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南皮县

科普小知识 2021-08-26 11:24:35
...

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南部,南运河畔,东南与山东省相邻。总面积794平方千米。南皮县区位优势明显,北距北京250公里、天津l60公里,南距济南200公里,东距天津港180公里、黄骅港80公里,西距石家庄220公里。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公路、铁路、水运、空运发达,来则通,去则畅,是一片投资开发的热土。

中文名:南皮县

地理位置:河北省东南部

隶属政区:河北省沧州市

行政区类别:县

下辖地区:6个镇、3个乡

面积:800平方公里

人口:36万

气候: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大浪淀、古皮城、五垒城、金刚亭、明槐

电话区号:0317

邮政编码:061500

车牌代码:冀J

1、概述


南皮县政区图

南皮县位于沧州市中南部,地处北纬37°50′~38°11′、东经116°32′~117°02′。西邻泊头市,北接沧县,东连孟村回族自治县和盐山县,东南隔漳卫新河为山东省宁津县,南及西南与东光县相交。全县总面积800平方公里,辖6镇3乡、31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1万亩,总人口36万人。南皮是一座古老的县城,其名起于春秋,齐桓公北伐山戎,建筑南皮城。秦始皇26年,即公元前221年,设立南皮县,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地质地貌

南皮属古生代形成的华北地台,处于黄骅拗陷区。地表形态平缓,西南高,东北低,坡降为1/800~1/2000。海拔最高12米,最低7米。境内及沿境河流、洼淀主要有南运河、大浪淀、宣惠河、漳卫新河。

南皮土壤属潮土、盐土两类,分褐化潮土、普通潮土、盐化潮土、草甸盐土4个亚类。普通潮土占总面积的76%。重度盐化潮土近6700公顷。地表水径流量年平均4750万立方米左右。过境客水年平均拦蓄量1150万立方米左右。浅层淡水年平均可开采量5480万立方米左右。年平均可开采利用的浅层微咸水量l70万立方米左右。年平均可开采深层淡水量l2014万立方米左右。水资源量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5%。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和地热。

气候与水文状况

南皮县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控制,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以晴为主。极端低温一27.6℃(1979年1月30日),极端高温41.4℃(1968年7月30日),年平均气温l2.3℃。年日照总时数2938.6小时,年总辐射量133.6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80天左右,最早霜期l0月9日(1969年)。最低年降水量264.9毫米(1965年),最高年降水量1199.1毫米(1964年),年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均风速3.6米/秒,最大风速21.3米/秒。

交通

南皮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强力辐射带内,区位优势明显,北距北京250公里、天津160公里,南距济南200公里,东距黄骅港80公里,西距石家庄160公里。南皮的交通四通八达,县内国道、省道密集,纵横交错,104国道、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沪高速公路、邯黄铁路穿境而过,省级公路武(武强)千(千童镇)路、正(正定)港(黄骅港)路横贯东西,形成了出入便捷的交通路网。

2、行政区划

全县总面积800平方公里,辖6镇3乡、312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1万亩,总人口36万人。

南皮镇

南皮镇辖45个村,总面积67.69平方公里,耕地4.47万亩,农业人口28853人,1239名党员,其中农民党员1059人。该镇西依京福高速公路,临近京沪铁路,南吴路、武港路纵横交错于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寨子镇

寨子镇位于南皮县城的东南部,距县城29.8公里,1995年12月撤乡并镇时与董村乡合并,镇*设于寨子镇。寨子镇处于冀鲁两省交界、五县毗邻之地,东与盐山县相近,南靠漳卫新河,与山东省乐陵市、宁津县隔河相望,西与东光县交界,北靠宣惠河,与王寺镇、潞灌乡为邻。行政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88306亩,居民53941人(其中农业人口52412人,非农业人口1529人),皆为汉族。

冯家口镇

冯家口镇隶属河北省南皮县,北依京津,南望齐鲁,东临沧州港,西靠大运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北方著名的电子五金之乡和金丝小枣之乡。所辖50个行政村,总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铁路、104国道及南冯路纵贯南北,大浪淀引水渠横贯东西,辖区内柏油路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

乌马营镇

乌马营镇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北依京津,南望齐鲁,东临渤海,西靠运河,是中国北方电子五金之乡、苜蓿种植基地。全镇辖33个行政村,总面积99.3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交通便利,省道正港公路和沧宁公路纵横穿过镇区,距京沪高速公路南皮口10公里,镇内柏油路四通八达。土地资源丰富,邮电、通讯、电力、金融、卫生、教育等机构设施完备,劳动力充足且用工成本较低。

王寺镇

王寺镇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北距沧州市35公里、天津160公里、北京250公里;东距黄骅港60公里,西距南皮县城20公里、石家庄180公里;南距济南200公里。王寺镇约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4年左右),是沧南有名的历史古镇、名镇、重镇。它北依京津南望齐鲁,东连黄骅港,西临京沪高速公路和津浦铁路及104国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发达,公益设施齐全。所辖24个行政村,总耕地82000亩,镇内有38000人,总面积89平方公里。

鲍官屯镇

鲍官屯镇辖13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9万亩,人口3.3万人,总面积91平方公里,水、电资源充裕,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乡镇企业发达的乡镇。

大浪淀乡

大浪淀乡位于南皮县东北部,距县城20公里。北距沧州市30公里,西距l04国道l0公里,距京沪高速南皮出入口20公里。大浪淀乡辖28个行政村。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5.2万亩。

刘八里乡

刘八里乡隶属河北省南皮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北依京津,南望齐鲁,东临黄骅港,西靠运河,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北方五金机电之乡。刘八里乡总面积43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人口24000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具有宽松的投资环境,无论合资、合作或独资,均享受优惠政策。

