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河
林村河的地理位置是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林村河是香港仅存的大型低地河流。因部份水流源自观音山,因而又名观音河。林村河是一条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区的河流,源自大帽山及观音山。
中文名称:林村河
著名景点:林村河
地理位置:中国香港
面:积:18.5平方公里
1、河流简介
林村河
林村河有5座外型带有中国建筑特式的行人天桥横跨河道,分别于1984年至1992年间落成,包括锦石桥、锦和桥、太和桥、广福桥和宝乡桥。
2、地理环境
源自大帽山及观音山上流为香港着瀑布的梧桐寨群瀑。水流由梧桐寨一直向低流至林村,所以命名为林村河;该河亦因部份水流源自观音山,因而曾名观音河。林村河流至坑下莆,穿过林锦公路下面,水流流经水务署大埔头滤水厂侧。过了滤水厂后,林村河进入了大埔梅树坑公园范围。
床在梅树坑公园收窄,直至流到大埔墟对出才再次变为广阔。原林村河终点是在大埔墟广福桥附近,河水就此流入大埔海。自从大埔新市镇的发展,由大埔墟到元洲仔的大埔海已大幅收窄,而市镇*的大埔海亦列为林村河一部份。去到广福邨附近,林村河和大埔河合流,河水在大埔元洲仔公园附近正式流进大埔海。
3、流域概况
林村位于大埔新市镇以西,林村谷的林村河两岸。林村原居民的祖先在七百年前(即宋朝)已经在林村一带定居。今天,林村幅员辽阔,当中包括了二十六个村庄,计有上白牛石、下白牛石、梧桐寨、寨凼、大阳輋、麻布尾、水窝、坪朗、大崦山、小崦山、大崦、龙丫排、田寮下、新塘、新村、社山、塘上村、钟屋村、新屋仔、放马莆、坑下莆、较寮下、围头、南华莆、莲澳李屋及莲澳郑屋二十六条村。
4、生物资源
香港蝾螈
蝾螈
属名:Paramesotriton
食性:以虾,蝌蚪或昆虫为食。
分布:香港及九龙半岛。
形态特征:全长可达150mm左右,雄性的尾部呈紫红色,并具有银白色条纹。
生活习性:栖息与海拔270-900公尺的山地流水区,性好水草或布有大型岩块的场所,以水栖生活为主。11月至隔年2月会在水草上产卵,卵数可达120颗。
美凤蝶
林村河
翅展105~145mm。雌雄异型及雌性多型。雄蝶体、翅黑色。前、后翅基部色深,有天鹅绒状光泽,翅脉纹两侧蓝黑色。翅反面前翅中室基部红色,脉纹两侧灰白色;后翅基部有4枚不同形状的红斑,在亚外缘区有2列由蓝色鳞片组成的环形斑列,但轮廓不清楚;臀角有环形或半环红斑纹,内侧即cu2、cu1室有弯月型红斑纹,无尾突。雌性无尾突型前翅基部黑色,中室基部红色,脉纹及前缘黑褐色或黑色,脉纹两侧灰褐色或灰黄色。后翅基半部黑色,端半部白色,以脉纹分割成长三角形斑,亚外缘区黑色,外缘波状,在臀角及其附近有长圆形黑斑。翅反面前翅与正面相似;后翅基部有4枚不同形状的红斑,其余与正面相似。雌性有尾突型前翅与无尾突型相似,后翅除中室端部有1枚白斑外,在翅中区各翅室都有1枚白斑,有时在前缘附近白斑消失;外缘波状,在波谷具红色或黄白色斑;臀角有长圆黑斑,周围是红色。翅反面前翅与正面相似。后翅除基部有4枚红斑外,其余与正面相似。
5、地形特征
油柑坑
位置:北大刀屻
方位:源起北大刀屻以西流入打石湖
“南、北大刀屻”区的水系,大致上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涧流量充沛,但林木非常茂盛,往往在涧道上来一个高陡的滑壁,使旅者迂回避道。这条“打石湖”以东的石涧,越近低地,丛林密植,中游处有多个不见阳光的峻企瀑流,上攀时宜小心满壁的碎石,上源为绿黝的青苔世界,境界十分原始。
刀屻南坑
林村河
方位:源起南大刀屻东部流入林村河
与“油柑坑”的景观约略相同,惟在入口处废田草丛结野,盛夏间蚊蜂飞舞,旅人宜小心蜂群袭击。涧道初段枝柯错途,十分难走。其后有一瀑银洒,是全涧最朗洁的地方,瀑后又是故态复萌的原始涧道。
林村上坑
位置:南大刀屻
方位:源起南大刀屻南部流入林村河
为全“大头羊”拥有最长开扬的涧道,由林村河农村稍上,仍为林荫的旅程。自三百呎起,涧坡外露,层流曲绕,有散石伏途,据石坐览,境界一开,尽可眺大帽梧桐一带胜景,接近源末,涧道非常纤幼,最后消失在一片莽野之间。
6、河流分段
源头
林村河
中游
林村河中游流经寨凼、马蒲尾村和平朗的农地。河床里的石粒比上游细少,而中游的水流速度比上游为低。这里的水质仍然很好,很少有机悬浮物和肥料废物排入河流,所以河水仍能养活了大量生物。在这里,较大的鱼类是较难找到的。部分中游地段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绿化地带。
下游
