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
黟县位于安徽省南端、黄山风景区西南麓,距离黄山风景区30余公里、黄山机场61公里,皖赣铁路、黄祁高速公路(在建)穿境而过,总面积857平方公里,总人口9.47万,辖四镇四乡(宏村镇、西递镇、渔亭镇、碧阳镇、美溪乡、宏潭乡、柯村乡、洪星乡)、4个社区、66个行政村。
中文名称:黟县
别名:桃花源里人家
地理位置:安徽省南部
所属地区:安徽省黄山市
行政区类别:县级
下辖地区:4个镇、4个乡
著名景点:西递、宏村、南湖画桥、南湖书院、美溪
面积:857平方公里
人口:9.47万
气候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电话区号:0559
邮政编码:24550
车牌代码:皖J
1、概况
黟县
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9.47万。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黟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田园风光迷人。陶渊明游历于此,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李白题诗赞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因此,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黟县生态优美,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0.403万公顷,山场面积7.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3%。年平均气温15.8℃,降水量1686毫米,无霜期212-213天,适宜众多的动植物生长。茶、桑等农作物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香菇、木耳、香榧等特产。黟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黟县经济的主导产业。2003年统计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11万,旅游总收入2.7亿元,超过全县GDP的50%。黟县目前拥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2、行政区划
黟县辖4个镇、4个乡:碧阳镇、宏村镇、渔亭镇、西递镇、柯村乡、美溪乡、宏潭乡、洪星乡。
碧阳镇
碧阳镇地处黄山南麓古黟盆地,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轴心地带,距黄山风景区仅40余公里,是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5年1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原碧阳镇、碧山乡、西武乡合并为碧阳镇。现辖17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国土面积120余平方公里。
渔亭镇
渔亭镇隶属于黄山市黟县,位于黟县南部,距屯溪41Km,县城12Km,黄山风景区49km,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11Km、宏村24Km。土地总面积69.3Km2,辖6个村,1个社区,47个村民组。交通便捷,位置优越。省道慈张线贯穿东西,省道S218线和渔瑶公路连接南北,皖赣铁路纵贯全境,黟县火车站座落其间,新建的黄祁景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上下口。历史上是府县官路必经之道、商家必争之地,素有“七省通衢”之美誉。
西递镇
西递镇原名东源乡,为进一步发展旅游业,1998年12月经安徽省人民*批准更名为西递镇。西递镇位于皖南黟县东南部,处于省“两山一湖”黄金旅游经济圈内,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对外交通便捷,距县城仅8公里,离黄山火车站52公里,黄山机场50公里,距黄山南大门43公里。西递旅游资源及其丰富,镇*所在地——西递村至今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124幢、祠堂4幢、牌楼1座,素有“明清古民居博物馆”和“桃花源里人家”之美誉,是黄山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宏村镇
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距离黄山风景区29公里、黄山机场60余公里,总面积187.08平方公里,总人口1.96万人,辖13个行政村。近年来,宏村镇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确立了“城镇推进、旅游提升、产业优化、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相继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发改委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省最佳旅游乡镇”等行列。
宏潭乡
宏潭乡位于黟县东北部,东、北部与黄山区交界,南部与洪星乡、宏村镇毗连,西部与美溪乡为邻,乡人民*驻汤村,距县城43公里。全乡现共辖6个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26户,5106人,其中男2665人、女2441人。境内总面积127平方公里。
