两个都没能进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生活稍微改善了一点,老三却可以上学了,这对两个哥哥显然不公平。所以,母亲的“端着碗出神,对着黑糊糊的夜出神”,用叠加的方式形象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愧疚。

标准答案:

①“示意”“却”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刻画出母亲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

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中。

③“黑糊糊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面加重而忧虑,因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

12“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简析(5分)

原作者巩高峰:

美味有三重意蕴。

第一重,实指,美味就是鱼汤。一条巴掌大的草鱼和豆腐一起熬出的鱼汤,对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一家人来说,它就是美味。

第二重,美味是反讽。因为文章明明写的是苦难。兄弟三个有两个不能上学,一家人好容易熬一锅“鱼汤”,却因为三子可以上学而各有心事,最后都没喝成,这是一种悲伤的美味,用美味反讽现实。

第三重,美味是一种希望。虽然鱼汤没喝成,两个哥哥没能上学,可是三子上了(原文是有写这个细节的)。那么三子就是这个家庭的希望,一种有一天可以随时品尝这种美味的美好寄托。

标准答案:

①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鱼汤”,或仅仅是对“鱼汤”的渴望,便成了满足口腹之欲的一种“美味”。

②围绕“鱼汤”的烹制,是一家人的快乐、亲情和希望的酝酿,这种处于生活重负下的情感“美味”弥足珍贵。

③在此过程中,“他”由天真懵懂到初通人事,是自我的一次重要发现与成长,更是能够滋养一生的特殊“美味”。

13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有什么好处?(6分)

原作者巩高峰:

文章结尾用了一个欧亨利式的反转,揭示这一家人其实没喝到鱼汤,而是喝的豆腐汤的现实。于是,文中弥漫的苦难和悲伤的气息因此更加浓郁。悲剧是把现实撕开给人看,而作者在结尾才撕开结果,让故事更有冲击力,也让文章更具力量感,令人读后回味的余地更大。

标准答案:

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盖”“不记得细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种魔幻色彩。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种美味”构成呼应。

4、作者走红

因为一条“草鱼”成了网红

2017年浙江高考期间,巩高峰意外走红。

浙江卷的语文阅读理解使用了他多年前写的一篇短文《一种美味》。文章里,一户贫困的家庭用巴掌大的“草鱼”和豆腐熬汤,文末,锅里的草鱼蹦到了地上,“眼里闪着一丝诡异的光”。浙江卷的问题是,“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月7日中午,语文科目刚刚结束,很多考生就找到了巩高峰的微博,留言问他,“那道诡异的光究竟是什么光,表达了什么?”留言里也有故作“威胁”的:被你逼疯了的29万浙江考生正提刀来见。

正在扬州参加《青年文摘》分享会的巩高峰有点意外,发微博说,“谁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怎么浙江高考生组团来撩我?啥鱼?”

接下来,“巩高峰”、“诡异的光”、“草鱼”纷纷上了微博热搜,巩高峰的微博账号粉丝也开始暴涨。原本一条微博状态只有几条评论,如今最热的一条微博评论、转发均过3万,超过17万人点赞。

“我手欠随便发条微博,就能有上千评论,私信以每分钟过百的速度增加……”巩高峰6月7日在微博上说。与此同时,有粉丝自称“鱼豆腐”聚集在评论列表,“眼里闪着诡异的光”的表情包四处乱飞。

巩高峰感慨自己成了“网红”。6月7日深夜,他为此写了一篇微博长文《转发那么多锦鲤却败给一条草鱼,我把29万浙江高考生逼疯了……》,说自己对此“猝不及防”、“微信加满了。”巩高峰在回京路上告诉澎湃新闻,很多粉丝、记者找他,手机也快没电了。

“我的同名微信公号文章平时只有两三百个浏览量,但最近两篇都上万了。”巩高峰特意在同名微博上“打广告”,说在微信公号里再会发一篇《父亲的黑鱼》,邀请大家来做“阅读理解”。

事实上,这次“爆红”前,巩高峰已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他在《青年文摘》当编辑,写过《一觉睡到小时候》这样的畅销书,《把世界搞好啊,少年》也要在今年8月上市了,“我早年的文集《一只不符合审美标准的猫》,今年还会再版。”不少考生闻名而来,又去看了他其他文章,变成了“粉丝”。

上一篇:皮皮虾,我们走

下一篇:Carol Ki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