潞灌乡

潞灌乡地处南皮县东南部,北倚京津,南望齐鲁,东临黄骅大港,辖40个行政村,总面积99.8平方公里,人口5万,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全乡柏油路四通八达,西通省道沧宁路,北接302国道,李寨路纵贯南北,千武路、辛霞路横穿东西,是现代文豪王蒙和津南农民武装革命第一人张隐韬的故乡。

3、历史沿革

南皮之名起于春秋。据《太平寰字记》记载,北方少数民族山戌攻打燕国,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救燕北伐山戎至此,筑城制皮革,称为皮城(在今县城东北5公里处),由于在它北面的章武有一座“北皮亭”,所以称此城为“南皮”。它是沧州境内载入史籍最早的城邑。

南皮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了人类活动。唐虞夏商时期,天下分为十二州,南皮属兖州地。商朝时,姜太公曾隐居此地垂钓。西周时,“文以附众,武以威敌”的内史大臣尹吉甫就是南皮人,且死后葬于南皮。可见当时南皮与商、周王朝的关系。东周初。南皮境属于齐国。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齐侯割地给燕国,南皮为燕齐交界之地。春秋时期,山戎攻燕,齐乘援燕之机,又将南皮收回。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南皮县,属巨鹿郡,为全国首批设县之一。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三国时,南皮属魏国。晋代南皮先属冀州勃海国治辖,西晋咸宁三年(227年)改勃海国为郡。太康十年(289年)勃海郡并入清河国。太安元年(302年)又设勃海郡.郡府在南皮。二I匕魏登国元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太安四年(458年],郡址由南皮迁到东光。东魏时.南皮县城迁于现址。隋唐时约三百多年内.南皮曾几次反复02归冀州、景州管辖。

五代时期,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皮县隶属沧州。北宋时期,南皮县属河北东路沧州。熙宁六年(1073年),临津(今山东宁津)县并入,县域扩大。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临津镇由南皮县划出。元朝时,南皮县归属中书省河问府沧州管辖。明朝时南皮属京师河问府沧州,下设九里。每髓辖十甲。清初,南皮设肓四路,二十个地方。管辖范围:达368个村庄,面积有所扩大。宣统二年(1908年),县以下设乡,南皮辖6个乡。

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州府制,南皮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称津海道。民国17年(1928年).陵道府制,南皮县隶属河北省民国25年(1936年)替,划归河北省第七督察区。l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南皮,建立伪政权。中国*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收复失地。l938年5月,建立南皮县抗日**,仍沿旧制,辖6仑区。县*初建时,褥*冀鲁边区党组织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行营领导。7月,改属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领导。9月,改属冀南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1940年6月,建立鬲津县,原赢皮县二、三、四区划归鬲津县。7月,南皮县北半部一、五、六区与沧县捷地碱河以南,于桥至狼口公路以西区域合并,另建南皮县,属冀南第六专署,l941年3月改弱冀鲁边区一•二争署。1943年1月,撤销鬲津县,扩建南皮县。l9—14年4月,南皮县与东光(含吴桥)县合并,建立东南县。9月,东光南部与吴桥地区划出,南妻与东光北部地区重新组建东南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区。1945年1.2月.东南县撤销恢复南皮县,属山东省渤海一专署。l949年8月山东省渤海一专署改称沧南专区。

l950年5月,撤销沧南专区,南皮县划归德州专区。l952年10月.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1958年6月,撤销沧县专区,改瞩天津专区,12月,撤销天津专区,改归天津市辖,南皮县域分别划归交河县和宁津县(宣惠河以南地区划归宁津县)。

1961年6月,设沧州专区,同时恢复南皮县建制,县人民*驻泊镇。l962年5月,泊镇划归交河县,再次调整南皮县区划,县*迁回南皮城。l970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继辖南皮县。

l984年2月,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县改建为5镇13乡,即南皮镇、王寺镇、鲍官屯镇、寨子镇、店子镇、双庙乡、刘八里乡、汤庄乡、莲花池乡、段六拨乡、小集乡、刘夫青乡、常庄乡、叶三拨乡、乌马营乡、风翔乡、董村乡、潞灌乡,辖312个行政村。

1993年地市合并,南皮县属沧州市直辖。1995年,南皮县在原辖5镇13乡的基础上,并乡扩镇,全县改建为6镇3乡,即南皮镇、王寺镇、鲍官屯镇、寨子镇、店子镇、刘八里乡、乌马营乡、潞灌乡,大浪淀乡。

4、教育概况 

2006年,南皮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4所,其中公办学校140所,民办学校4所。公办学校中:小学119所,初级中学17所,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特教学校各1所。全县共有专任教师3514人,其中幼儿专任教师401人,小学专任教师1672人,初中专任教师989人,高中专任教师285人,职教中心专任教师162人,特教专任教师5人。在校生54666人,其中幼儿在园7824人,小学在校生23270人,初中在校生16464人,普通高中在校生4572人,职教中心在校生2526人,特教学校在校生10人。

2006年,南皮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先后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依法治校达标县、河北省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被*沧州市委、市*评为文明单位、2001-2005年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沧州市教育局评为沧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沧州市学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沧州市学校科技教育先进集体、信息工作先进集体、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5、经济发展

2003年以来,南皮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进“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三大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南皮的大发展、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亮化

一、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四年间,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成果。直接利用外资自2003年开始实现零的突破,2006年达到407万美元,四年累计利用外资677万美元;四年间,累计利用省外资金7.5亿元,2006年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28%。中美富鸿玻璃、中燃(香港)天然气等外资项目相继开工和建成投产,投资1.3亿元的一腾、投资5000万元的华电新腾和投资3000万元的海能海特等一批引进的规模项目相继落户南皮县,成为南皮县项目建设的新亮点。五金机电、纺织制衣和玻璃制品三大主导产业整合升级步伐加快,集群化发展趋势和特色优势逐步显现。惠邦、南风、瑞青、华远、益民、立德、亚明、富鸿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开发出汽车暖风机、400型重型打包机、“科能”牌太阳能等一批终端产品。中小企业茁壮成长,产业发展后劲十足。2006年全县三大产业实现产值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19.2%和9.6%,五金机电产业成为全省六大“省区域特色产业”之一。三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拉动了外贸出口的持续增长,2006年全县直接出口创汇完成900万美元,是2002年的10倍,年均增长102%。南皮县经济发展进入以三大产业为支柱,布局合理、集群发展的新阶段。