洪星乡
洪星乡位于黟县的西北部,东部与宏村镇毗邻,南部与碧阳镇搭界;西部与祁门县和美溪乡相连,北部与宏潭乡接壤,是典型的山区乡镇,距县城20公里,全乡总面积119.2平方公里。
柯村乡
柯村乡地处黟县、祁门、石台(池州市)三县交界处的黟县柯村乡距县城46公里。全乡辖8个行政村,59个村民组,93个自然村。总人口6734人,总面积87.79平方公里。这里峰峦叠嶂、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86%,是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基地。
美溪乡
美溪乡位于黟县西北部,距城41公里,南邻祁门,北接石台,居于洪星、宏潭、柯村等山区四乡中心。全乡共辖四个行政村,24个村民组,农业总户数986户,人口3813。境内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全乡现有水田3089.6亩,旱地526.9亩。山场88000亩,森林覆盖率为76%。
3、历史沿革
黟县古称黝(音伊,黟的异体字),建于秦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西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六月,黝县改为广德国。
五年,广德国废除,复称黝县。
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黝县改称朔卤,属丹阳郡。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称黝县。
1950年属太平、石台的美溪、柯村、宏潭划归黟县管辖。
1958年1月2日,黟县县委、县*机关奉令迁至祁门县合并办公。
1959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黟县建置。
4、自然地理
黟县北枕黄山,南望白岳,四面群山环抱,山川秀丽,习俗淳美,自古便享有“小桃源”之美誉。全县人口94551人。可是,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有黟县侨胞,旅居全国各地的也不少。全县方圆857平方公里,是黄山市最小的一个县,也是最古的县之一。黟县境内连绵的群峰与黄山联为一体,在历史上曾阻碍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造就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中国著名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受到这一特定环境和风情的启发,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从而使黟县自古享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黟县境内至今仍存有保护完整的古民居1500余幢。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筑村落布局严谨,工艺精湛,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西递、宏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景区,是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5、资源丰富
一、旅游产业
黟县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黟县经济的主导产业。2012年,全县旅游接待量完成1010.26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75.25亿元。全县共有景区13个:西递(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景区),宏村(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景区),赛金花故居、南屏景区、打鼓岭景区(AAAA级景区),木坑竹海、龙池湾农耕文化园(AAA级景区),屏山、关麓、木雕楼、十里桃花长廊、深冲、五里等。正在招商开发的主要景区有:五溪山自然保护区、西递古石窟群、鸳鸯谷等。
二、丝织业
茧丝绸产业是黟县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八十年代初,从一个镇办集体缫丝厂起步,二十年后,黟县已发展有桑园4.5万亩,年产鲜茧2000吨;现有规模以上缫丝企业两个,年缫白厂丝400吨,其中华盛丝绸集团的生产规模名列安徽省第二;一个规模以上捻线企业,年产捻线丝260吨,名列安徽省第一。茧丝绸产业总收入达1.5亿元以上。
三、农副产业加工业
黟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较多,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是其中以生产糖水板栗、箬叶、微菜干、竹笋罐头等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其糖水板栗产量在全国同行中名列第一,产品95%以上出口海外。黟县腊八豆腐、宏潭豆腐乳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产品,也从手工作坊里走进大型超市。黟县的茶叶制作久负盛名,其中以黄山毛峰、五溪香芽、西递翠眉等品种尤为出名。黟县泗溪的香榧是省级名优产品,其中米榧和和尚榧尤受游客欢迎。
四、旅游工艺品生产产业
