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
古县位于山西南部,临汾东北。东与安泽接壤,西和洪洞相邻,北接沁源、霍州,南临浮山、临汾。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汾河一级支流——涧河中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1°47′45″~112°11′10″,北纬36°2′30″~36°35′35″。东与安泽毗邻,西与洪洞接壤,南与尧都、浮山相参,北与霍州、沁源交界。境域南北长56.85公里,东西宽20.05公里,总面积1206.38平方公里,辖4镇3乡,总人口9万余人。县城距临汾市所在地60公里,距省会太原290公里,距首都北京860公里。
名称:古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临汾市
下辖地区:4个镇、3个乡
*驻地:岳阳镇
电话区号:0357
邮政区码:042400
地理位置:临汾市东北部
面积:1206平方公里
方言:晋南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火车站:洪洞站
车牌代码:晋L
行政代码:141025
1、简介
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涧河中上游。总面积1206.38平方公里,辖4镇3乡,总人口9万余人。古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有20余种,其中以煤、铁、铝钒土、铜和耐火粘土为最。主要景点有三合牡丹、蔺相如墓、大南坪生态旅游区、淤泥河生态旅游区等。
2、历史渊源
古县
古县古名岳阳,以地处太岳山南麓而得名。汤、禹、夏、商之世,俱属冀州,春秋时期为晋之属地,战国属赵,汉时属谷远县辖地,魏晋时期为杨县属地。
建县之初,始名安泽
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公元528年),境内建县,取安吉、泽泉两村名之首字,命名为安泽县,县治置于安吉之南、泽泉之北的古岳村(今古县古阳镇古阳村),属义宁郡管辖。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安泽县划归沁州。
更名岳阳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名为岳阳县,隶属临汾郡,县治移往西赤壁(今古县旧县镇旧县村)。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移治东池堡(今古县茶坊乡东池村),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移治岳阳城(今古县岳阳镇城关村),归晋州。
五代时期,岳阳县改属临汾郡。宋时属晋州。
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并冀氏、和川入岳阳,三县合并为岳阳县。至正四年改名为冀氏县,移治今安泽县冀氏。至正十三年仍复名岳阳,移治岳阳城,隶属平阳府。
明、清时,岳阳县治岳阳,属平阳府。
复名安泽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岳阳县又改名为安泽县,仍治岳阳,属河东道。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1年),曾分设安泽、岳阳、冀氏三县。1942年4月并三县为安泽县,治义井村,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1949年治和川,归晋南地区。1951年5月移治府城,归临汾地区。
新建古县
1971年8月,从安泽县划出七乡、浮山县划出三乡,并为古县,属临汾地区行政公署,建治于岳阳(今古县岳阳镇城关村)。1973年,在岳阳镇张家沟、湾里两村之间建成新县城。
3、行政区划
古县辖4镇3乡,111个行政村,1011个自然村,总人口9万余人。乡镇由北至南分别为北平镇,古阳镇,岳阳镇,石壁乡,旧县镇,永乐乡,南垣乡。
4、自然地理
古县
地质地貌
古县地处太岳山南麓,沁水盆地边缘,太岳山隆起的东南部,属太岳山经向构造带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境内山脉连绵,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属太岳山系。
由灵空山入境向南延伸为太岳山,向东南延伸为乌岭山,“V”字形环抱全县,呈“宝葫芦”状。境内岭梁峁沟谷河溪连绵重迭,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346.8米,位于西北部霍山主峰老爷顶,最低海拔590米,位于西南部涧河滩。全县地形地貌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区:
北部石山地貌区,位于古县北部,平均海拔1333米,面积445.36平方千米,是涧河北支与蔺河的发源地。区内山峰林立,灰岩广布,石厚土薄,沟深坡陡。海拔相对高差变化大,山峦起伏,草木丰茂,植被覆盖较好。
中东部土石山地貌区,平均海拔1000米,面积581.56平方千米,是黄土丘陵与石质间杂区域。区内河沟纵横,土石交错,地表地层土质松散,经长期冲刷后支离破碎,植被覆盖较差。涧河、旧县河、石必河冲淤而成的河谷川地土壤肥沃,沿河土地开垦比例较大,且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适中,水源充足,发展种植业条件优越。
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898米,面积179.47平方千米,区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土层较厚,植被覆盖较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土地资源广阔,垣田面积大,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是我县小麦主产区。
气候
古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气温回升快,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5、交通概况
古县县城距南同蒲铁路线26公里、大运高速公路28公里、霍候一级公路23公里。309国道穿越南部旧县、永乐两个乡镇;省道沁洪线(洪洞—沁源)贯穿北部,与大运高速公路、霍侯一级公路沟通。境内还有浮古线(浮山—古县)、安第线(安泽—第一川)、古北线(县城—北平)、古石线(县城—石壁)等县级公路纵横交错。计2012年全县共有上等级公路106条、589公里,油路里程达153公里,其中二级路面120公里。通油路的行政村达81个。
6、自然资源
水资源
水资源总量1.4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649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0.783亿立方米。境内有涧河、蔺河、蔡子河、刘垣河四大水系,其中蔺河为沁河支流,其余为汾河一级支流,黄河二级支流。四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1.102亿立方米,其中清水总量0.794亿立方米,洪水总量0.398亿立方米。古县城北有一眼826.84米深的自流水井,静水位高出地表7.2米,日涌水量一般为3460吨,最大涌水量6469吨。经国家地矿部鉴定,水质含锶达0.99%,属高锶偏硅酸优质天然矿泉水。