林锦公路交汇处附近,是下游水质最好的部份,可以在这里找到鲗鱼和剑鱼等等,甚至香港蝾螈(Paramesotritonhongkonggensis)。而近水务处站旁,河床较前深,这里有体型较大的鱼生活,还引来白鹭和一些中等身型的鸟类在捕鱼觅食。
林村河下游的下半部,经过帝欣苑、锦石新村、太和村、大埔墟、完善公园、大埔海滨公园和广福村,最后流向露吐港。.在梅树坑和水务处站附近一带由于比较少人住,水质继而也较好,鱼类也较多,特别是体积较小的鱼类。但由太和屋村附近开始,水质开始转差。因为太和村是大埔新市镇的一部份,人口密度很高,而林村河一带也有很多大型屋村和村屋,水质差,还有阵阵恶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垃圾浮在河面上。事实上,在这儿只有大型的鱼类能被找到,并只限于有高度抗污染能力的种类,而且很多都不是本地的物种。在林村河下游林锦公路交汇处附近所找到较细小的鱼类,人工化和沟渠化了的林村河下游河床
根据林村分区计划大纲核准图编号(S/NE-LT/3),该区约有七十六点六五公顷土地划作“乡村式展”;约八点六九公顷土地划为“康乐”地带;十二点五八公顷土地划为“*、机构或社区”用地;约五点五二公顷土地划作“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另外三幅共二十五点二四公顷的土地划为“自然保育区”,从而保留大庵山村和小庵山村高地上山谷的天然景色和乡郊风貌。其余土地包括活跃耕作及休耕的农地,草木茂盛的山麓和小圆丘,分别划为面积达二百一十七点一八公顷的“农业”地带及六十二点三七公顷的“绿化地带”。
7、水利设施
混凝土堤坝
林村河
河道治理工程
林村河中游的下半段,流经林锦公路。在这里,渠务署正进行着河道治理工程,包括加固河堤和河床铺设的工程。在工程的地盘可见到工程招牌、机器和建筑物料放在地上。在河的两岸,工人用了大量的沙包将河流改道,河水经过该处后变得混浊及有白色粉状沉淀物。整个的工程将历时多年,需分多个阶段完成。
林村河中游的河道治理工程。
环境保护
在大埔林村河广福至大埔中心到太和?的一段,河床堆积大量淤泥。大埔河与林村河相连接,两条河流的上游仍有很多村屋还未接驳到公共污水渠,使部分废水污染河流;且潮涨时,吐露港污染物也随水倒灌入河流。香港已接纳渠务署清理林村河淤泥的申请,但土木工程拓展署却仍未就清理大埔河一段的淤泥提交工程细节。渠务署表示,即使林村河和大埔河上游有村屋未接驳公共污水渠,但根据《水污染管制条例》,不可直接把污水排放河流。土木工程拓展署则至截稿前仍未有任何回复。
林村河
林村河发源于林村郊野公园内,途经林村谷及大埔墟等名胜地方,最后于元洲仔流入吐露港。林村河原是一条天然河道,两岸尽是肥沃的农田。在70年代,*决定在大埔区建立新市镇,遂在区内进行庞大工程改善林村河,扩阔下游河道及巩固河堤。现时林村河由河口至梅树坑一段已筑成人工河道,沿河设有行人道,单车径及休憩地方,是市民闲时散步的好去处。
由于林村河的设计是二十多年前的产物,加上多年使用的损耗,我们近年不时收到公众的投诉,指河床有不少地方时常积水。这情况不仅有碍观瞻,更会影响环境卫生,特别是蚊虫滋生的问题
林村河是大埔区的主要防洪河道,沿岸都有雨水渠接入。但这些雨水渠并不与林村河*的旱流渠连接。因此,雨水从接驳渠流入林村河后,便在广?的河床上扩散,造成大面积的薄层积水。
林村河两边的河堤都有很多疏水孔。在雨季时,这些小孔经常有水渗出,流入河床内。
林村河的三合土河床有很多接缝。经多年使用后,这些接缝内的防水物料已老化,失去效能,导致很多接缝都有渗水的情况出现。
解决方法
加设旱流渠连接河床*的主旱流渠与河边接入的雨水渠;
在河床内近河堤处加设渠边石壆,收集河堤的渗水并导引入旱流渠内;
更换接缝内已老化的防水物料。
8、旅游资源
梧桐寨瀑布
陈氏宗祠
社山村
社山村是个细小的村庄,坐落于社山麓之下。村的后面是“风水林”。古时村民相信风水林可以带给他们好运和保护他们,所以,那树林多年来都得到村民的保存。而且,在一九七五年已经被列入“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那树林保存了许本地原有而罕有的物种,当中包括了植物、昆虫和鸟类。这里有多过二百种植物,并且能在里面找到本港所有花卉物种的十分之一。此外,风水林也是一个良好的候鸟栖息地。
陈氏宗祠
在社山村里大约有三十间村屋,最特别的建筑物是陈氏宗祠,它是座典型的传统客家“四合院”房屋,天井庭院陈氏宗祠位于房屋之中心,为附近的房间提供了自然的通风和非直接日光照明。一些古老的和传统的家具仍能在里面找到。一些古时村民用过的工具如石磨亦能在附近区域发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