黟县旅游工艺品产业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壮大的。从最初一家一户的简单手工制作产品,发展到拥有金星工艺品厂、黄山市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和黟县旅游商品开发中心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目前大小加工企业有上百家,其中文房四宝、木雕、砖雕、石雕等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黟县正逐步成为华东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贸易集散地。
五、其它产业
黟县机电、玩具、木竹等产业起步较早,基础雄厚。轴承、长绒玩具、高性能磁材、小型茶机等产品已形成规模,产品在省内影响较大。黟县竹材胶合板厂,是我国生产竹材胶合板较早的企业之一,其生产技术至今仍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6、人口概况
2012年末,全县户籍户数35293户,年末人口94551人,比上年减少954人。其中:农业人口74248人,非农人口20303人;当年全县出生522人,人口出生率为5.49‰,比上年下降1个千分点;当年死亡547人,死亡率为5.76‰,比上年上升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6‰,比上年下降2.01个千分点。全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21660人,比上年增加6233人。2012年全县平均人口为95028人,比上年减少595人。
7、交通概况
全县公路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乡乡通车,总长601公里。
S218甘渔公路于1988年10月正式通车。它是安徽省中部南北贯通线的组成部分,可缩短合肥、铜陵至黄山市的里程,连接九华山、黄山、太平湖旅游区,既是安徽省重要的交通干线,又与华东旅游黄金带紧紧连接在一起,对我县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起重大作用。位于黟太公路上的羊栈岭隧道,全长372米,高8米,宽6.5米,是我省第一条公路隧道,于1984年12月建成。
被誉为黄山市“生态第一路”的宏儒公路于2003年12月全面完成设计施工并投入使用,从此缩短了黟县宏村至黄山风景区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间距。将以黄山为中心,各旅游景点穿珠成链,对我市旅游经济圈形成将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位于宏儒公路上的宏村隧道,全长580米,高5米,全宽7.5米、净宽6.5米,是我省第一条农村公路隧道,于2003年8月建成。
皖赣铁路于县城区外围13公里处经过,与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近而不进;全县公路总里程601公里,公路密度达70公里/百平方公里,两条省道(S326和S218线)48.8公里成“丁”字形穿过黟县,有重要县道81.7公里,农村公路470.5公里,在我县境内已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向周边辅射,以干线为骨架,以县、乡、村道为支脉的四通八达公路网络新格局。
我县的公路运输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境内有省二级汽车站一个,社会客运站9座,候车亭14个、客运停靠点27个,建成拥有客运车辆75台,其中出租车30台、省际旅游车辆5台,全县已有跨省客运线路9条,省内客运线路12条,县内客运线路24条,日发班车160多台次,可直达上海、杭州、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和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牯牛降等旅游景区。
8、著名景点
桃花源里人家—西递
一、桃花源里人家—西递
西递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17°38′,北纬30°11′,村落面积12.96公顷。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也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5A级景区、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
二、中国画里乡村—宏村
二、中国画里乡村—宏村
宏村,古称弘村,是古徽州历史遗存的一个神奇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距黄山风景区30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余公顷。
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南宋绍兴年间,宏村人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村落,围绕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两株古树为牛角,傍泉眼挖掘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九曲十弯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形状惟妙惟肖,同时经过村内多朝商儒贤达的精心修建,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宏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著名景点还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树人堂、桃源居、敬修堂、德义堂、碧园等一大批独具匠心、精雕细作的明清古民居至今保存完美。宏村山水秀美,人文荟萃,古风依旧,民风纯朴。