土地资源
古县总面积1206.38平方公里,折合180.96万亩。除24万亩暂难利用地外,其余157万亩土地中,已开发利用98.2万亩,其中,园地1.4万亩,林地62万亩,天然牧坡和人工草地7.6万亩,耕地20.6万亩。尚未利用的荒山荒坡36万亩。
土壤种类分为棕壤土、褐土和草甸土三个土类,共山地棕壤、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褐土、碳酸岩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浅色草甸土等七个亚类。
古县
矿产资源
古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有20余种,其中以煤、铁、铝钒土、铜和耐火粘土为最。
原煤
煤炭资源系沁水煤田霍东一部分,境内含煤面积680平方公里,总储量48.96亿吨。主要煤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煤层和石炭系上统山西组煤层两组,共12—15层。煤种以山西组2#、3#和太原组9#、11#为主。古县原煤以优质主焦煤为主,特别是2#、3#煤,系国家稀有煤种,低硫、低灰份,高挥发份。灰份5—11%,挥发份22%,含硫量<1%,固定碳含量为76—80%,发热量7700卡以上,胶质层厚>2.5,焦渣特征在7左右,煤质优良。原煤结焦特征:焦灰份10—15%,固定碳含量98%,挥发份<2%,落下强度>90%。
矿床分布:埋深小于500米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北平镇、古阳镇境内,地质储量约21.6亿吨;埋深大于500米的煤层主要分布于岳阳镇、石壁乡一线以南地区,地质储量约27.36亿吨。
目前,全县现有煤矿53座,已批资源累计探明储量为35108.22万吨,年产原煤510万吨左右。目前已批资源保有储量为28791.43万吨。全县机焦生产能力450万吨。
铁矿
铁矿主要分布于北平镇、古阳镇两个乡镇,地质储量约202.5万吨。矿产种类为山西式窝子矿和北平式扁豆状的层状铁矿,矿构成份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及菱铁矿。
主要矿区:①圪篓岭矿区:地质储量49.0万吨,窝子矿,矿体厚0.4—3.5米,主要成份TFe35%。②李子坪矿区:产于北平镇李子坪村北山头,地质储量7.4万吨,窝子矿,四个矿体,厚1—1.5米,主要成份TFe225—40%。③大南坪、小南坪矿区:地质储量13.0万吨,窝子矿,矿体长100—150米,厚0.4—1.5米,主要成份TFe40%。④金堆村和下阎家山含少量锰铁矿。
铝钒土
铝钒土矿主要分布于北平镇、古阳镇两个乡镇,矿床面积12平方公里,总储量约16.5亿吨,主要化学成份为:二氧化硫17.3%,三氧化二铝63.6%,三氧化二铁1.7%,烧失量<15%,耐火度1770℃。部分铝钒土矿质量达到高铝指标,具有一定的工业经济价值。
铜矿
铜矿位于岳阳镇哲才村深沟和龙岩寺薛庄,系沉积砂岩氧化铜矿和热脉型铜矿片点。铜矿平均品位为1.21%,预测储量折合金属铜1565吨。
耐火黏土
耐火黏土矿床主要分布于古阳镇多沟村——古阳镇金堆村——北平镇千佛沟村——北平村一带。地质储量约900万吨。黏土类型分硬质耐火黏土和软质(含半软质)耐火黏土两种。硬质耐火黏土品位:含三氧化二铝30—65%,三氧化二铁<3.5%,耐火度1760—1770℃之间。软质耐火黏土品位:含三氧化二铝26.95—38.67%之间,三氧化二铁1.07—1.80%。
其它矿产
除以上五种主要矿产外,储量较大的矿产还有石灰岩34.09亿吨,白云岩23.15亿吨,硅石矿2111.2万吨。此外,还有钛、钴、钼、银、稀土、石墨、高岭石、钾长石、紫砂陶土、大理石、重晶石、煤矸石和饰面石材等,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植被资源
古县植被覆盖率为38.9%。其中森林面积325平方公里,草地面积45平方公里。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现已发现200余种,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达180余种。青、连壳年产10万公斤,山楂年产10万公斤,酸枣年产8万公斤,棠梨年产10万公斤,沙棘年产15万公斤,山核桃年产15.5万公斤。猪苓作为抗癌药物的开发利用,历经我县科技人员20多年的反复研究试验,野生变家种,人工栽培技术获得成功,成为国家猪苓生产基地县。此外,还有稀有珍贵的食用真菌——猴头、木耳、地参以及软枣、猕猴桃、蕨菜、黄芽等山珍美味,既为宴席之佳肴,又具有防病养身之功效。
野生动物
北部老爷顶和南部祖师顶山高林密,人迹罕至,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金钱豹、褐马鸡、麝、白冠野雉、花面狸等珍稀动物。
7、经济发展
古县
概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和市委、市*的正确领导下,古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优势,抢抓机遇,团结进取,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成为临汾市唯一获得省委、省*表彰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文化旅游品牌化发展战略,深入开展作风转变年、民生改善年、社会管理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转型跨越、领先发展,努力建设富裕古县、优美古县、文明古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完成51.4亿元,同比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完成任务的105.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5亿元,同比增长4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4亿元,同比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817元,同比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179元,同比增长12.5%。
农业发展
粮食生产方面。我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及小杂粮。多年来,我们严格落实粮食及农资综合直补各项政策,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薄地改造、标准化农田建设等农业生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科技水平,建成了优质谷子、经济作物、小杂粮、高产玉米“四个万亩基地”,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5万吨左右,2013年达到5.87万吨。
