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
澧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位于长江中游,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天门郡,置澧州,新置澧阳县。澧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3处,以城头山、彭头山、鸡叫城、八十垱、十里岗、丁家岗为核心的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已由国家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距今6000年的古城址、古祭坛和古稻田。全县辖15个镇、17个乡,境内气候适宜,地貌多样,水面广大。澧县拥有澧阳平原(湖南省最大的平原)绝大部分,国土面积2107.3平方公里。粮、棉、油、猪、鱼是澧县五大农业支柱产品。澧县先后被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和产棉大县。
中文名称:澧县
别名:古为澧州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
电话区号:0736
邮政区码:415500
面积:2107.3平方公里
人口:93.16万人(2012年)
方言:西南官话
机场:常德桃花源机场
火车站:澧县站
车牌代码:湘J
行政代码:430723
1、建制沿革
澧县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始见于《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
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属天门郡,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
澧县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天门郡,置澧州,新置澧阳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澧州置澧阳郡。澧阳郡治澧阳(今石门),辖澧阳、石门、孱陵、安乡、崇义、慈利6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澧阳郡为澧州,隶属江南西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复改澧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澧州,受武贞军节度。澧州治澧阳,唐初辖6县,同隋。高宗麟德后辖4县:澧阳、安乡(废孱陵县并入,今安乡、南县地)、石门、慈利(崇义县并入,今慈利、永定区、桑植、临澧县地)。
宋代澧州治澧阳,隶属荆湖北路。辖澧阳、安乡、石门、慈利4县。
元代在澧水流域置澧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治澧阳。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澧州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澧州路总管府。辖澧阳县、石门县、安乡县、慈利州(宋慈利县升,今慈利县、永定区、临澧县地)、柿溪州(析宋慈利县置,今桑植县地)。
1364年,朱元璋改澧州路为澧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澧州府降为澧州,并裁澧阳县入州治,属常德府。太祖洪武三十年,澧州改属岳州府。辖安乡、石门、慈利。常德府、岳州府隶属湖广布政使司上荆南道(驻澧州)。
清康熙九年(1670年),澧州隶岳常道(上荆南道改为岳常道,驻澧州)。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与常德府同级,隶属岳常澧道(岳常道更名为岳常澧道,驻澧州)。辖安乡、石门、慈利、安福4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辖永定县(今张家界永定区)。
民国元年(1912年),改直隶澧州为澧州行政厅。民国二年9月,废州为县,始称澧县,隶岳常澧道。民国3年(1914),岳常澧道改称武陵道,治常德(武陵县),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民国5年,湖南省将武陵道裁撤,澧县划归湘江道管辖;民国11年,湖南省撤销“道”制,仅存省与县两级。民国24年,隶属湘西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2月,隶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公署设常德县城)。民国29年4月,原第二区划出沅江、汉寿县改称第四区。民国37年11月,第四专署由常德迁往澧县(此时亦称常澧区专员公署)。
1949年7月27日澧县解放。1949年8月4日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8月28日,隶属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隶属常德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隶属常德专员公署。1988年6月,常德地改市,澧县仍隶属常德市。
2、地理位置
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介于东经111°12′30〞至112°0′5〞与北纬29°16′至29°37′之间。东临安乡、津市,南接临澧,西邻石门,北抵湖北省松滋市、*县。全县总土地面积2075平方公里,东西极长85公里,南北极宽60公里。
3、行政区划
澧县辖14个镇、18个乡:澧阳镇、张公庙镇、小渡口镇、梦溪镇、复兴厂镇、盐井镇、雷公塔镇、大堰垱镇、王家厂镇、金罗镇、码头铺镇、方石坪镇、甘溪滩镇、火连坡镇、九垸乡、官垸乡、永丰乡、如东乡、澧澹乡、澧南乡、澧东乡、涔南乡、大坪乡、道河乡、双龙乡、宜万乡、车溪乡、中武乡、闸口乡、洞市乡、杨家坊乡、太青乡。县人民*驻澧阳镇。
4、旅游景区
城头山古遗址
澧县