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四周山色与粉墙黛瓦倒映湖中,山、水、民居与人自然融为一体,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也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最大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宏村是穿越历史时空、解密几百年徽商兴衰的必去之地。
2000年11月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宏村也是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5A级景区、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中国最美的村镇、安徽省文明风景区。
承志堂
三、承志堂
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砖、石、木雕装饰富丽堂皇,总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大小门窗六十个。 全屋分内院、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还有搓麻将牌的“排山阁”,吸鸦片烟的“吞云轩”。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屋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前厅是整幢房子中最精华的部分,大门后面耸立着一幅威仪的中门,据说,汪定贵在经商发财之后曾捐了个“五品同知“的官衔,有了这个荣誉之后,汪定贵便觉得自己已跳出了原属的那个阶层,于是便增设了一道具有官家威严的中门(中门又称仪门,原为官署而设),一般只有在重大喜庆日子或达官贵人光临时才大开中门以示欢迎,而普通客人只能从中门两侧的边门入内。仪门的两个侧门上方都别出心裁地雕了一个“商”字形图案(又似倒挂的元宝,意为财源滚滚的意思),汪定贵虽然经商发了财,而且捐了官,但经商在古代仍是一种划分在九流之外的*业,这使得主人心里忿忿不平,于是想出此策,意思是说从边门出入的人,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到我家来,都要从我“商人”的脚下过,此举或许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罢了。但在中门的上方,主人是不敢打任何主意的,而是高挂一个“福”字,因为在他看来,为官的毕竟要比经商的地位高,这就是为什么众多徽商在发财之后,仍不惜花费重金捐官的原因。
在中门“福”字的上方,镶有一幅木雕“百子闹元宵”图,图上雕刻着100个小男孩过元宵闹花灯时的情景,有划旱船的、舞龙灯的,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这正是古代“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生动写照,“百子闹元宵”图两边的“商”字斗拱上则分别雕有四出《三国演义》的戏文,斗拱的上方雕有“南、北”财神,“南、北”财神的上方是阁楼护板,在此,汪定贵设计了“渔、樵、耕、读”四根木雕立柱,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四种职业。
南湖画桥
四、南湖画桥
“牛肚”——南湖,牛形村的水都流到这里。南湖位于宏村南首,明万历年间,宏村人口增多,单靠“牛胃”月塘蓄水已不够用,所以在万历丁未年(1607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傍砌石立岸”,仿造西湖“平湖秋月”的形式建成南湖。南湖呈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石板铺地,后来建际泗公路,下层沿湖栽柳植杨。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大家看一湖碧水,半湖绿荷,湖畔柳枝婀娜,湖中一座拱桥,横跨南北,将湖水分隔东西,湖周进出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及远处的群山倒映水中,雅致、清新。清嘉庆甲戌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写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图画,“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蜜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站在南湖湖畔,回首南望,那远处翠岗环绕,天水相连的山中平湖就是东方红水库,蓄水量在2900万m3以上,可灌溉农田达4万亩。
南湖书院
五、南湖书院
