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外汇占款

科普小知识2021-08-14 11:45:49
...

外汇占款(Fundsoutstandingforforeignexchange)是指受资国*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

中文名:外汇占款

外文名:Fundsoutstandingforforeignexchange

解释:*银行收购外汇而投放本国货币

特点:可支付性等

1、简介

外汇占款(Fundsoutstandingforforeignexchange)是指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银行购买外汇形成本币投放,所购买的外汇资产构成银行的外汇储备。


外汇占款

狭义的外汇指的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用于国际间债权债务结算的各种支付手段。它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可支付性(必须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可获得性(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和可换性(必须是可以*兑换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币资产)。

广义的外汇指的是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此的定义是:“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银行、货币管理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证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由于银行结售汇制由银行柜台结售汇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两层市场体系组成,两个市场上外汇供求都存在管制刚性。"外汇占款"也就相应具有两种含义:一是*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投放;二是统一考虑银行柜台市场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两个市场的整个银行体系(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资金投放。其中前一种外汇占款属于央行购汇行为,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后一种外汇占款属于整个银行体系(包括*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购汇行为,反映在"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

与两种含义的"外汇占款"相对应,在严格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下,*银行收购外汇资产形成*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而整个银行体系收购外汇资产形成全社会的外汇储备。全社会的外汇储备变化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下的"外汇"一项。我们日常所说的外汇储备是全社会的外汇储备。

两种含义的外汇占款对国内的人民币货币、资金各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银行购汇→形成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2、整个银行体系购汇→形成全社会外汇储备→形成社会资金投放。

2、类型

银行购买外汇形成本币投放,所购买的外汇资产构成银行的外汇储备。由于银行结售汇制由银行柜台结售汇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两层市场体系组成,两个市场上外汇供求都存在管制刚性。


外汇占款

因而外汇占款也就相应具有两种含义:

一是*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投放;

二是统一考虑银行柜台市场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两个市场的整个银行体系(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资金投放。

其中前一种外汇占款属于央行购汇行为,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后一种外汇占款属于整个银行体系(包括*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购汇行为,反映在"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与两种含义的外汇占款相对应,在严格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下,*银行收购外汇资产形成*银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而整个银行体系收购外汇资产形成全社会的外汇储备。全社会的外汇储备变化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下的"外汇"一项。我们日常所说的外汇储备是全社会的外汇储备。

两种含义的外汇占款对国内的人民币货币、资金各有不同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

1、*银行购汇→形成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

2、整个银行体系购汇→形成全社会外汇储备→形成社会资金投放。

3、增长原因

1994年汇率并轨后,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改变,由原来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我国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引起了社会有关层面的关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宏观调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IMF货币结构调整的基本公式,货币供应量M=PSBR—GP+LP+NF,其中,PSBR代表公共部门的借款需求即财政赤字的融通,GP为向非银行的公众借款,LP为商业银行对公众的贷款,NF为国外净资产。


外汇占款

也就是说,货币供给有两部分来源:

一是国内银行体系总信贷(PSBR—GP+LP);

二是国外净资产的改变(NF),国外净资产是导致基础货币变化的重要因素。

国外净资产由外汇、黄金占款和*银行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净资产构成。其中,外汇、黄金占款是*银行用基础货币收购的,收购外汇所产生的基础货币称为外汇占款。国内也有人认为外汇占款是指国外净资产改变而产生的货币供给,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该定义不十分准确。

中国外汇占款的不断增长主要缘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近年来我国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企业不断地将外汇出售给商业银行以换取人民币,商业银行又不得不将大量外汇出售给央行以换取人民币,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热钱的流入。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日益加深,近年来,国际热钱持续流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如股市、汇市),为保持汇率稳定,国家必须购买交易市场上溢出的外汇,在外汇管理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近年来*银行为收购热钱已付出上万亿元的人民币资金。

4、影响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1993年以前,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是*财政透支和商业银行的再贷款,1994年外汇*改革以后,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外汇市场供大于求,央行被动入市干预以维持汇率稳定,导致外汇储备激增,央行外汇占款增加,货币供给量也被动扩张。为使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保持在预定范围内,央行不得不发行央行票据和收回、压缩再贷款等信用放款。而再贴现余额在贴现率较高的情况下已萎缩接近于零。央行这种对冲操作的结果,一是导致了货币投放结构的变化,外汇占款的比重急剧上升。而再贷款等货币投放方式的比重不断下降。外汇占款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二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下降,货币政策调控机制的有效性自然也就降低。