城头山古遗址位于澧县县城西北10公里的车溪乡南岳村,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距今约4800至6000年的原始社会文化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古城略呈圆形,城垣外圆直径340米,内圆直径325米,围绕城垣的护城河宽35米,总计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城内已发掘出大片台基式的房屋建筑基础、设施齐全的制陶作坊、宽阔的城中大道、密集而重叠的氏族墓葬和保存完好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6500年前)。1992年和1997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5年3月25日,**总书记、国家主席*视察澧县时,欣然命题写了“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八个大字。2001年该遗址评选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其考古发掘成果已载入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城头山原始社会城址的发现,表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文明的摇篮,对研究人类文明的起源、早期城池的起源以及阶级、国家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并将改写中国的史前史。该遗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头山古遗址
彭头山古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古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澧阳平原中部大坪乡孟坪村,东南距县城约12公里,是一处高出四周地面约4米的圆形丘冈,面积约1万平方米,保存状况良好。该遗址最早于1986年全省文物普查中发现,并被认作一种新的文化,称之为“彭头山文化”,其年代距今约9000——7500年。1998年冬由省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正式发掘,揭露面积400平方米。遗址中遗迹有:地面式和浅穴式建筑、灶坑、墓葬、灰坑等,出土陶器以夹炭红褐陶、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全部为原始的贴塑法制成,其纹饰有绳纹、刻划纹。器形有圜底罐,深腹钵、盆等。出土的石器以打制为主,另有少量石质装饰品。彭头山文化的独特文化面貌使之成为彭头山文化的代表地点,为这一类遗存识别提供了标尺。彭头山出土的陶器中夹杂了大量的稻谷、稻壳,充分展现了这里原始稻作农业的发展规模,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遗迹,由此确立了长江中游地区在中国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历史地位。彭头山文化现已正式写入大学教科书,国务院还把彭头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载入了为庆祝*成立50周年而建在北京的“中华世纪坛”。彭头山古遗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澧县
澧县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西北山丘区属三峡、武陵山地、栲类、润楠林区,滨湖地带属两湖平原、栽培植被、水生植被区。森林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县境植被分为马尾松林、杉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5种类型,其中马尾松林是全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
矿产资源
澧县已发现和探明各类矿产资源共三大类二十余种。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煤、铁矿、芒硝、盐、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等。其中煤、芒硝、石膏、水泥灰岩、膨润土等储藏量大、品位高、矿床潜在价值大。
煤炭烟煤保有资源储量2700万吨,石煤1.97亿吨。
芒硝、岩盐无水芒硝储量1.85亿吨,岩盐储量5800多万吨。
石膏矿石品位70-82.4%,矿层平均厚度12米,矿体埋深80-120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累计探明石膏资源储量2.5亿吨,远景资源储量9亿吨以上。
水泥灰岩县境山区乡镇均有分布,氧化钙平均含量7.53%,预测资源储量百亿吨以上。
6、工农经济
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历史少有的好形势。全面贯彻*1号文件精神,落实各项支农减负政策,实现了农产品产量、产值和农民收入的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59787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种植业总产值完成165522万元;林业总产值完成2900万元;牧业总产值完成150231万元;渔业总产值完成2961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11515万元。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1896万元,减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3299万元,落实退耕还林补助1290万元。
澧县
2004年继续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工业生产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限额口径45家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031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完成销售产值190186万元,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9.9%;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46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利润总额6127万元,比上年增长23.8%。
全年新上工业项目1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4亿元,其中投入过千万的项目有12个(建成投产的5个),新澧化工、寰球电子、骏鹰陶瓷、食品工业城4个项目投入过亿元。新批三资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843万美元,引进内资5.18亿元。40万吨纯缄澧县盐化工基地工程成功签约。