明朝末年,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了六所私塾,称为“依湖六院”,清嘉庆年间(1814年),花了四年的时间,将六院合并重建为一所规模极大的私塾,取名以文家塾,又叫“南湖书院”。1998年南湖书院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是一座具有浓厚徽州建筑风格的古建筑,面积十余亩,外面与一湖碧水相邻,里面有玲珑的假山,场上有株百年龙柏松。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祗园六部分组成。“志道堂”是先生讲学之场所;“文昌阁”奉设孔子文位,供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乃启蒙读书之处;会文阁供学子阅鉴四书五经;“望湖楼”为教学闲暇观景休息之地;祗园则为内苑。书院前临一湖碧水,后依连栋楼舍,粉墙黛瓦、碧水蓝天、交相辉映。书院大厅巍峨壮观,门楼保存完好,原有“以文家塾”金色匾额,是清朝翰林院侍讲、大书法家梁同书93岁时所书。西侧有“望湖阁”,卷棚式屋顶,楼窗面临南湖,上挂“湖光山色”横匾一幅,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历史上这里也是官吏文人兴会讲学的场所,曾任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时期驻英、日公使,代理国务总理汪大燮幼年曾经在这里读过书。
徽商注重在家乡对于教育的投资,南湖书院就是其中的一处。书院宽敞明亮,雄伟华丽;选址于宏村风景最秀美的地方,坐北朝南,视野开阔;建筑选材考究,不亚于家族中心——祠堂,如梁柱精选白果、香樟树实木制成,因为有香气可驱除蚊虫,近两百年来从没结过蜘蛛网。
水圳
六、水圳
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的水圳就是“牛肠”,总长有1200多米,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3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宏村人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来做文章,他们在宏村的上首濉河上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碧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传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濉溪,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动感,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这人工水系,丰富了村落景观,和谐、多变、富有灵气,有6大功能。一是防火;二是调节小气候,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三是饮用;四是洗涤;五是灌溉;六是新增的功能——发电。
水系建立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大家可以看到,水圳沿途建有无数个下渠踏石,人们浣衣洗涤、浇花灌园都极为方便。水圳可以说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当年村民饮用、浣洗都在“牛肠”里,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引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更为奇妙的是,这牛肠的水位,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即水位总是低于小桥以下一点,不多不少,十分奇特。
月沼
七、月沼
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就是所谓"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出了个汪思齐,他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并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其牛肠水圳九曲十弯,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以蓄条内阳水,供防火、饮用等。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这就是月塘,月塘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嘻戏。
塔川秋色
八、塔川
塔川,地处宏村东郊,风水独特,形如蝙蝠。蝙蝠的右翅上坐落几十户徽派古民居,依山而建,状如宝塔,一条山溪从村中穿过,故名塔川。景区内古树林立,树大如冠,随季节变化,树叶由青绿色逐渐变成黄色、红色、橙色、紫色……五彩缤纷,魏然壮观,塔川红叶历来被众多的画家、摄影家所赞叹,被誉为“中国三大红叶之一”,近年来,以塔川为题材的摄影、绘画作品获国内外大奖共100余项,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中国画里乡村”。它分布塔川至协里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山间村落之中,每年10月26日-11月26日为红叶摄影最佳季节。村中木雕楼——“积余堂”为明末清初建筑,其建造十分精美,红漆粉彩,雕梁画栋,其窗栏板分别雕有《岳母刺字》、《唐妇乳姑》、《苏武牧羊》、《一诺千金》四个典故画面,以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忠、孝、节、义”;更为精彩的是回廊上的十六扇莲花门主栏板上,分别雕刻有十六幅精美画面,它是房主人选用唐诗宋词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用木雕形式反映徽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诗教”形式及雕刻技艺堪称“徽州一绝”。