外汇占款

2、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但这一投放方式的可持续性、可调节性较差,主要取决于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而外汇储备又取决于国际收支状况,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内生性变量,央行对其进行主动调节的余地不大。在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时,经济运行所需要的基础货币能够保证投放,而在外汇储备增长缓慢时,由于央行在基础货币投放方面已形成对外汇占款方式的依赖,货币政策往往不能及时相应增加其他方式的基础货币投放,这势必影响央行运用货币政策的艺术性和能力。例如,1994~1995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而同期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66.5%和63.5%,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导致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大大降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外汇储备仅增加了50.7亿美元,由此投放的货币量较前几年大大减少,成为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货币供给量增速减缓、物价疲软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显然,央行过分依赖外汇占款来投放基础货币,以使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性下降,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难度加大。

3.以外汇占款为主渠道投放基础货币,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如政策时滞。在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宏观环境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到扩张要经过从央行发现问题、制定政策(内部时滞)到商业银行一系列信贷活动(中间时滞),以及从银行体系到企业体系的存贷款转化过程(外部时滞),具有较长的时滞。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特别是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而外汇占款能够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将基础货币迅速转化为企业和居民存款,这相应导致了货币供应量扩张速度的加快和货币政策时滞的缩短。

4.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而再贷款和再贴现以回收资金为主,造成国内货币投放的结构性失衡,给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困难。主要表现为:在产业结构上,外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由于出口所创外汇经过结售汇后能得到人民币资金,转化为银行存款。资金相对充裕;而内向型企业、部门和行业,因央行回收再贷款和贴现率较高而得不到充裕的资金支持;在地区结构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沿海发达地区,资金供应相对充足:而开放程度较低的内地地区,资金供应相对短缺(尤其西部地区)。由于出口量和外资流入量在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分布不均衡,再加上不同部门和地区间的盈利情况也不同,很难保证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资金都流向合理的地区和需要扶持的行业,从而出现外贸企业资金相对宽松,国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资金相对紧缺的局面。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会促使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向外向型部门过度转移,造成内向型部门原材料和劳动力短缺,这种结构性变化会加大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调整的难度,影响其实施效果。

对经济影响


外汇占款

1、外汇占款增加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外汇储备的增加使中国人民银行必须购进美元,投放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外汇占款的增加,其结果是基础货币的投放.这使得外汇占款成为我国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之一,而*银行又无法直接控制外汇占款的规模.它投入流通后,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还将成倍地增加我国的货币供应量。

大规模的计划外货币投放,势必影响我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和稳定币值目标的实现。

表1 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关系

年份 外汇占款(a) 基础货(b) (a)/(b)% 外汇占款年增加(c) 基础货年增(d) (c)/(d)%
1995 6774.5 20759.8 32.6 \ \
1996 9578.7 26888.5 35.6 2804.2 6128.7 45.8
1997 13467.2 30632.8 44.0 3888.5 3744.3 103.9
1998 13728.3 31335.3 43.8 261.1 702.5 37.2
1999 14792 33620 44.0 1064.1 2284.7 46.6
2000 14291.1 36491.4 39.2 -501.3 2871.4 -17.5
2001 17856.4 39851.7 44.8 3565.3 3360.3 106.1
2002 23223.3 45138.2 51.4 5366.9 5286.5 101.5
2003 34846.9 52841.4 65.9 l1623.6 7703.2 150.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数据库。

由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关系.1995年,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的比例为32.6%,随后几年该比例虽然有所反复,但总体是上升趋势.2002年,该比例已超过50%。

2003年,更是达到65.9%.外汇占款增量占基础货币增量的波动幅度则很大,1996年该比例为45.8%,随后增至103.9%,接着又大幅下降.其中2000年该比例为负数,表明外汇占款负增长,国内信贷增长弥补了外汇占款负增长部分。其后3年的数据表明(都超过100%),基础货币增量完全由外汇占款增量贡献,并且外汇占款增量还弥补了国内信贷量的负增长部分。自1994年外汇*改革以来,我国*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外汇占款已经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特别是进人21世纪后.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将成倍增加,这给*银行的货币调控带来了巨大压力,也极易引起通货膨胀。

2.外汇占款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根据货币学派的理论,当经济未达到充分均衡时,货币供给的增加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在我国,经济的增长率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率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夏斌(2003)的研究报告也表明,在1997—2002年期间,银行贷款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从下表也可以看出,当金融机构贷款增加时,GDP增长也迅速;当金融机构贷款减少时,GDP增长则减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存在高度相关性,呈正相关R=0.917(见表2).