核桃主业方面。核桃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们重点发展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多年来,我们坚持核桃“一业为主”的方针,每年以不低于50万株的规模进行发展。2010年,我们申报的“古县核桃”通过了国家农业部地标农产品认证,进一步提升了我县核桃产业的品牌效应。从2011年开始,我们采取高标准示范园区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综合管护、品种优化和深度加工。2013年,依托片区开发项目,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核桃经济林建设3.3万亩90余万株,县财政投入500万元进行综合管护。我们的目标是把古县打造成为全省核桃生产基地、核桃加工基地、核桃苗木基地、核桃技术人员培训基地。
高效农业方面。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目标,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科技三项费、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高效农业发展。通过引导扶持,一方面全县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白素绿生源蔬菜种植基地、石壁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等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桃源核桃生物有限公司、华海天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新工艺,48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富能力持续增强。
工业发展
煤炭产业方面。为确保煤炭优势资源得到科学开发、高效利用,我县历届县委、县*都坚持不懈地推进煤炭产业关小上大、兼并重组。在全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之前,我县煤矿企业经过逐年关闭,已经减少到37座,并全部完成了采煤方法改革,建成了瓦斯监测、产量监控、人员定位三大系统和双回路电源,产能达到806万吨。2013年,生产原煤514.4万吨。
焦化产业方面。我们依托优质主焦煤这一资源优势,积极鼓励焦化企业强强联合,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传统产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比率、节能减排率和科技贡献率。2013年,全县完成焦炭产量217.2万吨。
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努力破除煤炭依赖、*依赖和路径依赖,积极鼓励引导全县企业走出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以资源换技术、换资本、换项目。县委、县*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及鼓励煤焦企业转型发展的办法》,在税收、行政性收费、贷款贴息、土地出让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现有煤焦企业投资发展新兴产业,吸引更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2013年,共储备项目70个,总投资652.13亿元,签约金额85.03亿元;落地项目19个,落地金额19.6亿元;开工项目33个,开工金额23.12亿元;投产项目45个,投产金额36.72亿元。特别是总投资3.2亿元的利达20万吨甲醇项目一期工程,于2012年10月份投产运行;总投资2亿元的正泰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项目,正在试车;总投资4亿元的华润新能源发电项目,即将全面开工;总投资158亿元的下冶勘探区煤矿勘探开发项目已与西山煤电集团签订框架协议;总投资30亿元的2×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已列入2014年全省重点项目。
文化旅游
古县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寺观祠庙25处、古代名人陵墓2处、古戏台14处、珍稀古建筑20多处、名人故里及路居2处、革命遗址8处、生态森林2处、溶洞1处,景观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这些宝贵的资源为我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我们着眼于为县域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统筹开发煤与非煤两种资源,着力做大做强“天下第一牡丹”、“战国名相故里”等文化旅游品牌,以品牌化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进而带动文化旅游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紧紧围绕省委、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大县城”战略的思路,以县城、特色小城镇、集镇和中心村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为纽带,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为群众提供城乡统筹、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8、社会事业
古县
教育方面
全县现有学校67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40所,幼儿园20所),在校学生14546人(普通高中1750人,职业高中509人,初中3038人,小学6465人,幼儿园2784),专任教师1200人。近五年来累计投资3.36亿元,新建学校8所,改扩建学校66所,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全县90%的学校实现了楼房化、混凝土化,顺利完成了校舍安全全覆盖任务。2010年,我们又启动了投资1.5亿元的古县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13年9月秋季开学已正式投入使用,全面优化了教育资源。同时,在国家“两免一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免费教育覆盖面,2010年实现了职业教育“零收费”,2011年又免除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费、住宿费、书费和作业本费,在临汾市率先实现了12年免费教育。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教师,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评选和奖励机制,促进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高考本科达线率稳居全市山区县前茅,2013年达本科线209人,连续六年创历史新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城北幼儿园新建工程,在每个乡镇创办一所公立幼儿园。