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绿色南皮

四年间,南皮们取消了农业税,积极落实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极大激发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在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的情况下,农业年年喜获丰收。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形成。四年全县共引进各类农业扶持资金近1亿元,建设农业项目100多个,建成大浪淀蔬菜批发市场、刁家五香鸡、佳加旺玉米淀粉等一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棉花、蔬菜、畜牧为主导产业的、特色明显的发展格局:棉花产业以华远公司为龙头,成为集种植、初加工、纺纱、织布、制衣为一体的全县链条最长的产业;蔬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棚室面积3万亩,通过省无公害环评认证面积4万亩,2006年总产达2.17亿公斤;畜牧产业,养殖总量不断增加,规模化、专业化程度逐年提高,防疫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相继取得了防控禽流感、口蹄疫等工作的重大胜利。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投入农业开发资金608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56万亩。四年累计改建维修桥闸涵42座,新打维修深浅机井1318眼,铺设地下防渗管道22.5万米,清淤扩挖干沟10.2公里,引蓄客水2.19亿立方米。用材林产业成为南皮县农业发展的新亮点。四年完成植树造林12万亩,新增和完善农田林网6万亩,四旁植树80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9.8%,发展林下养鸡、养兔、种菇等后续产业面积1万亩。


正大广场

三、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现新提升。城镇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编制完成《2003-2020年南皮县城总体规划》,县城规划面积由22平方公里扩大到26平方公里。四年间,共投入城镇基础建设资金8亿多元,建成总面积32万平方米的安顺、迎宾家园、育才、文教等一批住宅小区,完成投资6000万元的东兴市场建设,修建改造县城道路43.6公里,新修排水工程1.2万米,新铺改造城区供水管网2.7万米,完成县城主要街道亮化2.56万延米、绿化面积3.33万平方米。2006年,完成东兴大街和投资1.5亿元的模具城建设,天然气入城项目完成配储站及部分管网建设;同时,各乡镇也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城镇载体功能进一步加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启动了312个行政村的村级建设规划编制。交通更加便利。四年累计投资4.02亿元,完成新改建沧宁路、辛霞路、李寨路、董大路等公路112条、361.5公里,200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车。2006年,共引进资金4120万元,完成李寨路北段改建、董大路新建和寨子支线工程,投资3200万元的寨子大桥建成通车。电力供应更加充足。投资1904万元对城区电网进行改造,完成城西35KV变电站建设。在抓好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在工业区实行了“一口对外、封闭运行、全程代理”管理机制,在县级领导*中实行了“四个一”分包制度,在所有涉企职能部门中推行了“全程服务代理制”,在所有中小企业实行了“宁静日”制度;建立了玻璃器皿行业协会和五金机电行业协会;加大了村级服务环境治理力度,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提供了一流的服务环境。

四、就业服务和社保管理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四年间,南皮县共安置下岗失业职工3500人,新增城镇就业4800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全省典型,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0%以上,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稳步扩展。城镇低保在动态管理下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2006年全面铺开,确定低保人员4243人,发放低保金101.8万元。另外,筹集发放救灾款320万元。民政工作连续四年受到省*表彰。四年间,结合*新农村建设,共新建沼气池1.3万个,翻修了13个村的道路,完成38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提高。


文化墙

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构建得到整体推进。

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投入资金7000余万元,新、改、扩建学校45所,撤并中小学64所;投资800万元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综合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顺利通过“普九”二轮复查、“普三”达标验收和省*教育督导评估;救助贫困生1.35万人次、715万元。挖掘整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张之洞研究会宣告成立,县文化馆创作的电影《彩霞》在南皮开拍,南皮落子被正式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85万元的老*活动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至2006年末,农村有线电视主干线已贯通全县,入网农户达1万户。投资189万元建设了县疾控中心,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启动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投资120万元的育康医院已交付使用,连续四年被评为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2006年获得省级先进县称号。土地资源保护、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取得较大进展。结合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修编,积极探索土地置换、开发利用砖瓦窑废弃地、盐碱地等新方式和新途径,并利用粮食、供销系统改制的有利机遇,盘活低效土地,共完成供应项目建设用地1500亩,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有效地缓解了项目用地的紧张状况。城乡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全县烟尘黑度达标率继续保持在98.4%,主要污染源污染处理设施运行率达到90%以上。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组建了安全监察工作机构,五项主要安全生产监控指标连续四年控制为零,2006年安全生产工作获得省级先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实施了以“周转畜”、“周转棚”和劳务输出为重点的“三大扶贫开发工程”,培训农村贫困群众2万多人次,年输出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2005年投资309万元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国防工作,投资380万元的民兵训练基地和武装部新址相继建成。档案、气象、通讯、保险等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六、各项改革全面推进,*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项改革取得突破。2004年6月顺利完成南皮县规模最大、人员最多的棉纺厂改制工作,工业企业改制全部完成,一批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启动了粮食、供销系统改革,并取得重大进展。“收支两条线”、财政集中支付、*集中采购等一系列财税*改革顺利完成。以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县财政收入连年增长。2005年财政收入是2002年的1.6倍(按可比口径)。同时,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补助和转移支付等资金,财政保障能力增强。基层*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开展了“*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顺利通过“四五”普法验收,开展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完成了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成立和加强了社区居委会建设,强化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坚持并完善了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发挥政协的政治协商、*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对行政权力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确认,并以“视频点播”向社会公开,接受各界监督,提高了*决策科学化、*化水平。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手机廉政短信台”,对全县党员*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6、特色产业