龙池湾
九、龙池湾
龙池湾农耕文化园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景区,三星农家乐。安徽省民间文化保护基地。地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旁300米,距世界地质公园--黄山仅25公里,位于宏村水系源头,因龙卧其池而得名,有仙灵之地之称。
景区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秀丽,农耕文化深厚,民俗活动独特,宏村古水系的源头水--羊栈河贯穿整个景区,使景区更具灵气。
景区内古今闻名的古驿道丹阳古道穿景区而过。进入龙池湾,游人可到农耕园内观看到古老的潦车提水、脚车蹬水、水碓、磨坊、木榨油坊、腊八豆腐坊、牛车和木制茶机、古代的织布机等农耕过程,并亲身参与体验。你会从心坎里为中华文明而感叹。碧波清彻的水上娱乐,有黄山市最大的天然游泳池。游泳、嬉戏、游船、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感受其中的无限乐趣。到河滩上遛马、放生池放生保平安、到园中坐古老马车、花轿,体验徽州婚嫁习俗、篝火晚会是你放松的地方、上揽秋亭观景,到茶楼喝茶,在水榭餐厅就餐,品尝极具地方特色和农家风味的农家菜,野味佳肴。聆听徽州千年流传的地方民谣。景区内260亩的生态园中可垂钓、抓鱼、猎鸡、采茶、摘果、烧烤、野炊等直接参与农耕活动。
沿河别墅为独具风格的徽派建筑,单家独院星级度假屋临溪而建。推开窗户,初晨日升,宏村全貌、黄山一峰历历在目,日听鸟语、夜闻潺水,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一步一景,景景有别,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远古的农耕文化让游人观赏、参与、体验是龙池湾的特色。
木坑竹海
十、木坑竹海
木坑竹海,又称皖南大竹海,距宏村5公里,与塔川景区相距3公里,为黄山入黟第一处景点,主体景区面积6平方公里,
四面环竹,郁郁葱葱,山势险要,形如金斗,环境优美,风水绝佳。早在1963年*新闻纪录片《白云深处一山村》报道了这里的环境和乡村状况,每年吸引众多名人、摄影家、影视家来此采风创作,以木坑竹海为创作体裁的作品,有六幅荣获国际大奖,其中,香港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创作的《翠竹堆青》获国际金奖,并被英国皇家影视协会收藏,《卧虎藏龙》中竹海精美配景,更是此片荣膺国际四项金奖的关键所在。它是独特的绿色氧吧,更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的绝佳去处。
三十里水墨画乡—美溪
十一、三十里水墨画乡—美溪
美丽的黄菇河位于美溪乡口与石台县大河口之间,自美溪新大桥而下三十里水路,素有"三十里水墨画廊"之美誉。
黄姑河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河水清澈,仅鱼类就有35种之多。两岸山势巍峨,画屏叠翠;绿树田畴,竹林人家,植被原封状态好,景区面积17.28平方公里,迤逦的黟七公路缘河贯穿全境,连接石台、青阳、太平湖、九华山等地著名旅游景点,分别座落在河两岸的有该村鱼塘、新庄、岭脚、江湾、柯家、三甲共6个自然村,境内高山深峡,大河竹筏;绿树田畴,竹林人家。早在八十年代,香港凤凰影业公司和国内的一些电影厂家就曾涉足该河摄取外景;2000年10月份,南京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来到这河上,看后异常激动地说:“没有见过这样清可见底的水,尤其两岸生态保持完好原汁原味。”。每到春水萌动,茶山泛绿之时,那古老的水车慢慢悠悠、不知疲倦地转动着,和水面缓缓前行和竹筏相映成趣。徜徉河上,但见鸭子戏水、鱼儿潜底、水车吱吱、翠鸟低飞......。四周云蒸霞蔚,烟雨笼罩,那缠绕在山尖的片片游云和从溪水中飞出的缕缕轻纱,在谷口结伴握手,亲密拥抱。那股气流像一锅蒸煮的沸水,把一个个富有幻境的山丘装点其间,活脱极了.真可谓"三十里山水,三十里诗情,三十里画境”。
9、历史名人
一、大学问家俞正燮
清代黟县,涌现了许多名噪一时的学问家,诸如著名学者汪文台、程鸿诏,天文及历史学家汤球等。然而,从知识渊博、著作之丰、名声之盛来看,当首推俞正燮。
俞正燮,字理初,黟县城中人。俞正燮研究的范围很广,天文、地理、水利、诗词、歌赋、训诂、音韵、书法、医理无所不精。他所编著的《癸巳类稿》15卷、249篇,《癸巳存稿》15卷、556篇,是风行一时的海内巨著,对经义、史学、诸子、医理的考释,无不探本求源,辨别雅伪,且立论精博,见解常常标新立异。《癸巳类稿》和《癸巳存稿》不仅为清代学者所推崇,连现代著名学者蔡元培、鲁迅、钱钟书等均对其有较高的评价。
俞正燮的著述还有《续行水金鉴》156卷、《说文部纬》、《校补海外纪闻》、《顾氏方舆纪要》等10余种。他还曾应两湖总督林则徐的邀请,参加了《两湖通志》的撰修,并编撰了嘉庆版《黟县志》。
二、篆刻大师黄士陵
名重东南、包誉海外的“黟山派”开宗大师黄士陵,是中国晚清时期成就很高的书画篆刻家。
黄士陵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师承皖派邓石如,融皖、浙两家之长为一体,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黟山派”。
黄士陵,字穆甫,出生于黟县西武黄村。他的篆刻艺术,取法于秦玺汉印,取材于钟鼎、钱币、诏版、碑额、砖瓦等文字,各体悉入,无格不备,兼收并蓄,熔于一炉。
三、一代名妓赛金花
晚清名妓赛金花,原名郑彩云,黟县二都上轴郑村人。