我国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运用在各项贷款、有价证券及投资、外汇占款等方面,如果金融机构的资金用在外汇占款和证券投资方面的资金比例上升了,那么用在贷款方而的资金比例就相应要下降,从而会影响银行贷款增长率.因此,大量外汇占款会降低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抑制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

表2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率与GDP增长率

年份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GDP增长率
1998 15.5% 7.8%
1999 12.5% 7.1%
2000 13.4% 8.0%
2001 l1.6% 7.5%
2002 15.1% 8.0%
2003 21.1% 9.1%
相关系数 R=0.91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外汇占款规模增大,会影响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目前,国家进行结构调整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由于外汇占款的挤压,我国财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低,而且**财政的比重也在降低。

信贷资金由于国家紧缩政策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对结构调整(尤其是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是乏力的.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总量矛盾缓解的情况下,结构矛盾日益突出,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与此同时,本应由财政支出的教育、医疗、卫生经费却严重不足。这已经影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减弱了经济发展的持续后劲,必须要下大力度加以改变。

3、外汇占款的增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外汇占款的增加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结售汇制度的存在,随着外汇占款的逐渐增加使得我国外向型企业较容易通过结汇获得充裕的人民币资金,从而这些企业的发展条件相对较为宽松,这对其生产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人员、劳动力更进一步向外向型企业转移.这是因为内向型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开工率低,对劳动力的需求日趋减少,大量技术人员下岗,而外向型企业由于资金相对比较充裕,仍有扩大生产的势态,这势必促进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向外向型企业流动。

其次是大量的原材料向外贸部门转移.外向型企业有较充裕的资金,可以在生产资料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为其及时低价的购买原材料与机器设备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较低的成木又加强了外向型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创造更高的利润.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得外向型企业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我国外向型部门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从事的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的发展,一方面,造成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致使我国外贸出口缺乏持续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冲击了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加工贸易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严密控制关键技术,把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能力大多留在*,而中方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

此外,还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将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我国生产,给我国的环境带来灾害性的后果.加工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格局,造成我国原有的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延滞了整个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国内配套程度的提高,从而延缓了加工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带动作用。

5、问题


外汇占款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因为,官方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其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反映就是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量,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增加了461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按2007年1:7.5的汇率比价,全年就有34642亿元的基础货币被投放。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能力,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因为,当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时,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必须使用金融工具,如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等手段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而近年来,面对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央行除了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之外,已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用,也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显示出对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无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外汇占款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国,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过多的外汇占款会导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迫使*实行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6、问题成因

外汇占款具体的关系链为:国际收支顺差一国外净资产增加一外汇储备增加一外汇占款增加一基础货币增加一货币供应量增加.应该指出的是,这个过程中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被动的.我国外汇占款逐渐增多,并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主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外汇占款

首先,外汇占款问题的产生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密切相关.1994年实行与市场接轨的单一汇率制,人民币汇率一次性下调近50%.人民币的贬值在经过短暂的J曲线效应后促进了出口的增加,当年出口增加31.9%.汇率下调,使得外汇更值钱,加上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巨大的潜在顺差需求的吸引,外资大量涌入,使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为外汇占款问题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其次,1994年汇率并轨,对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出于规避外汇风险、维持金融体系平稳运行的目的,我国货币当局实际上将人民币钉住了美元,实行了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1999年IMF也正式将人民币汇率列入钉住汇率类.为了维持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必须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外汇,同时强制结售汇制度使*银行只能在外汇市场上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得不购人多余的外汇,外汇占款问题随之产生。

再次,自2000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急速增长,外汇占款问题进一步扩大.其一是随着我国的良好经济增长势头,外商投资逐渐增多,2003、2004年的投资额分别为:535.05亿美元、610亿美元.其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大。

最后,从2003年开始,先是以Et本,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外集团对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使国外投机资金大量涌入,以期人民币升值获利.这些因素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截至200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7110亿美元.与此同时,外汇占款大幅增长,外汇占款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上一篇:专卖店

下一篇:注册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