五金机电产业

五金机电产业

南皮县五金机电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现已发展为初具规模并在国内外市场有相当影响的产业群落,其配件产品种类繁多,辐射面广,广泛应用在宇宙飞船、卫星、火箭、汽车、家用电器及国家大型机械设备上,是中国北方五金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县五金电子企业2700余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固定资产总额20亿元,年产值37亿元,占县乡工业的80%,已成为全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面对新一轮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五金电子企业加快由零件生产向部件、整机生产转变,由单纯的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步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五金电子产品已达35,000多种.主要分为六大类:一是机械制造产品;二是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三是仪器仪表零部件;四是通讯通信设备零部件;五是计算机、家用电器零部件;六是民用建筑五金件,产品规模和质量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棉花种植业

棉花种植加工产业

南皮是冀东南棉花主要产区之一。经过多年的扶持和发展,棉花品质和种植效益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棉花面积25万亩,年产优质籽棉6万吨。以棉花种植为依托,棉花加工、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县拥有各类籽棉加工企业180余家,已成为北方棉花集散中心。华远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是全县最大的龙头加工企业,也是集轧花、纺纱、针织和服装加工为一体,贸工农一体化的中型纺织企业,年消化皮棉16000吨,纺纱规模10万锭。为提高棉花产业的总体规模和效益,县委、县*依托华远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正在实施纺织工业城项目,总投资1.7亿元,建设集纺纱、织布、染整、制衣于一体的纺织品加工基地,把棉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玻璃制品产业


玻璃制品

南皮县玻璃制品产业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全县玻璃制品企业23家,电熔炉、池炉、窑炉50余座。南皮玻璃器皿主要为手工制作,产品有冰花、座点、汽泡、蒙沙、酸洗等系列上千品种,全部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严格的质量要求,造就了南皮玻璃制品一流的品质和品牌。


生态农业

绿色生态农业

南皮县一直致力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积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绿色农业,使绿色生态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已建立了无公害果、蔬、粮等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8个,总面积40万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养殖生猪25万头,鸡鸭400万羽。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对农产品生态化、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农业生产绿色化、无公害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县*因势利导,制订实施了《绿色农产品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绿色生态型农业的扶持,促进了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布局结构合理的果蔬粮奶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了l8家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

7、南皮特产


南皮苜蓿

南皮苜蓿

南皮特产苜蓿种植面积12万亩,有“全国苜蓿第一县”之称。河北省南皮县是国家农业部苜蓿产业化示范项目实验基地,是华北地区著名的优质苜蓿生产基地。现有苜蓿面积5万亩,主要苜蓿品种为FD4、熬汉、晋南、中牧一号等,预计到2005年全县苜蓿种植面积可达10万亩以上。县畜牧局草业中心每年可向社会提供沧州紫花苜蓿种子20万公斤,苜蓿产品(包括苜蓿粉、捆、段、块、颗粒)3.2万吨。产品因营养丰富、蛋白会计师高、适口性好,俏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饲料厂、奶牛场赛马场、兔场、鱼厂及动物园。在今年召开的北方农产品交易会上,县畜牧局草业中心生产的二次压缩苜蓿草被评为河北省名优农产品。

南皮冬枣


南皮冬枣

南皮冬枣产业发展迅速。冬枣皮薄质嫩、脆甜适口、鲜香多汁,果肉丰盈而饱满,与牙齿相碰即碎,不待细嚼便在口中融化,那是对牙齿坚利的轻蔑,对味蕾的打击,食后满口甜香,回味悠长,让人想食又不忍多食,怕暴殄了天物。冬枣又称冻枣、苹果枣、灵枣。冻枣与冬枣的语义相同,指成熟时令;苹果枣是指冬枣的外形,酷似小小的苹果:而灵枣大抵与民间传说有关,说的是冬枣树祖显灵退敌的故事,倒非这枣真的有灵魂。

据权威部门检测分析,沾化冬枣含有多种矿物元素,及A、B、C、E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80多倍,梨的100多倍,被誉为“活维生素丸”。沾化冬枣并含有1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至于枣的药用价值,中医学中早有记载,而沾化冬枣含有抗癌物质环磷酸腺苷,具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作用,及其他保健功能。

8、特色美食

馒头、卷子用白面发酵蒸熟,松软可口。

面条用死面制成,夏食凉面条,冬食热面条,俗称“热汤”。

包子用发面中充菜(内馅)包成蒸熟,是过中秋节的应节食品。

烙饼分发面、死面两种。

水饺简称“饺子”,死面为皮儿,中充肉(菜)馅,捏成半月形,煮熟供用。是春节、上元节主要节日食品。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被视为食品中的珍品。

饼子用玉米、小米,或加黄豆磨面,加水和面,制圆形或椭圆形状,贴在锅帮上蒸熟食用。

窝头原料同饼子。形如塔,底有洞,又名“黄金塔”,是重要主食。南皮小米面窝头,乃地方名吃,蜚声省内外。

糊饼用玉米面、高粱面,加菜末和少许水,置干锅内用手拍打成薄饼,烙熟食用。

枣糠谷子面加枣泥和水拌匀,置锅内蒸熟食用。

撵撵转儿旧时在麦秋前,青黄不接,农民为充饥,不得不将尚未成熟的麦穗取下脱粒,磨成糊状,以漏勺漏人锅中,煮熟食用。吃撵撵转儿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浪费。