赛金花作为一名一代名妓,她时而是备受凌辱的妓女,时而是出没于各国贵族之间的公使夫人;时而是促成两国和谈、精明干练的斡旋人;时而是贫病交加、愁穷潦倒的乞丐。她那大起大落的一生,既有传奇性,更富有悲剧性。可以说,赛金花一生的遭遇,决不比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逊色。为什么取材法国巴黎妓女生活的《茶花女》,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而赛金花的经历,却至今未能形成一部震慑人心的传艺作品?还有法国作家莫泊桑笔下,那位为拯救同胞,*委身于普鲁士军人的妓女羊脂球,人们看了这篇小说后,在对那些被妓女拯救的“首先完善的卫道士”,报之以鄙视的同时,对于羊脂球这位妓女,给予了几分同情几分敬仰。然而,对于赛金花,人们是否也应该给予一些谅解呢?道德的评判不能替代历史的评判。
四、剪刀大王张小泉
著名戏剧家田汉,1965年参观杭州张小泉剪刀厂时,曾赋诗:“快似春风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
张小泉,明末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后在黟县城边,开了个张大隆“剪刀铺,前店后家。思家做事认真,他打磨的剪刀,坚韧锋利,备受人们的称赞。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
张小泉剪刀的声誉持久不衰。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获得银牌奖;1915年在美洲*“万国博览会”上又获奖。从此,张小泉剪刀,跨越国境,进入国际市场。解放后张小泉剪刀,在全国三次民用剪评比中均获冠军。
五、商界名流李宗眉
李宗眉(1827-1891年),又名金榜,黟县南屏村人。出身贫苦农家,早年由亲友带到铜陵大通镇经商,年届而立,仍然默默无闻。后来,太平天国进军江南,战争频繁。原来淮盐运营利润优厚,由于战争的影响,竟至一落千丈。李宗眉仅“纳货三百”,就从清*官僚的手中获得了淮盐南运的经营权。战争结束后,淮盐在江南畅通,利市数倍。不多几年,李宗眉竟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李宗眉自己文化不高,但“刻印前哲遗书,不下万金”。由李宗眉出资刻印的图书计有《徐骑省集》、《七家后汉书》、罗愿《新安志》、《汪南士集》、俞正燮《癸巳存稿》等。此外他还捐赠国子监《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印送《程正通药方》等小册子多种。
10、地方特产
一、食桃
黟县民间,每年寒冬腊月,家家户户都遵照习俗蒸“食桃”,食桃是用优质籼米掺入一定比例的糯米机成米粉,如用石磨研粉更佳。然后用水和粉,揉成粉团,压入模中成型,蒸熟即可食用。食桃模多用枣木、桃木精制雕刻而成,外形为桃的形状,上面图案各异,有麒麟送子、寿星福星和元宝等。食桃冷却后浸入水中,久存而不变质。食桃(又称米果),食桃选用优质籼米并渗入一定比例的糯米机成米粉(古时是舂粉或磨粉),用水和粉,揉成粉团,压入形状各一,大小不等的“食桃模”,食桃成型用劲打出再放入锅中竹扁上,蒸熟即可食用。一时吃不了,等其冷却后浸入水中,每五、七天换一次干净冷水,冬季不易变质。
食用方法是,可整个烘烤吃,也可切片用肉丝炒,鸡蛋炒,虾米炒以及青菜炒。其味鲜美,耐饥饿。古时黟县人外出经商,多带食桃。
腊八豆腐
二、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黟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具*作: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把豆腐抹以盐水,在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而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香榧
三、泗溪三宝-苦丁茶、香榧、葛粉
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终年云雾蒸腾,荫凉潮湿,由此孕育了珍奇的山果。苦丁茶、香榧、葛粉就生产在此地,被当地人们称为“泗溪三宝”。
野生苦丁茶:黄山市黟泗溪天然食品开发中心生产的古黟苦丁茶,采用深山天然野苦丁茶叶精制而成,采摘精细,加工技术精湛、产品外形乌绿,茶汤杏绿,爽口耐泡,先苦后醇、经科研单位测定,苦丁茶富含多酚类、三萜类、黄酮类化合物、皂甙、熊果酸、蛇麻脂醇、蒲公英赛醇及多种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营养与药理成分丰富。含有多种生理活性天然物质和人体所需要的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
香榧:黄山香榧是我国的珍稀干果,早已驰名中外,黄山市黟县泗溪乡是全国闻名正宗香榧产地。它早就以壳薄、肉满、味美、香脆可口,品质特佳、深受消费者欢迎。早在明朝时期被精选为皇宫“贡榧”,黄山香榧除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还远销日本、港澳及东南亚各国。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自然环境优越,最适宜榧树的生长,栽培香榧树已有千年历史,素有“千年榧树三代果”之称。
葛粉:泗溪乡深处高山密林,土地肥沃,云雾缭绕,气候宜人,自然环境独特,资源相当丰富。生长于高山上的野生葛草经科学加工后的葛粉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所加工的野生葛粉呈白条状,无污色,营养价值高,食法简单,是清热毒、提神醒脑、静心防暑的理想食品,常饮可降血压、降血脂、减肥、美容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