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伊斯玛仪派

科普小知识2021-12-29 10:51:11
...

伊斯玛仪派(Isma‘iliyya),*什叶派主要支派之一。亦称七伊玛目派。在中世纪*史上,伊斯玛仪派在思想、政治、军事上均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现在,伊斯玛仪派的信徒约计700多万,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阿富汗斯坦、叙利亚、巴基斯坦、印度、黎巴嫩、巴勒斯坦等地。

1、起源

该派产生于8世纪中叶,9世纪末形成独立的教义学说和组织形式。据阿拉伯文献载,8世纪中叶,什叶派第六代伊玛目贾法尔·萨迪格(约699~765)最初指定其长子伊斯玛仪(?~760)为继任伊玛目,后因伊斯玛仪有酗酒恶习被废除其继位权,改立次子穆萨·卡兹姆(约745~799)为伊玛目继承人。

什叶派的多数人承认这个变更,少数人则主张,即使伊斯玛仪酗酒,也无损于他继承伊玛目职位的权利,因为伊玛目是安拉任命的,遂引起什叶派内部分歧。

760年,伊斯玛仪逝世后,其父曾邀集麦地那各方面的著名人物,在*公证伊斯玛仪确已亡故,然后下葬。但少数伊斯玛仪追随者拒不承认穆萨·卡兹姆是合法的第七代伊玛目,认为伊斯玛仪并没有死,他将作为“隐遁伊玛目”(即马赫迪)重临世上,一部分人接受他去世的事实,认为伊玛目位已通过伊斯玛仪传给他的儿子*·本·伊斯玛仪。

765年,贾法尔·萨迪格去世后,什叶派分裂,伊斯玛仪(或其于*·本·伊斯玛仪)的追随者形成了伊斯玛仪派。该派只承认可见的伊玛目世系从阿里至伊斯玛仪只有7位,故又称七伊玛目派。

2、成员

伊斯玛仪派的核心成员多为波斯和伊拉克籍的什叶派学者和传教师,政治上反对阿拔斯王朝的统治和逊尼派的教义主张。由于阿拔斯王朝对什叶派的镇压和迫害,该派初以伊拉克的库法为基地,分散各地进行秘密布道活动。9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地方封建主称雄割据,各地人民起义此起彼伏。伊斯玛仪派的布道活动便趁机发展,由达伊(即传道师)组成秘密布道组织,逐渐走向公开活动。

波斯籍的总传教师阿卜杜拉·本·麦蒙(?~874)是伊斯玛仪派神秘思想体系和秘密组织的奠基人。他最初在艾赫瓦兹和耶路撒冷等地活动,后在巴士拉设立该派的传教总部,后又迁至叙利亚北部的赛莱米叶,领导各地的传教活动。伊本·麦蒙宜称,*·本·伊斯玛仪作为伊玛目已经“隐遁”,不久他将临世治理人间。在伊玛目暂时隐遁期间,由属于“霍加”(即宣传领袖)品级的成员代理伊玛目领导宜教活动。

他和他的继任者从总部向各地秘密派遣传教师,传播该派的教义,组织和动员什叶派加入该派组织,以期夺取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政权。从877年起,该派的传教师哈姆丹,卡尔马特在库法、哈拉夫在赖伊地区、阿布丹在法尔斯先后布道并建立秘密宜道组织。881年,总部派传教师阿里·本·法德尔和伊本·哈萨布在也门马斯瓦山建立据点,得到当地部落支持。

883年,伊本·哈萨布从也门派其侄子海萨姆到印度信德布道。随着传教师在波斯各地的广泛活动,使呼罗珊地区、内沙布尔和马尔·鲁德成了该派新的传教中心。10世纪初,呼罗珊地区该派的传教师纳萨菲的弟子又将该派教义传到锡吉斯坦。10世纪中叶,呼罗珊的传教师使基尔曼的库夫斯部落归信该派。伊斯玛仪派在各地力量的不断壮大,为它以后建立政权打下了基础。

9世纪末,该派的传教师哈姆丹·卡尔马特在库法创建卡尔马特支派。899年,卡尔马特派的传教师艾布·赛义德·詹奈比,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建立卡尔马特国(899~1077),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叙利亚、伊拉克、波斯有广泛的影响。893年,也门伊斯玛仪派传教师艾布·阿卜杜拉·侯赛因到北非传教,取得成功。909年,该派叙利亚赛莱米叶总部的新领袖欧拜杜拉·马赫迪以阿里和法蒂玛之后裔的名义到达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909~1171)。969年法蒂玛朝军队占领埃及,哈里发在开罗设伊斯玛仪派官方传道总会作为中心,自诩为当然的领袖,各地传道会接受其领导。

从第六代哈里发哈基姆(996~1026在位)执政后起,伊斯玛仪派逐渐分裂,有些地区的传道组织另立中心,先后分化出许多新的分支派别。其主要分支有:叙利亚、黎巴嫩的德鲁兹派;埃及的穆斯塔里派;波斯、叙利亚的尼扎尔派;也门、印度和中亚的波豪拉派及霍加派;土耳其、叙利亚的努赛尔派;伊拉克、巴林、阿曼的卡尔马特派等。13世纪以后,有些支派逐渐消失。19世纪下半叶,尼扎尔派分支霍加派首领阿迦汗由伊朗迁到印度,在孟买建立宣道中心,并派出传教师到各地传教,后在北非建立了传道组织。现世界各地的伊斯玛仪派大多承认阿迦汗为精神领袖。中国*塔吉克族的*,属伊斯玛仪派系,有阿迦汗的信徒。