咸饭一般用白菜切碎与小米熬成稠粥食用。

饸饱饹用小米或高粱面掺以榆面或车前子面,制薄饼切条或用床轧条煮熟佐以菜卤食之。

菜团子用玉米或高粱面做皮,包以菜馅,蒸熟食用,其状大于馒头。

菜饼子用玉米或高粱面掺野菜、榆叶、葱叶、山芋叶等和面,做法如饼子。

拨拉用玉米或高粱面掺上菜叶、豆角、苜蓿等,加少许水蒸熟而成。萝卜条面萝卜条与粗粮面调和蒸熟,拌醋、蒜食用。

马子菜汤(马齿苋)洗净煮熟,再调以面糊食用。

豆馅团子(豆馅包儿)做法如团子,其馅不是菜,而是用绿豆、小豆、小枣调成的枣泥。

煎饼小米加水磨成粥状,调以葱花、香料、食盐,在平锅上摊薄烙熟食用。

丝糕用糜子(稷子)面发酵后蒸糕,切成块食用,松软可口。

合子用粗、细面均可,擀成饼,两饼中加菜馅烙成。

杂面汤(杂面条)以绿豆、小豆面为原料,做法与面条同。

粘糕因在过春节时食用,又称“年糕”。用黍子面加枣制成,做法如窝头。

糟鱼又名渍鲙鱼,将鲙鱼洗净,切成块,置坛中,渍以香油,加盐、香材料。泥封坛顶,经四十天,取出蒸熟食用。

咸菜是农民的主要佐餐副食。用萝卜、芥菜(辣菜)等腌制而成。

红咸菜将咸菜切成条、片,置酱缸内,渍两个月变成紫红色,食之色、香、味俱佳。

腊肉冬月将猪肉腌于坛、缸内,至夏不腐,取出蒸食,有腊味,味美。

糖蒜一般用鲜白蒜,去皮洗净,入缸或罐,注入加香材料的熟食水腌制。经四十日,即可食。

呛辣菜根将辣菜疙瘩切成片,蒸熟,再掺以细萝卜条,置盆中加盐和香材料,封闭数日可食。

醉枣取鲜枣,洗净,用白酒拌匀,入坛内,泥封口,置之阴凉处,春节前启封取出食用。

皂糖即饴糖,多为园形、瓜形,专为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辞灶王用。

老腌鸡蛋将生蛋洗净,置缸内,制法如腌糖蒜。

豆酱将黑豆或黄豆炒熟磨粉,合水团为球形(酱块),经四十天发酵后,再粉碎为面,加水、盐搅拌均匀,入缸,在阳光下曝晒,每三、四日搅拌一次,见酱色变黑,即可食用。

粉皮南皮特产,其原料主要用绿豆淀粉或山芋淀粉制成,为半圆形,半透明,可做凉菜或与猪肉炒、蒸,为佐餐之品。

嘎巴制法与粉皮同,但质量上对淀粉,团糊要求高,略带黄色,配以油、肉烹炒,味道更美。

节日食品农历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五月初五(端阳节)吃粽子;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

回族饮食习俗,日常在主食上与汉族无大差异。炸油香是回族传统食品,每逢宗教节日、喜庆、丧葬,烹炸油香互相赠送或分送乡邻。亲友之间如断交往,谓之断了“香气”。

回族的副食,日常以牛、羊肉为主,同时可食鸡,鸭、鱼、兔等肉,但必须经*阿訇或掌教“代刀”。严禁食猪肉。对性情暴戾,奇形怪状的畜禽,如虎、狼、鹰、雕、猫、狗等肉;对蹄不分瓣、食不反刍的驴、骡、马等肉;对一切病死的畜禽、胚胎、胰脂、无腮无鳞的鳞介类亦禁食用。

9、著名景点


大浪淀

大浪淀

在南皮东北方,有两片大洼地。很多年以前,它夏秋水汪汪,春冬白茫茫,四季为害,给当地人民带来数不尽的灾难。这就是大浪淀。提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神话般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的两个太子经常到沧州一带陆地上玩耍。他们一来,总要呼风唤雨,搅得海水咆啸,淹没庄稼,冲毁农田。他俩玩过之后,蛮好的庄稼地变成了一片汪洋,使人民*。这哥俩更爱在南皮东北方嬉戏,搅得泥沙翻滚,浊浪滔天,遮没日月。久之便搅出了两个大淀,后人称之为大浪淀。玉皇大帝知道这哥俩的劣迹后,便派镇海吼来降服他们。镇海吼与两个龙太子大战于大浪淀,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大败龙太子。龙太子带伤向东海逃窜,因伤势严重,双双毙命于东海岸边。其尸化为两座山,这就是漳卫河畔的大山和小山。


古皮城

古皮城

古皮城在今县城北6公里张三拨村西约300米处。春秋时齐桓公缮皮革于此。秦置县,汉及魏皆为渤海郡治,北朝东魏时移郡治于东光,城遂移今址,原城废。陈余、窦彭祖曾封侯于此。城址呈方形,东西长465米,南北宽426米,面积l9.8万平方米。北城墙残高3—5米,墙厚20米。城东北隅有高出地面8.5米“望海楼”遗址。城四面有城门(缺口)宽27—38米。城内遍布灰、红陶(绳纹、方格纹、菱形纹)碎片。已发现釜内托、铜箭镞、唐三彩等。城南500米外,有假粮台数个,传为曹操攻袁谭所筑。古皮城遗址西侧土丘,传为石崇宅,有绿珠楼址。石崇虽系南皮人,其金谷园墅应在洛阳,此址或为绿珠曾住,亦寓时不久。传为绿珠坠楼处。


五垒城

五垒城

五垒城距县城东南22公里处,位于芦庄子村西北角,城址呈东西向长方形台地,高出四周地面2—3米。地势南低北高,中部北边有高台一处,高出城北地面8米。可见文化层4米,地面有绳纹砖瓦残片、泥质灰陶壶口沿等。《舆地志》载:“汉宣帝封河问献王子雍为景城侯,五子分居城内,俗呼五垒城。今尚有梳妆楼、穿衣岭等遗址。