卫生方面
我县现有医疗机构143个(包括4个县直医疗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11个村级卫生室、1个民营医院、20个社会办医及个体诊所),共开放病床401张,有公立医疗机构正式人员237人、乡村医生221人、自聘临时工189人,县、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健全,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的目标。2008年,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配备了一批先进医疗设备。2009年,提前一年完成了村卫生室全覆盖任务。2010年,启动了总投资6000万元的县医院迁址新建工程,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2013年,投资105万元,实施了35个村级卫生室提升工程;为乡镇卫生院聘任医生14人、医技人员3人。与此同时,2011年以来,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基本药物实现零差价销售,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系统建立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医疗卫生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省级验收,被省医改领导组授予“医药卫生*改革先进县”称号。此外,大力发展基本医疗保障,新农合参保率达99.41%,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保率达98%。
计生方面
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全县人口出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2007年,我县人口数据大集中工作荣记“全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集体三等功”。2009年,被省*评为“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县”。2010年,被授予“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社会保障方面
不断完善各类基本保险制度,努力在“广覆盖、保基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各类保障水平。2011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且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覆盖率连续多年高于市定目标。2013年,财政出资280万元,用于新农合、新农保工程,新农合四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均提高5%,60周岁以上新农保参保人员每月增加15元。同时,在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等制度的基础上,将农村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卸职老*及因公致残人员纳入保障范围,每年定期发放生活补助。连续多年实施“爱心助残”工程,为全县所有残疾人配发了康复器材,建成了残疾人康复中心,对困难残疾人危房改造、康复治疗、子女上学给予资助。此外,我们特别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坚持优先考虑保障性住房的用地和建设。目前,已建成两期1.4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已有120户享受城市低保的无房户顺利入住。此外,第三期96套廉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200套限价商品房、2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50套公租房正在紧张施工。
社会管理方面
作为一个产煤县,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来抓,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以煤矿安全为重点的集中整治行动,加强了长效机制建设,全县工矿商贸企业连续九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事故。与此同时,始终坚持依法治县、依法行政,圆满完成了“五五”普法任务,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被省*评为首批“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县”。坚定不移地抓好信访工作,严格执行领导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切实加大“事要解决”力度,继续保持了信访“四无”县称号,无一例案件列入省、市重点案件。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投资380万元,建成了县乡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信息化平台;坚持不懈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县保持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被省综治委授予“省级平安县”称号。
9、发展战略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领先发展为主旋律,大力实施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文化旅游品牌化四大发展战略,全面推动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发展环境呈现新景象,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努力建设富裕古县、优美古县、文明古县,在全市实现领先发展。