3、派别

10~11世纪初,伊斯玛仪派的传教师纳萨菲、哈米德丁·基尔曼尼,吸收了新柏拉图主义流溢说、穆尔太齐赖派的唯理主义和毕达哥拉斯派的数论,使该派的教义更加哲理化和神秘化。教法学家努尔曼著的《*基础》,完善了该派的教法学理论。该派的宗教哲学思想主要是:数字“7”神圣说、宇宙流出说、《*》隐义说、隐遁伊玛目即将复临说。

数字“7”神圣说

该派为了论证其信仰的7位可见伊玛目和隐遁伊玛目即将复临的信条,给数字“7”赋予神圣的性质,把宇宙的生成和历史的进程均以“7”进行分期,从而推演出该派的圣职历史传系。该派认为,宇宙是从安拉流出的,宇宙的生成经历了7个步骤:安拉+宇宙精神+宇宙灵魂+原始物质+空间+时间+大地和人的世界。与宇宙起源论相适应,认为历史发展的周期也经历7个时代,历史周期发展到第7个时代结束时,人类历史遂告结束。每个时代开始都有一位由安拉所授命的纳提克(Natiq,即发言人)出现,作为新时代开始的标志。这7位纳提格是:阿丹(亚当)、努哈(诺亚)、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穆萨(摩西)、伊萨(耶稣)、*、*·本·伊斯玛仪。纳提格是世界理性的体现。每个时代的纳提格之后有7位萨米特(Samit,即沉默者),萨米特是纳提格的特别助手,由他们把安拉启示给纳提格的经典的隐义秘传给信众。各时代的萨米特有伊斯玛仪、哈伦(亚伦)、彼得、阿里、阿卜杜拉·本·麦蒙等,每个时代的第7位伊玛目(萨米特)品位逐步提高,成为下一时代的纳提格,他们废除前一代先知所立的律法而代之以新的律法。纳提格去世后其灵魂仍然存在,它要转到新的纳提格身上。第六周期的纳提格*和萨米特阿里已去世,他们的灵魂继续存在,到第七个循环周期时,这些灵魂分别转到*·本·伊斯玛仪和阿卜杜拉·本·麦蒙的身上。*·本·伊斯玛仪是第七位萨米特,并将重现而成为第七位纳提格,开创第七个历史时代,而且将废除原有的律法,带来新的启示经文和对隐义真理的全面揭示,他将结束物质世界,对人类进行最后审判。在他未复临之前,由12位霍加(即宣传领袖)将代表他主持教务。

宇宙流出说

这个学说于10世纪时由该派传教师纳萨菲所提出。认为安拉是唯一的最高的实在,安拉既不具有一定形象,也不具有任何属性和名称,它是超乎人的理解力的,超越一切存在和非存在物的。安拉按自己的意旨(或神智)创造了宇宙理性,它是第一原始实在,是安拉的神智的表现形式,从宇宙理性中流出宇宙灵魂,由宇宙魂中产生7个拥有众星的天体,各天体各有星宿并各自运转,通过天体运转,其干、湿、冷、热等因素(或性质)混合一起而形成土、水、空气、以太四元素,这些合成物结合在一起,就产生有生长灵魂的植物,从植物中产生有感觉灵魂的动物,从动物中又产生有理性灵魂的人。这个宇宙体系强调了物质是从精神派生出来的,小宇宙的人和大宇宙的物质世界类同,精神、星辰和物质世界统一于安拉的创造。11世纪初,传教师哈米德丁·基尔曼尼(?~1021)提出了略有不同的宇宙论体系,他把宇宙形成分成10个理性阶段,强调了精神的重大作用。

《*》隐义说

该派为了论证其教义是以安拉启示的神圣真理为依据,以确立本派的宗教权威,提出了《*》隐义说。该派认为,安拉启示的《*》具有表义(Zahir,即扎希尔)和隐义(Batin,即巴廷)、外延和内涵的区别。表义包括对经文的明义公认的解释以及根据经文所确定的教法;这种解释和教法,随先知和时代的不同会发生一定的变化。隐义是隐藏在经文和教法中的内在的奥义,隐义是经文的真正内涵,才是*的真理。隐义是任何时代也不会变更的,它只有通过受秘传者的阐释或用譬喻、暗示、象征等方法加以解释,才能揭示出其奥义,达到领悟内在真理的境界。而阐释这种隐义,唯有赖于获得对经文字母和数字隐秘含义的神秘方法的秘传。由于经文中关于宗教真理的内在含义被表面的形式所掩蔽,没有受过秘传的人,不能揭示它的帷幕,无法探究宗教的奥秘。该派的传教师和经注学家,为了给此说寻找根据,他们对《*》的章节编排、章首的缩写字母、各章节经文的内容,均作了附会其教义主张的解释,并论证了其教义的来源是《*》的隐义。

隐遁伊玛目即将复临说

该派发展了什叶派的伊玛目学说,认为该派所信奉的第七代伊玛目伊斯玛仪或其子*·本·伊斯玛仪是暂时隐遁的伊玛目,他们具有安拉赋予的神智和隐秘知识,他们即将奉安拉之命,以马赫迪(即救世主)的身份复临世间,惩治邪恶,揭示新的真理,主持正义,开创新时代。在隐遁伊玛目未复临前,由“霍加”代行领导教务。后该派的分支派别首领,多神化自己,确立其宗教权威。法蒂玛王朝的创建者欧拜杜拉自称是马赫迪,是隐遁伊玛目的代表;第六代哈里发哈基姆进一步神化自己,自诩是世界灵魂的体现,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是现世的伊玛目(即活主)。尼扎尔派第四代谢赫哈桑·本·*,自称是从安拉那里得到无限权力的伊玛目,他是真理的代表,甚至宜称世界末日已经到来,他奉安拉之命行使末日审判权。

上一篇:塔希尔王朝

下一篇:萨法尔王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