金刚亭

金刚亭

金刚亭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东北大慈阁湾北,今县*北偏西300米处,砖木结构,内存唐代石金刚两尊。l964年,县人民*重修,青砖青瓦起脊,前后畅通无壁,各有二明柱,东西壁各开圆拱门。基四周围水泥台阶四层,基台长16.2米,宽l2.5米。来南皮者皆慕名前来观赏。

钓鱼台

我国有十大钓鱼台,第一处就是位于南皮城西10公里的姜太公钓鱼台。

商朝未年,纣王荒淫无道,要修建豪华的鹿台,工程浩大,劳民伤财。身为下大夫的姜太公吕尚直言谏阻,纣王大怒,下令缉拿太公。姜太公含愤逃离,隐居此地。这里河水漏瀑,芦苇丛生,飞鸟栖息,姜太公在此钓鱼度日。后来被周文王招贤,辅佐武王灭商,封为齐侯。此地即被称作钓鱼台。


明槐

明槐

位于南皮县城光明西路古槐广场。据考为明初植,距今600余年。高5米,围约l.7米,树干中空,南面半劈,枯干锯断,于老干又发新枝,仍生机盎然。

石望柱

石望柱两根,青石雕刻,由柱顶、身、础三部分组成,础下连长方形顽石。一中断,一存下半。柱通高4.18米,顶高0.80米,身长2.85米;础方形,边长0.75米,高0.31米;石长0.91米,宽0.60米,厚0.20米,径0.41米。柱顶与柱身为一石所雕。顶雕犼,蹲体仰首望天;柱身八角八面体,通体浮雕云龙纹,流云密布;根雕方形四面莲瓣。零件柱身与上同,雕刻工整细致。专家鉴定应为明代遗物。由叶三拨村征集,现存文物保管所。

10、风土民俗

一、生活习俗

(一)服装

1、清代服装(便服),为满装。2、民国以来,一般仍沿袭清代服式。3、*成立后,男装无大变化,唯多戴工人帽。女装有列宁服。到八十年代,男、女装出现西服、风雪大衣、连衣裙、高跟儿鞋等全西式服装。传统服装正在消失。回族人民,除在*举行宗教仪式戴白色“礼帽”外,日常服装与汉族人民无所区别。

(二)发式

清代,男前额头发剃光,脑后蓄长发,扎辫垂于背后。妇女蓄全发。姑娘扎长辫,辫稍系红绒线绳;出嫁后将长辫盘结于脑后,罩以线网,成髻,即“圆头”或“纂”,横以钗。青年妇女,额前多留齐眉发。民国时期,男剪辫,初剃光头如僧,之后,逐渐蓄短发,有分头、平头、背头等型,一般农民皆为光头。妇女亦有剪为短发者俗称“狮帽缨子”。新中国成立后,到六十年代,农村青年普遍留短发。到八十年代,发型日新。妇女烫发者逐渐增多。有爆炸式、波浪式、披肩式、欧美式等发型,不一而足。

(三)饰物

首饰,自古为妇女所享,有簪、钗、耳环(坠子)、手镯、戒指等。民国以来,妇女不再穿耳孔,耳环、手镯、簪、钗趋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在“*”时期,首饰被视为资产阶级“尤物”,遭禁绝。到八十年代,首饰恢复,一些妇女又打耳孔,并增加珠花,项链等装饰。

(四)饮食

邑人的饮食习惯,历来是一日三餐,冬季亦有两餐者。主食是玉米面窝头、饼子、玉米面粥、小米稀饭。平时不吃或很少吃白面。副食主要是豆酱、咸菜、园蔬野菜之类,非节日喜庆、待客时不动酒肉。其他食品种类还有很多:馒头、卷子、面条、包子、烙饼、水饺、饼子、窝头、糊饼、枣糠、咸饭、饸饱饹等。

(五)居住

南皮民居,除官衙、庙宇,大地主为砖瓦起脊房外,平民均为平顶房。“四合院”形式。北房为上房,即正房。两侧为厢房。以三间一排为标准。南房一排含门楼,门向正南,门上常书“向阳门第”额。进门有“迎壁”。正房三间二窗一门,即“一明两暗”。外间两侧有锅台,暗间临窗有火炕,为寝室。房门通门楼有南路。其余偏房,可住人,亦作仓、厩之用。进入八十年代,农村砖瓦结构房屋相继修建。平房、起脊房间有。并开始有两层的楼房,但己改“四合院”形式,一般只盖正房(北房)三间、四间或五间,其中三间为居室,其余为库房,以垣墙圈围,一般向南建门楼,门楼内设迎壁。

农村盖房,视为大事。破土动工要择吉日,悬红旗。上梁时在正房中檩上贴八卦阴阳鱼图,用古钱串儿插筷子,绑在八卦图上。燃放鞭炮,上供庆贺。此习今仍沿用。

回族建房结构,形式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在门楼上方挂有“都瓦尔”,居室内忌挂人物画。

(六)娱乐

民间娱乐活动,每年主要集中在春节后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由群众自发组织同乐会(跑玩艺儿)。主要节目有;地秧歌(小秧歌)、逛灯、猜灯迷、龙灯舞、狮子舞、高跷、小车会、蹬官儿、旱船、跑驴、竹马、二鬼摔跤、大头和尚戏柳翠等。每当谢雨还愿时或庙会期间,邀请戏班,在广场搭台唱戏,一般为四至八天,剧种有河北梆子、京剧、哈哈腔以及曲艺西河大鼓等。另外还有马戏、猴戏、独出戏(傀儡戏)、戏法(魔术)等。儿童游戏有:打鞋里牌、打枲、卷箔、抵拐、藏摸摸儿、捋轴子、踢毯子、拾子、斗顶、斗连儿、赶牛犄角、走葫芦。