2014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围绕建设富裕、优美、文明古县的总目标,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为根本,深入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文化旅游品牌化四大战略,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园区建设、环境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转型跨越、领先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10、名胜古迹
南山飞瀑
古县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有寺观祠庙25处、古代名人陵墓2处、古戏台14处、珍稀古建筑20多处、名人故里及路居2处、革命遗址8处、生态森林2处、溶洞1处,景观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这些宝贵的资源为我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我们借助省市发展旅游业的强劲东风,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投资与社会融资相结合、景区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按照“*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突出重点、逐步实施”的原则,突出资源特色和自然人文优势,制定了旅游业长远发展规划,着力打造“四点两线”旅游线路,即以三合牡丹、蔺相如墓、大南坪生态旅游区、淤泥河生态旅游区为重点,南线以三合牡丹、淤泥河、祖师顶、罗成墓、朱德总司令路居为骨架,南连尧庙旅游景区,东接安泽荀子公园,大力开发绿色生态旅游项目;北线以岳阳古镇、延庆观、四次山、露崖寺、关帝庙、凌云洞、老爷顶、蔺相如墓为骨架,北连灵空山、陶唐峪、兴唐寺、太岳森林公园,西接大槐树、广胜寺,大力开发人文古迹和休闲避暑旅游项目,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秀旅游品牌。目前,经过近9年的大力度、超常规开发建设,牡丹景区总面积达到了56平方公里,已建成3个牡丹观赏园、39米高的汉白玉仙子像、9米高60米长的瓷制立体牡丹壁、张家大院、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等一批精品景点,配套了游客中心、循环公路、星级宾馆、温泉水疗馆、农家乐、商品一条街、狩猎场、垂钓池等服务设施。北平镇李子坪村的蔺相如墓、古阳镇凌云村的霍山老爷顶风景区、岳阳镇张家沟村的活水龙吟延庆观等景区也先后向社会开放。
牡丹壁
牡丹壁位于古县牡丹旅游景区牡丹广场南,长60米,高9米,内挂1200块瓷板牡丹画,画中为景区白牡丹仙姿,两侧为各种名贵牡丹花衬托,花开争艳,蜂飞蝶舞,美不胜收。整个作品是由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何炳钦教授设计创作,景德镇望龙公司研制,采用了捏雕、镂雕、浮雕等多种传统工艺,是景德镇千年烧瓷历史上的一大突破,已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南山飞瀑
南山飞瀑位于古县牡丹旅游景区南山,落差40米,宽9米,远远望去,那撼人心魄的气势,简直令人拍手叫绝。临近瀑布激起的水沫烟雾,漫天浮游,如同漫步纷飞的细雨之中。在阳光下观看更是绝妙,彩虹缭绕,云蒸霞蔚,苍山顶上绯红一片,迷离变幻,成为一大迷人景致。
娘娘庙
娘娘庙位于古县牡丹旅游景区南山半腰,内塑送子娘娘坐像及壁绘,庙虽小而静雅,山不高而景奇。
聚仙桥
聚仙桥位于古县牡丹旅游景区景区中部,是连接景区南北的交通桥梁,为三眼石栏拱桥,桥南《牡丹景区开发题记》详细介绍了景区的开发过程,及牡丹、牡丹仙子的历史与传奇。
11、城市名片
牡丹壁
蔺相如的故里。战国名相蔺相如,是我县北平镇蔺子坪村人。蔺子坪村南200米许,有蔺相如墓,墓高约8米,围约50余米,墓前有一石碑,其碑文历千年岁月已不可辨,然其正而之“赵上卿蔺相如墓”几个大字犹十分清晰。
“天下第一牡丹”生长之地。古县石壁乡三合村境内的一株牡丹,据县志记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的专家考证,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单株野生白牡丹,被称为“天下第一牡丹”,其株高2.3米,冠幅33.2平方米,丛围16米,2007年单株着花621朵。
优质主焦煤基地。古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总储量48.96亿吨,煤种以山西组2#、3#和太原组9#、11#为主。特别是2#、3#主焦煤,是国家稀有煤种。2009年资源整合后,全县矿井数量减少至13座,井田面积增加到116.39平方公里,地质储量增加到4.62亿吨,生产能力提升到1005万吨。
核桃之乡。古县发展核桃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1958年被国务院授予“干果经济林之乡”称号,1994年被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林发展先进县”,1999年被确定为全省干果经济林基地县,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10年,“古县核桃”被农业部认证为“地标农产品”。多年来,我们坚持核桃“一业为主”的方针,每年以不低于50万株的规模进行发展。截止目前,全县核桃总规模达到900余万株,正常年景平均年产量1000万斤,产值近1个亿,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核桃人均株数、面积、产量和收入均为全省第一。
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近年来,古县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进行县城建设,先后实施了8路11街拓宽改造、“蓝天碧水”涧河蓄水、煤气输配、集*热、环城绿化、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重点工程,完善了政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岳阳广场、相如公园等公共设施,着力提升了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净化水平。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1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0.8%,燃气和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垃圾和污水处理率达到100%。2008年12月,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成为临汾市首个获此荣誉的县城。2009年,成功创建了“省级园林城”、“省级环保模范城”。2011年,获得“省级文明和谐县城”称号。2013年,成为临汾市唯一被国家住建部命名的“*园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