(七)交易

商幌:凡商店,皆在门市前悬招牌、匾额,上写“某某商店”、“饭店”等字号,如“富有居”、“天和堂药店”、“友谊宾馆”等。茶馆门前挂水壶,农村小店门前挂笊篱.馒头铺门前挂木制馒头,修自行车铺门前挂自行车车轮,以上商幌,每缀以红布带,使人省目。

二、礼仪习俗

(一)婚、嫁

男婚:民国以前,男婚礼仪一般经四步进行。第一步是议婚;第二步换小柬;第三步通大柬;第四步结婚。新中国成立后,婚礼不断变化。原“过八字”、“通大柬”已废。其他仍有相沿。到七十年代,男女青年结婚,一般经过议亲、相亲、定婚、登记、结婚几个过程,介绍人(媒人)向双方提亲后,要经相亲,男女交谈,互相了解,基本上打破家长包办的陋习。在五、六十年代,结婚不尚彩(财)礼,七十年代陋习回潮,彩礼由二、三百元增至三、四千元,甚至五、六千元。新式婚礼、礼仪简化,不大办酒席,亲友来庆贺,以烟、茶、糖恭候。既文明又节俭。集体婚礼,是新式婚礼一个重要形式。

女嫁:姑娘结婚,旧称“出阁”、“做媳妇”、“出门子”。在出嫁的头一天,设筵招待亲友,亲友为祝贺赠钱、赠物,俗称“点茶”。婚后三天回娘家称“住九”;四天回娘家住四天称“四平八稳”。住九要娘家父亲接母亲送,俗说“爹接娘送一辈子不生病”。也有伯叔长辈或弟兄接送的。姑娘出嫁后,一年之中要三次看闺女。即五月节(端阳节)、八月节(中秋节)和年节(春节)。备应节礼品送至闺女家称“看闺女”。但此俗已被打破,如今不是看闺女,而是姑爷备礼看岳父岳母了。

(二)丧葬

四十年代前,丧葬礼仪繁多,带有许多迷信色彩。俗称“白事”。

(三)生育

妇女生孩子,俗称“做月子”。婴儿出生后,向娘家报喜。娘家人(指产妇的母亲)携鸡蛋、红糖、尿布等用品来进行护理,亲友、邻居也送鸡蛋,红糖来庆贺。

(四)作寿

庆寿之俗,由来已久,多为官宦富豪之家。一般非至耄耋遐龄,不举行庆祝,然亦有未过中年而称寿者,乃官场之习气。庆寿时,亲友为“老寿星”送寿联、寿礼,拜寿,献寿词。大排酒席,搭台唱戏。

(五)喜庆

男结婚俗称“办喜事”、“红事”。亲友送喜仪(金钱、喜幛),摆席庆贺。

(六)交际

来往俗语“来而不往非礼也”。邻里亲友,互通有无,婚丧喜庆礼尚往来,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乃传统之风。今仍为人所共识。

三、旧节令习俗

1、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上元之夜称“元夜”、“元宵”。

2、填仓日:为正月二十五日,是日,农民黎明即起,在院内外、场间,用草木灰撒成圆形圈,中间为十字形,谓之“打囤”。

3、二月二敲梁头,银子钱财往家流”。节日食品为杂面汤,谓之吃“龙须”;吃菜团子,谓之吃“龙蛋”。

4、寒食: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5、端午节:为五月初五日,俗称“五月单五”。

6、七夕:为七月初七日,亦称“七巧”,是日青年姑娘于晚上设果品祭织女星,乞求织巧。

7、初伏:是日家家吃面条,喝绿豆汤,以示解暑。

8、七月十五:称“中元节”。为祭祖日,俗称“鬼节”。

9、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外出者皆回家团聚。

10、重阳节:又称重九,俗称九月九,是日素有登高、插茉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之俗,以祛灾呈祥。

11、十月一:农历十月初一,俗称“鬼节”。

12、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日,俗称“腊八日”。

13、糖瓜辞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即辞灶日。

14、春节:旧称“过年”,即正月初一。也称元旦或“三元”。

回族群众主要节日为:开斋节,亦称“大尔代节”、古尔邦节,俗称“小开斋”、圣纪节、过年,俗称过“阴历年”。

四、信仰习俗

(一)祭祀:祭祀,《南皮县志》(民国版)载:“文庙祭典用仲春仲秋上丁日。祭日五更,各官人员入庙齐集,乐舞齐作,行三跪九叩礼,乐止皆退”。此礼民国时期已废止。*,县内士人尊孔读经,推崇儒家纲常名教。民间多信天地、鬼神。新中国成立后,孔孟之道逐步被新思想代替。民间,春节多在正中堂悬谱祭祖,供以馔肴。

(二)禁忌:1、春节,忌摔盆打碗,忌“少”、“无”、“短”、“缺”不吉利之词;2、新郎首次到岳父家做客,忌吃饺子,有吃饺子“撅嘴”之意;3、泥房屋顶时、忌吃面条;4、腊月三十包饺子,忌剩馅;5、忌下午看病人;6、吊丧时,来去途中忌串亲朋家,土葬打坑,不能隔夜;7、打场收粮时,簸箕要对着家门口的方向,意为粮食往家收;8、房前屋后载树,有房前不载柳,屋后不栽槐之论;9、盖房时,不用槐木做檩条;10、用“醋”时,忌问客人说“吃醋”二字;11、收破烂,忌说收“破鞋”二字;12、女子出嫁,有两处嫁女途中相遇时要鸣炮,两处嫁女以手帕相换;13、旧时,鄙视妇女,打井,建房不准妇女参加;14、妇女生了孩子,在12日内禁止他人进入产房,不准上产房顶,意怕踩出“风”来;15、借用熬药锅,不准送还,如送还,意为“送病”;16、老人年到七十三、八十四,禁忌这两个数字;17、喜筵禁用梨,因梨与“离”谐音;18、停尸房忌狗、猫入尸房,在灵床下穿过;19、给人写信禁忌用红色笔,用红色笔写信,意为断绝来往;20、待客,用菜要双、不要单;21、出嫁妇女,忌在娘家生育。

五、陋习

(一)娶死亲:又称娶阴亲、冥亲。

(二)缠足:又叫“裹脚”,民国以前盛行。

(三)堪舆:又称“看风水”。

(四)收魂:请巫婆、神汉给人收魂。

(五)占卜:又称“算卦”、“算命”。

(六)走后门:即旧时托人情。

(七)祈雨:又称“求雨”、“行雨”。

11、著名人物


张之洞

清末军机大臣——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号香涛,字孝达,别号壶公,又号香岩居士、无竟居士、抱冰老人。族系南皮“东门张”,居双庙村。

张之洞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布衣族、苗族自治县所在地)其父任所。四岁入塾,八岁读毕四书五经。童时读书,非获解不辍。十二岁回南皮,应童子试,翌年入县学。咸丰二年(1852)十五岁,应顺天府乡试,中第一名举人。同治二年(1863)入都会试,中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同治十二年(1873)二月,奉旨任四川乡试副考官,九月简放四川学政。昔,成都乡试,常有冒名顶替、贿赂考官,武童打闹试场等事件发生。张之洞抵任后,整顿科场积弊,四川科场面目一新。光绪五年(1879)三月,张之洞补授国子监司业。六月,张之洞连上数折,详诉四川东乡县(今宣汉县)*始末,指斥东乡县知县孙定扬“横征暴敛、妄召外兵、残杀民众,民不叛反诬为叛”事。疏请诛孙定扬以恤民众。并上疏揭露钦差大臣恩承和前署理四川总督文格互相袒护,请即查办。慈禧为平息民愤,准许张之洞所奏,并派员查办东乡案件真相,判处孙定扬死罪,东乡案得以昭雪。

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

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1886—1942)字秀亭,小集村人。霍氏属武林世家,殿阁弟兄5人,排行第二,自幼酷爱武术。15岁拜本村“抄白虎子,李五爷为师习飘洒拳,17岁拜南良村“神枪”李书文为师,习八极拳和六合大枪。

1924年,东北军入关,许兰洲公馆设在天津。直隶督军李景林,收霍殿阁之侄霍庆云做门面徒弟。l927年,由许介绍霍到张园溥仪居所应试,溥仪聘霍为武师,教授溥仪武术并为之护卫。

1932年,霍携侄庆云等,随溥仪去长春,有暇,在“宫廷”外授徒传艺。使八极应手拳,八极对接拳等拳技在东北民间发扬光大。因不满日军的侵略行为,经常教导弟子练好击技,有本领方能救国。1934年,溥仪在日军操纵下成立“满洲国”称“皇帝”,组成护*。1942年秋,含恨离世。

贾耽

贾耽(730一805)字敦诗,南皮人。唐代著名地理学家、政治家。天宝年间中举明经。初补临清尉,上章论时政,调太平河东节度使王恩礼处任职,先后任过河东捡校膳部员外郎、太原少尹、北部副留守、节度副使等职。后,晋升汾州刺史,在任七年,有政绩,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大历十四年(779)调梁州刺史,山南西道节度使。贞元二年(785)改检校右仆射兼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等职。贞元九年(793)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顺宗即位,进检校司空左仆射,居相位十三年,永贞元年(805)卒。

贾耽生前,博览群书,老益勤,尤精地理学,他继承并发展了晋朝裴秀的绘图方法,博采众长,绘出《海内华夷图》,著《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40卷。贾耽还采辍舆论,广泛调查,寻研史牒,细究图藉,绘制出比较精确的《陇右山南图》,向唐肃宗提供了边疆地理状况,作为收复失地和用兵经略的参考。继《陇右山南图》绘制之后,另撰《陇右山南别录》6卷、《黄河西戍录》4卷,作为文字说明,以补图象难以详明的缺陷。贾耽在地理学中还详细记录了唐代中、外水陆交通情况,为今人研究一千多年前我国开辟亚非水陆交通,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著作除以上提及外,尚有《古今郡国县道四夷图》、《贞元十道录》、《皇华四达录》、《吐蕃黄河录》等。

张隐韬

张隐韬,(1902~1926)字酮宁,乳名宝驹,日记中又署名仁超。西唐家务村人,出身贫农,父早亡,母在天津佣工。隐韬幼年,寄养于郝庄外祖家中,入郝庄、马村学校读书,成绩优越。1919年,北京暴发五四运动,波及天津,隐韬结识了于树德、于方舟等人,受到进步思想影响。1921年ll月,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纳张隐韬为通讯会员,聆听到李大钊的演讲,决心投身革命,为争取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922年春,隐韬以京奉铁路工人夜校教员身份,向铁路工人宣传革命。9月,隐韬介绍刘格平加入*青年团。此时,政局不稳,北洋军阀士兵很多来自农村破产农民,为争取下层官兵,*北京区委成立军事工作组,罗章龙任组长,张隐韬是成员之一。由张隐韬出面与保定军校、清河军校、烟台海军学校及其他省讲武堂中进步学生联系,隐韬与各军事学校学生交流情报,研究《操典》。8月24日长辛店工人罢工,张隐韬听到消息,从家乡赶赴罢工现场,和邓中夏领导罢工斗争。

尹吉甫

尹吉甫(?一公元前780)姓兮,名甲。金文作兮伯吉父。周宣王时,为内史大臣,,执掌周王室政策法令。

后人记载尹吉甫“文以服众,武以威敌。“事业文章,炳然千古”。墓在南皮镇西黄家洼村西南处。当地习称“将军坟”。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春二月,乾隆东巡至南皮,命吏部侍郎曹秀先祭尹吉甫墓,并立碑以志。

上一篇: 巴林右旗

下一篇: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